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南安木雕开启转型之旅 规划创业园打造品牌
  • 南安木雕开启转型之旅 规划创业园打造品牌
  • 2022-08-11 07:32:12
  •   近日,在泉州市文广新局公示的第四批泉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荐名单中,南安晋福文化艺术馆榜上有名。

      南安传统手工艺品种类有石雕、陶瓷、树脂、木雕、锡雕、纸帽、刺绣、脱胎漆器、剧装道具、民族乐器等。目前大大小小的手工艺企业共有80家,其中石雕、陶瓷、树脂行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其他均为家庭作坊。

      晋福文化艺术馆和圣华工艺厂等木雕企业,率先从传统的家庭作坊生产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流水线生产,通过筹建传统工艺创业园、研发闽南特色木工艺品、承接高端别墅木作装饰等做法,为南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木雕产品以出口为主


      晋福文化艺术馆位于梅山镇新蓝村,目前拥有一个传统木雕工艺厂及传统民俗工艺品研发中心,核心产品是现在台湾流行的“电音三太子”等大神将的艺阵工艺作品。

      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通过父子(女)、师徒传承,晋福文化艺术馆馆长陈志忠也不例外。1985年,15岁的陈志忠开始向父亲学习传统木雕技艺,几年的技术积累让他选择自主创业。1998年,陈志忠开始接触我国台湾神将头像的雕刻订单,经过10多年的钻研、发展,陈志忠所创作的产品得到了台湾工艺界的认可,订单源源不断。

      陈志忠告诉记者,目前宝岛台湾的“电音三太子”六成以上为晋福文化艺术馆所生产,年出口额一两百万元,拥有200多个客户群,遍布台湾地区及海内外。

      而同样从事木雕行业的圣华工艺厂,这几年发展速度在南安也是屈指可数。

      圣华工艺厂主要从事佛像、神龛、供桌等传统木雕制品,年产值近500万元,主产品用于寺庙,以出口为主。从2008年开始,圣华的产品开始出口马来西亚。“从同一建造水平的寺庙来看,如果国内的投入为一两百万元的话,国外则为三四百万元。马来西亚的寺庙更为精致,对各种木雕工艺要求较高,因而出口利润相对较高。”圣华工艺厂厂长王德兴说。

      圣华工艺厂现有员工20多名,其木雕制品逐渐形成流水线生产。从画图到雕刻再到组装,都有专人负责。尽管规模不算太大,但在南安名列前茅。王德兴表示,目前南安从事木雕行业的仅有10多家,能够形成规模化生产的手工艺企业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家庭式作坊。


      八成从业者为初中学历


      传统手工艺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手工艺者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南安传统手工艺从业人数在7000人左右,八成手工艺者为初中文化水平,以35-50岁居多。

      要知道,一件“电音三太子”的成品从选料、打粗胚到掏空、修光直至完工,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光掏空这道工序就要重复两三次。尽管工艺品部分工序由机械辅助完成,但大部分还需人工来做。

      “工艺的复杂程度要求手工业者要有较硬的技术。”王德兴说,像他们厂里的老师傅月薪上万元,然而一个能工巧匠往往需要10年、20年的磨炼,年轻学艺者寥寥无几,少有人耐得住寂寞。产业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更别说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保护了。

      作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志忠这几年不间断地带徒传艺,传授绝技,并组团到台湾开展文化交流,打破了传统传承方式较为保守、封闭的模式。尽管每年带三四名学徒,并从学习阶段便开始支付薪水,但陈志忠发现,愿意留下来的并不多,很多做了几个月就不做了。

      “要想留得住人,荣誉的鼓励很重要。”支撑陈志忠在木雕行业走到今天的,不仅在于他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这个行业带给他的荣誉也使得他明白自己的使命。据了解,目前南安共有2名泉州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陈志忠便是其一。


      筹建创业园吸引人才入驻


      “对文化艺术类感兴趣的人还是很多的,但缺少挖掘和整合。目前有一类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想从事文化产业,但无从下手。”陈志忠表示,这些就需要一个发展平台。

      通过不断的发展,陈志忠创立的晋福文化艺术馆,被列入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目前,该馆正在积极筹建南安市晋福文化传统工艺创业园,建成之后或将吸引更多手工艺人才在此聚集。

      很多传统木雕手工艺者以游走接单的形式存在,在王德兴看来,如果能将这些人整合到一定场所,可为传统手工艺企业的发展助力。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王德兴从去年开始,成立了一支6人装修团队,承接别墅等高等住宅的木作装饰。同为木雕的制作,装饰业务一年的收入达一两百万元。而装修也给王德兴的木雕工艺品带来新销路。通过承接别墅的装饰,一年带动了木雕工艺品上百万元的销量。

      在圣华的展示区内,记者看到,除了佛像外,还陈列着房屋模型等各式木工艺品。王德兴说,这些都是通过同行换货过来的,为的是丰富产品品种,以最低成本达到多元化发展。

      “如果要形成规模化发展,必须走产品市场化路线。”王德兴表示,佛像等木产品的雕刻需要大量人工,大多以接单为主,很难形成市场化,后期他们将增加供桌等产品的生产,这类产品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


      提升品牌附加值是关键


      除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同样能带动市场的扩张。“光靠电音三太子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了,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不断升级换代,没有推陈出新,很容易被淘汰。”陈志忠坦言。

      既然电音三太子能在台湾风靡,若将这种民间艺术在闽南推广不是更好?2011年底,陈志忠带着这个想法组建了一支专业表演团队。同时,为了找到契合现代化社会的市场定位,他还研发了卡通木偶人,卡通的表演和传统的制作相结合,很受年轻人喜爱。此后,陈志忠开始陆续接到很多表演邀请,甚至在北京、央视等平台露脸,进一步提高市场知名度。

      “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需求,延伸产品生产,扩大市场范围。”为了开拓国内市场,陈志忠还进行了郑成功、老君岩等一些具有闽南特色木工艺品的研发。这些产品或将作为“旅游伴手礼”进行市场推广。

      赋予产品品牌附加值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出路之一。“手工艺产品的人工成本高,利润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利润,就要打造区域品牌。”陈志忠这几年不断到各地参展,通过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现在如果顾客指明他亲自雕刻的话,产品价格会比市场价高。而晋福文化艺术馆的设立,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为陈志忠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记者从市委宣传部了解到,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引导扶持,从财政、税收、土地、投融资、人才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