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咸宁非遗】楚风吴韵显风采 歌舞器乐颂南鄂
  • 【咸宁非遗】楚风吴韵显风采 歌舞器乐颂南鄂
  • 2021-08-31 07:14:21
  • 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22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day)。 

    本月,咸宁市“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楚风吴韵”——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演出在湖北科技学院温泉校区学术报告厅圆满落幕。



    Next,就跟随小编来欣赏这场精彩的演出吧~

    ↓ ↓ ↓

    开场由一曲轻快悠扬的《野洲情趣》拉开序幕,该曲由“呜嘟之父”毕寅生作曲,其女毕琴演奏。



    之后由毕寅生、龚腊生、游伯樵等老艺术家们带来的器乐小合奏,演奏功力更加深厚纯熟,二胡呜嘟相映成趣,仿佛置身山林,鸟语啁啾,让人心旷神怡。

     

     


    呜嘟也是可以表现婉转哀伤的情感的,同学们还为我们演奏了呜嘟《俄罗斯歌曲联奏》、《乡情》呜嘟古筝二重奏,展现呜嘟别样的哀婉断肠。 


     

    一支脚盆鼓合奏《赤壁之战》,激越的鼓点气势宏大,涤荡人心。歌乐舞《一鼓催三工》、《莼川竹枝词》展现了劳动人民在挖山采茶的农忙之余,生动热闹的娱乐场面,歌声清朗嘹亮,舞蹈亦是活泼灵动 。



    极具崇阳地方特色的提琴戏《双合莲》也在学子的演绎下平添了几分浪漫与温情。

      

     

    通城拍打舞银饰清脆,舞姿灵动,群袂之间尽是活泼俏皮的欢悦,欢乐祥和的氛围也让人对鄂南种种民间艺术有了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据悉,这场演出经历了数月的调研、改编、排练,汇集了主办方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和咸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多方力量,将呜嘟、脚盆鼓,崇阳提琴戏等南鄂独有的民间艺术生动展现在观众面前。 


    看完这么精彩的表演

    是不是觉得咱大咸宁不仅景美

    文化遗产更是不容小觑呢~

    让我们一起来盘点那些身为咸宁人

    必须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

     

    • 统戏剧


     提琴戏      咸宁市崇阳县


     

    提琴戏,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湖南花鼓戏声腔体系。是湖北省通城、崇阳两县人民群众最感亲切的家乡戏。

    崇阳县2009年和湖北天美公司共同投资,崇阳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策划,由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将《双合莲》拍成提琴戏曲片,并在央视和湖北电视台播出。


    >>>>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


    • 民间文学


    1. 长篇叙事山歌         咸宁市及鄂东南地区


     

    长篇叙事山歌是流传于咸宁及鄂东南的长诗,以咸宁方言,赣方言的方式唱出。 


    2.钱六姐的故事          咸宁市咸安区


     

    钱六姐生于咸宁县马桥油榨钱庄。她聪慧过人,为人风趣,谈吐诙谐,是我国汉族才媛型的机智人物,被专家、学者们称为“湖北的刘三姐”、“中国的女阿凡提”。 


    3.李闯王传说          咸宁市通山县      


     

    闯王李自成殉难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是历史的事实。李闯王传说,作为一个艺术整体,达到了历史性与传奇性的高度统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思想文化及艺术和开发价值。 


    4.《双合莲》          咸宁市崇阳县      


    《双合莲》,近代民间叙事诗。它产生并流传在湖北崇阳一带。诗篇叙述发生在清末道光年间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 


    5.《钟九闹漕》          咸宁市崇阳县  


     

    长篇历史小说《钟九闹漕》,深刻地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官吏的凶残,,真实地、历史地刻画了这一次农民运动由抗粮到武装起义的全部发展过程。 


    • 民间音乐:


    1.赤壁脚盆鼓            咸宁赤壁市


     

    赤壁脚盆鼓是赤壁市流传达3000多年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史载可证,赤壁脚盆鼓起源于商、周、战国时期的故楚之地,伴随着楚民生产、生活、礼仪习俗的演变和历史变迁,逐步由孕育、产生,走向成熟和发展。


    2.嘉鱼呜嘟           咸宁市嘉鱼县


     呜嘟作为我国迄今唯一能演奏和音的土类乐器,一直以来以音色浑厚穿透,尤善表现幽远飘逸、古朴意境深受鄂南人民喜爱,最初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牧童们放牛时的交流和对牛群的驱赶,在传承和发展中渐渐演变出丰富的曲调和音韵。 


    3.通山山鼓        咸宁市通山县


     

    咸宁地区通山县通山山鼓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 民间舞蹈:


    通城拍打舞          咸宁市通城县


     

    通城拍打舞,自元、明以来流传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由当地民间流传的以手互相拍打自娱自乐的汉、瑶原生态舞蹈发展而来。舞蹈以男人拍打胸脯、女人拍打手臂为主导动作,然后再加以扩展变化,拍手、拍肩、拍背甚至拍脸、膝、臂等,有的躺着拍、坐着拍、跪着拍、站着拍、舞着拍,拍打贯穿始终。 


    • 传统美术:


    通山木雕                 咸宁市通山县    


     

    通山木雕是指通山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以本地木材为基本材料进行雕琢加工的民间工艺,属传统木雕艺术门类。其文化根基可朔自北宋年间九宫山道教宫殿建设。现存的古代通山木雕多属明、清古建筑及散落于民间的作品构件遗存。 


    • 传统医药:



    镇氏风湿病疗法及马钱子秘方          咸宁市咸安区


     

    百余年来,经镇氏家族五代人的不懈求索,麻塘风湿病医院在继承祖传秘方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将“马钱子散”灵机化裁,研制出“马钱子风湿丸”、“风湿马钱子散”等系列药品,对治疗风湿、类风湿及痛风性关节炎等多种疑难杂症有显著疗效。


    • 传统技艺:


    1.咸宁胡氏烧烫伤疗法及祖传秘方          咸宁市


     

    胡继松是谁?他是中医世家胡家的第七代传人,祖传的“胡氏烧烫伤疗法及秘方”在他手上得到进一步发扬,他也被人尊称为“神医”。

    两百多年来,这个中医世家始终与时代同步,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2.黄龙牮纸制作技艺          咸宁市通城县


     

    牮纸: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初年,湖南郴洲蔡伦(字敬仲)发明造纸术后,迅速传遍中南地区。据史料记载,北宋初年,湖北省通城县麦市镇黄龙山牮楼咀沿用汉代作坊始产火纸,牮纸以楠竹为原料,纸张色泽淡黄,细腻平滑,吸水力强。


    3.杨芳酱油豆豉酿制技艺          咸宁市通山县


     

    杨芳酱油、豆豉酿制技艺源于民间,起于魏晋,盛于清,乾隆时作为贡品香飘圣殿。三代传人汲取《齐民要术》中酿造技艺,荣获“1998年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质奖”和“1998年中国武汉国际博览会中国市场名牌产品”称号,2011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天五分钟   了解咸宁

    合作邮箱: zf@jy1914.com

    闲游君微信公众号:xns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