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鸿程大庙——记大埕镇三山国王庙根源
  • 鸿程大庙——记大埕镇三山国王庙根源
  • 2022-07-16 14:06:55
  • 图文编辑:老墨


    鸿程大庙,即大埕三山国王庙,是饶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埕镇程南村东侧。鸿程大庙是潮汕地区重要的三山国王庙,有较珍贵的文物价值,也是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纽带的重要见证。就大庙的历史地位、文物价值来看,鸿埕大庙在潮汕本地三山国王庙中,价值仅次于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最早的三山国王庙)。


    三山显赫,迎到海滨

    鸿程大庙座癸向丁,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前临海,后倚山,大庙距离大埕海湾只有一公里多。据《再修建鸿程大庙小记》:大幕山下鸿程乡,背山面海,有八个自然村,绵联分布,形成一只活跃的飞天凤,故名“鸿程”。


    大庙规模宏伟壮观,属三进式建筑,有三厅六殿二天井。分前、中、后三厅,设有正殿、偏殿、后殿。正殿和偏殿中有众多三山国王神像,后殿则是三山国王夫人神位。现在看到的鸿程大庙,是近年重建的,当时得到新加坡华侨的资助。

    庙前,有壁画“龙吟”、“凤鸣”、“松鹤延年”、“竹鹿同春”。另可见诗文书法作品于墙上,如明代国子监佐教曹宗道《咏鸿程大庙诗诗》七律一首,中有“莫道鸿程神独镇,东方保障一都间”,读来慷慨不凡。墙上另有明代布政使陈天资诗《除夕》一首。明代万历年间陕西道监察御史苏信也曾为该庙题诗多首。

    庙中,泥像、木雕像和画像众多,艺术精湛,栩栩如生。庙内梁上,是传统潮州木雕风格。屋顶檐角,多见潮州工艺瓷作。

    难得的是,庙中的神像造型,可见有速报爷公、真人爷公、大使爷公、二使爷公、雷公爷公、电母娘娘、花公花婆,一些神灵与中国传统民间道教神祗不太一样,体现了三山国王庙信仰的独特性。

    庙中对联或楹联在所不少,基本是盛赞三山国王的功德,如“位冠公侯高五等,爵尊国老显三山”。

    鸿程大庙保留了一批历史文物,依老墨所见,有:

    《东方保障》,明代石匾额,立于大门之上,青底金字,立于“明崇祯岁次丁丑仲冬吉日”,崇祯岁次丁丑为1637年、为“福建道左布政使黄琮、詹事府春坊学士黄锦”所立;《福地明神》,木质匾额,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吉日奉政大夫、浙江佥事周用喜题;《三山神祠》,木质匾额,明代正德五年(1501)乡举、后登进士、任陕西道监察御史苏信题;《世授神庇》,木质匾额,明嘉靖十四年(1535)登乙未科进士、后升任湖广左布政使兼吏部使陈天资题;《鸿程大镇》,木质匾额,天启二年(1622)登壬戌科进士、后任南明礼部尚书黄锦题。以上匾额,均有一定的书法价值。


    文章吐气,斧钺扬光

    据陈里《重建明贶三山国王庙记》,鸿程大庙历史悠久,自宋时建,其间坏而新、新而建,不知凡几。明代,对于庙进行两次重要修建:明代正德庚午年(1510)由乡民周广德、汤仁显等二十人相率劝缘修建厅堂;壬申年(1512)再由漳州通判岳朝重(大埕人)发动乡老周伯恩、汤元惠等二十八人劝缘,重修建,未逾年告成,焕然一新。


    陈里是大埕人,字子文,号和斋,明成化庚子科(1480年)举人,官浦城县。《重建明贶三山国王庙记》解释了三山国王信仰之由来以及为何在大埕建三山国王庙:

    “按三山之神,出自潮之揭阳霖田都,三山鼎峙,曰明山、巾山、独山,相传隋时有三神往来其间,人有祷必应,因立祀。及唐韩文公愈守潮日,有祭界石神,及宋封为王,赐额明贶,潮人咸崇奉敬信之。吾大埕乡烟火千家,亦仰其英灵,共立庙乡之中,编肖三神像以祀之。斯庙也,劂地爽垲,厥位面阳,北则峰峦耸翠,尖峰壁立于后,南则涨海连天,澳山拱揖于其前,山川雄伟,神灵攸萃,凡水旱疾疫,吉凶攸吉,均不能逃于聪明正直之外矣。”


    鸿程大庙建成后,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所据有:

    其一,鸿程大庙是抗元的一处遗址。陈天资《东里志》卷二《境事志》记载:“南宋祥兴元年(1278)秋八月,大埕乡豪斧头老(斧头老姓陈,忘其名,以武艺长运于斧故名),选集精锐会于三山国王庙,响应信国公文天祥号召,阻击元兵追赶宋军。”

    其二,明代,大庙是社学的大馆,成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据《东里志》,社学自洪武八年出现,属民间基层办学场所。《东里志》也载,“嘉靖初,魏庄渠督学广东,欧阳石、江铎继之,令各乡立社学延师儒。东里即三山国王庙为大馆,请乡贤陈恬斋、陈和斋为师,第以朔望考课,次日习礼习射,当时文教翁然兴起……”

    从上述情况来看,鸿埕大庙的抗元事迹,确实秉承了三山国王的勇武之气。明代东里(今称东界,包括了现在所城、大埕、拓林三镇)文风极盛,出现黄锦、陈天资等当地颇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正是鸿埕大庙代表的东里文教兴起的体现。

    除了上述作用,鸿埕大庙在海外华侨、台湾同胞心目中也有很高地位。庙中,悬有两块红底金字匾额,分别是《海佑两岸》和《泽被蓬瀛》,为“台湾云林大埤太和街三山国王庙管理委员会”敬赠。

    历史上,云林县大埤乡太和街三山国王庙,是清初从鸿埕大庙移香火所创。康熙年间,一名由饶平来台的人士,定居于云林县大埤乡太和街。他来台时,从大陆携带了“三山国王”的神像,镇宅奉祀。

    后来,台湾多次组团来鸿埕大庙、霖田祖庙进香。此后,不少台胞到揭西霖田和饶平大埕寻根拜祖,表达他们对祖国内地的情怀。长期形成的神缘关系,使得两岸三山国王庙成为起系起海峡的精神桥梁,同时也显示着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


    乡祈

    每月初一十五,这样的“赞福”(祝福)一次也不会落下。上千年,一个几万人的小乡镇,每个人,从还未出生到终老,都要进行着这样的祈祝,维系其间的是世世代代的亲情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父母住上东,但铁定初一十五回到大埕,早早地来到大庙赞福。


    我在外工作,有几年很忙、也很荒唐,竟然两三年没有回家过年。那时候我的母亲就在镇里给我买了几件衬衣(我母亲喜欢我穿衬衣),并按着自己的身子比划着给我那时还没有过门的媳妇买了衣服,一同放在袋子里,来到大庙里一件件地展开、祈福,再找机会,庄重地交给我们。


    一同交给我们的,还有印有“鸿程大庙”、“三山国王”字样的红色的符。


    母亲把符整齐地叠成三角形,用红色的利是袋装好,反复叮嘱一个给我,一个给(我的爱人),当然后来还会有一个给我的女儿,儿子。


    我母亲是个淡泊致远的人,但她吩咐我时,我总是匆匆忙着、想着自己的事,她象怜爱小时候的我一样,有几分依着我、任着我的性子,又有几分郑重。


    仿佛一切神力自在这“三山国王”四个大字之上。


    老墨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