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在潮州
  • 在潮州
  • 2022-08-23 08:24:12
  • 提到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己感觉惭愧得很,在广东生活近30年,我竟然未曾踏足。过去对潮州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潮州人很会做生意,潮州女人很贤惠,潮州话极难懂,潮州有功夫茶和海鲜等等……此次潮州之行,来回近千公里,主要是去老城走走,看几处地标古建筑,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民情,对这个文化历史名城有个初步的认知。

     

    潮州历史

    潮州位于广东东部,与福建省接壤,是粤东地区的文化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现这里七、八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南澳岛象山文化),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在此生活,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开始从福建莆田大量迁入潮州。

    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此处归属南海郡。“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始于隋文帝期间,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

    历史上广义的潮州包括现在的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以及丰顺县等。目前潮州市则下辖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湘桥区是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此行的重点也主要在湘桥区。

    湘桥区集中了牌坊街、开元寺、广济桥、韩文公祠和老街巷等多处景点,这里也是潮州古城的核心,面积约6平方公里。一条韩江蜿蜒流过老城,两岸山清水秀,古迹众多。

    ↑1908年的潮州古城。

    ↑开元寺旧影。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离牌坊街几百米处的城新街,步行过去只需十余分钟。由于没有禁摩,红绿灯也极少,城区道路上到处有摩托车、行人和汽车并行抢道,加之道路不宽,车辆乱停乱放,显得杂乱而拥挤。人们似乎也习惯了这种出行方式,莫非他们觉得这样的通行效率更高?我不得而知。

    老区道路坑洼不平,水泥、马赛克、瓷砖……各种路面穿插,实在是不成体统。也不知老城有多久没有进行过道路整治了,街道面貌大致与20年前的广州相当,实在有些意外。

    颇为有趣的是,在城市周边许多交通路口或村口要道处,路边常竖有一块石碑,上书“阿弥陀佛”几个大字。大概本地人相信神佛比交通信号灯更能保佑他们出行的平安吧。这莫非也是潮州的一个特色?

    ↑老城区道路一景。

    ↑路边的阿弥陀佛石碑

     

    牌坊街

    说到老城,首先要提牌坊街。长约两公里的太平路上每隔几十米便有一座石牌坊,包括有状元坊、榜眼坊、尚书坊、吴楚重镇及两京科道等,合共22座。

    清末民初时,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潮州城内的太平路、东门街渐次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

    史载潮州曾有牌坊91座,到1951年剩下39座。因一牌坊倒塌伤人,全城除“岳伯”、“省郎”、“忠节”三座牌坊外,共拆除36座。,又只留下“忠节”一坊。所幸牌坊拆除前拍下些照片,并对坊刻文字作了实录。

    今日所见的牌坊为2004年以来修复,明代和清代分别为18座和4座。多为原样复建,并有42块原构件得以利用。

    民国年间的牌坊街。

    今日于同一角度拍摄的牌坊街。

    ↑你可曾发现这一处使用了旧时的牌坊构件?

    我曾经去过四川隆昌,那里是著名的“石牌坊之乡”,全市共有17座古牌坊,城中驿道处最长有13座牌坊呈念珠状一字排开,延伸不足百米,远远没有潮州牌坊街的规模。但是隆昌的石牌坊却是真正的明清建筑,精雕细刻,极为珍贵。

    四川隆昌石牌坊。

    若是当年牌坊街的原建筑得以保留,那场面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历经几场浩劫,今日的石牌坊已是翻新重建,风采远逊当年了。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这里的每座牌坊自然都有一个故事。而这条以牌坊为特色的中轴线旁边,更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小街小巷。与经过了大规模修复的主街不同,巷道中仍然原滋原味地保存着不少古宅大院,其中大多还居住着人家。

    匆匆来去的游客们大多穿街而过忽略了它们,小巷显得幽深静谧。这里虽然破旧,却有金玉于其中,有时间真该多走走。

    ↑牌坊街两侧有许多静静的小巷,这里隐藏着真正的老城味道。

    ↑司徒世家的深宅大院。

    小巷中的寻常人家。

    街道两旁有各种商铺,出售些特色小吃,名优特产。每日里许多游客从这条步行街前往开元寺、广济桥和韩文公祠等处,感受古城的悠久文化和美味小吃。牌坊街每日都游人如鲫,是老城最热闹的一处。

    ↑牌坊街的凉果特产店出售有潮州三宝:老香橼、老药桔、黄皮豉。

     

    开元寺

    开元路与牌坊街交界处有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公元738年,崇信的唐玄宗下诏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在全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庙。潮州开元寺今日已成全国仅存的四大开元寺之一。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经过各朝代的修复,又有历代的一些特色。

    寺庙免费参观,面积有20余亩。相较鼎盛时的规模,今日仅余1/5。东侧的大悲殿为近年重修,供奉千手观音。精华部分在中轴部分的照墙、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至今仍保持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

    唐代石经幢后是建于宋代的天王殿。

    ↑天王殿内景。

    ↑文物工作者正在对这些不同年代的栏杆图案拓片留档。

    ↑开元寺照壁。

        日本东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筑与现在开元寺天王殿模式相同,证实了天王殿为宋代建筑,也许这里亦是东大寺的祖庭所在。开元寺内尚有唐代石经幢和香炉,宋代大铜钟及各个朝代的石栏板等文物,,保存本应更多。

    日本东大寺。(图片来自网络)

    开元寺外的街角还有一口开元古井,为乾隆年间所建,是居民亦是僧人取水之处,可顺带一观。

    ↑开元古井。

     

    广济桥(湘子桥)

    广济桥在古城东门外,联结韩江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该桥始建于南宋(1171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它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与赵州桥、卢沟桥、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1888年的广济桥。(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各朝代战火和自然灾害的破坏,桥梁一直在修葺和改造。一直到2003年文物部门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历时四年大修后对外开放,始有今日模样。

    400余米的江面上建有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石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中间的浮桥长97.3米,由18艘木船连接而成。浮桥每日10点至下午500左右连接,供游客过桥参观;其余时间则打开供通航及泄洪之用。

    广济桥和广济门

    ↑可以开合的浮桥由18只木船联结。

    日常浮桥上最多可同时容纳600余人通过,平日里游客其实少得可怜。这浮桥也着实长了一些,来回一公里的行程既耗时间又费脚力,大概不少人因此望而却步。桥上有桥亭30个,匾额43块,楹联25对。喜欢亭台楼阁和楹联文化的倒是可以细细走一趟。

    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之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更有俗话说到“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都说明了此桥的地位。今年的票价已由50元下调为20元,确实是个好消息。要知道,包括开元寺、韩文公祠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免费参观,潮州人的大气可见一斑。

    原本以为在广济门城楼可以完整拍摄广济桥全景,等买了门票登楼才知道,城楼的高度仍然不足以拍摄纵深的全景,而且因为安全因素二三层已经锁闭不开,实在没有看头。

     

    韩文公祠

    广济桥对岸的小山上有韩文公祠(简称韩祠),约建于公元999年,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

    历史上51岁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到任后以振兴文教为首务,在潮七、八个月间,为官清廉,祭鳄释婢,兴学劝农,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为了纪念这位先贤,人们把潮州的江改称韩江,山名为韩山,并且在韩山上修建了韩文公祠来纪念他。

    韩祠倚山临水,环境清幽。祠内古朴典雅,肃穆端庄。题写的匾额,现有三层殿阁。内有韩祠橡木、历代碑刻和侍郎阁等景点。

    虽然韩愈在潮州主政不到一年时间,却深深影响着这里的文化与生活。今日古城各处仍有许多以“韩”字命名的店铺、桥梁和学校,旁边一墙之隔就有韩山师范学院呢。

    ↑韩文公祠倚山临水,清幽肃穆。

    ↑韩愈在潮的功绩为当地人所传颂景仰。

    ↑韩祠一角。

     

    其他

    潮州市区景点众多,还有古城门、西湖、凤凰洲、己略黄公祠和龙湫宝塔等;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绣和潮州木雕也是当地文化的典型代表;品尝几样海鲜,吃上几种小吃,捎回几包特产,方知潮州最值得回味的还有美食。

    ↑宋代的龙湫宝塔倒塌后又被明代凤凰塔取代,今日古风犹存。

    ↑潮州古城有四座城楼,广济楼为其一。

    潮州的特色竹编。

    其实,此行我也只是探访了几处重要古迹,两三日时间又如何能够全面认识这座千年的古城呢?没有仔细品味潮汕美食,亦未能欣赏到最精美的潮州木雕、刺绣……确实仍有不少遗憾。若有下次,相信还能发现一个更精彩的潮州。(完)

     


    更多内容,请关注“行知古镇”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