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南宁古民居绝处逢生
  • 南宁古民居绝处逢生
  • 2020-11-29 15:19:00

  •     南宁市现存有价值的古民居实在太少,显得零零落落,况且多为名人故居,如明德街的新桂系代表人物黄旭初故居,原河堤路的革命先烈雷经天故居和教育家雷沛鸿故居,扬美镇金马街的民主革命先驱梁烈亚故居,蒲庙镇北觥村的抗法英雄颜崇魁故居,扬美镇临江街的清代举人杜元春故居等等。普通百姓的古民居屈指可数,比较有名的是金丝巷古民居群落,上尧南路的黄家大院,罗文大道罗文村的韦氏祖屋,心圩四联村林屋坡林氏祖屋原河堤一街的陶公馆,解放路的董达庭商住楼,七星路的林氏故居等等,都已经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现存的南宁市古民居不过是冰山一角,大量建造精美的民居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变迁与城市建设的大拆大改之中,例如原民权路南段、有行街、共和路中段、豫章里、马王庙巷等连片的明清民居已消失贻尽,民生路、兴宁路、解放路的连片岭南骑楼仅存零星,许多市民常常叹息:南宁旧的东西太少,看不出什么文化底蕴。庆幸的是,近年随着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发掘与积淀,一些幸存的古民居陆续得以发现和保护。

        潘氏宗祠和古民居群 位于安吉大道大塘村东坡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1686年)依水而,坐南朝北,古朴典雅,庄重肃穆,三进两院,楹柱相间,高低尺寸,皆遵明清章制。与潘氏宗祠相连的是东坡23栋古建筑民居群。这些建筑梁、柱、拱、檐用料考究,木雕、石雕、铜雕工艺精巧,极具明清建筑风格和南方建筑特色。据说是广西乃至全国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姓氏宗祠和古建筑民居群,对研究古代宗祠艺术、古代建筑群、古代民风民俗的珍贵历史实物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那学坡民居群落 位于距市区45公里的西乡塘区坛洛镇东佳村那学坡,整个民居群最早一栋建186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民居基本都分上下两层,过去都是间住8户,上下4户屋里一层中间是厅堂,是用于家族祭拜和共同活动的区域左右两边是住房。屋前屋后都装有刻花画图的透气窗,保证整座屋子的采光。根据辈份老大在坡的最上面,老二居次,然后是老三、老四左右并列。政府已对这些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


        坛坡屯民居群落 位于距市区30多公里的江南区江西镇安平村坛坡屯,大大小小近20座建筑风格统一的古民居次第相连,统一朝向,错落有致地占满整个斜坡。这些古民均为祖先在100多年前从中原逃难至此后建起来,现大部分完好保存,为青砖黛瓦或泥砖青瓦木结构,飞檐走翘。家家户户大门宽约4尺,高5尺有余,门槛均铺有长条石,门顶上是砖瓦结构的遮雨棚,雨棚两头高翘,美观大方。进入大门是院子,院子空间大小足够两桌人同时吃饭。正屋门头,镂空雕刻图案高悬,进入正屋的门,高堂在上,高堂背后有室,左右两侧各有厢房两间,家家户户如此有些因年久失修风光不再,但门楣上悬挂的牌匾,还可窥见这个古村落的祖先奉行的敬老重教之风。 


        滕氏古宅 位于邕宁区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坡,近70座清代民居群落中的中心位置滕氏古宅是其中最大也是最老的一有近百年历史拥有各类房间30间左右。捡青石阶梯拾级而上,走进滕氏古宅,迎面而来的牌匾、窗花、宅门、飞檐、瓦档……古朴细致最有趣的是,由于宅子构造奇特,看似四通八达,其实真正的出口只有两处,初到的人很容易就转到死胡同里了。滕氏古宅收藏有清末民初的罕见文物——一座竹编花轿,花轿表面已经红漆褪尽,轿长88厘米,宽78厘米,高148厘米,全部为手工编织而成。据介绍,现存的竹编花轿为红色新娘轿,本来“一对”的黑色新郎轿则已经流失。       

        

        以上这些远离市区而频临自生自灭的古民居恰逢重视文物保护的好时机,修缮后可以延续下来。可惜更多的精美建筑早已消失于人类的鲁莽之中。最近看到本地李氏家族后人描写的李家大院,就是一座精美的建筑艺术品。

        李家大院 原来位于东门街(现共和路中段),离东城墙百多米远,青砖黛瓦,庭院深深,在南宁算是座大宅门。

        李氏家族祖籍福建泉州同安,自始迁祖先李哲臣至今已是十一代。李氏家族是清代以来南宁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世代官宦,事业发达。就连南宁二中、三中的前身--南宁府学堂,都有李家人参与建立。,门上高悬着“进士第”大匾额,此匾是朝廷为李氏三世祖东城公李曜庚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考取进士所获赐。。宅院大厅两侧高悬着竹刻对联“子孙贤淑族为大,兄弟和睦家之肥”。四根廊柱上还刻挂有两副对联,一是:“天下奇观看尽莫如读书好,世间滋味尝来不过菜根香。”二是:“惜衣惜食非但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只须求已莫求人”的祖训。门厅上建有祭祀祖先之神位,供后人节日上香礼拜,在大厅外墙上贴着“天官赐福”的神牌。

        李家大院是一座四合院式五进建筑,整座宅院40米宽,百余米长,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是气势幽雅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宅,分前院、中院和后院,每院各有多间厢房、书房和小花园。花园设计别致,石头凿成的大鱼池位于天井,栽有各种果树和奇花异草,花香鸟语,环境幽雅宜人。历代皆武官骑马,文官坐轿,一座官轿停放在走廊边,彰显此为官宦人家。解放以后官轿已不存,但尚留下汗迹斑斑的轿杠见证着过往。可惜,修筑民族大道时,李屋大院拆除了。

            一座城市的分量与其文化渊源十分相关,而文化渊源正是由经朝历代一家一族的点点滴滴所构成。因此,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守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南宁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毋庸说何等重要,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写于2016年8月6日)     

    拆除了。

    可惜,修筑民族大道时,李屋大院拆除了。

    一座城市的分量与其文化渊源十分相关,而文化渊源正是由经朝历代一家一族的点点滴滴所构成。因此,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守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南宁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毋庸说何等重要,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一座城市的分量与其文化渊源十分相关,而文化渊源正是由经朝历代一家一族的点点滴滴所构成。因此,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守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南宁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毋庸说何等重要,但做起来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