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健培科技程国华:如何把一家小公司做“大”【熵量时间】
  • 健培科技程国华:如何把一家小公司做“大”【熵量时间】
  • 2022-03-31 11:39:15
  • 通吃的互联网界效应,在医疗AI界暂时难以展现。“大家都得把基本功做好。脚踏实地地去做好每一家客户。所以这个行业在很长时期内,会有很多家企业可以生存。”


    程国华坐在会议长桌的对面,刚结束一场会议,略显疲惫。然而,当采访一开始,他马上就精神振作,投入于对话之中。

    “健培科技办第一届‘西湖论健’医疗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时,只是一家小公司,但因为把论坛办得很盛大,请来华为、IBM这样顶级的公司一起合作,别人还以为我们是一家大公司呢。”程国华告诉健康界。

    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医学影像大数据挖掘和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董事长兼CEO程国华是连续创业者,健培科技是他的第二次创业。

    闯入医疗AI的局外人

    程国华和核心团队成员,在健培科技成立之前,没有AI技术经验,没有医学背景,甚至没有和医院打过普通患者身份以外的交道。

    五年磨砺,程国华却自认为现在已经从“外行变成内行”。

    “我们当时本来是想做互联网医疗的。”程国华回忆。从第一次的互联网教育创业经历里,程国华得到的最大财富是一支忠诚的团队。从杭州到北京,从北京回杭州,他到哪里,团队就跟他到哪里。2012年,扎入互联网医疗半年后,程国华团队才发现要切入医院资源,对当时的他们来说太难,于是决定重找方向。这时,他们发现了人工智能领域,并且到美国进行了考察。

    他们很快发现,进军新领域的难度,不亚于放弃。“我们在座的没有一个懂AI。”但凭借团队过去一起攻关积累的经验,以及不断学习的勇气,健培科技还是开启了AI创业之旅。

    “当时没有从团队以外引进新鲜血液吗?”

    “引进不来啊,那还是2013年春天,国内就没有AI人才,美国倒是有,可是我们哪里请得到?”

    的确,健康界关注了诸多医疗AI赛道的优秀企业,图玛深维、推想科技、汇医慧影、DeepCare……无一例外都成立于2015年之后。2013年时上述企业的创始人基本上都在美国。

    在中国杭州,一支本土团队2013年就硬着头皮啃英文资料,请来大学教授讲大数据,讲深度学习技术,闯入医疗AI领域。健培科技产品总监周彬波回忆道,2013年之所以能执着地去学习和研究,坚定相信医疗AI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大家对程国华的信任,“多年来,我们共同的经历,证明程总的眼光有前瞻性,不得不佩服”。

    “当时团队里除了我以外,大家都是英语讲都讲不来的人,但还是把厚厚的英文书啃下来了。”程国华笑着说。

    是海归,更是浙商

    程国华本人是留学生。他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凭借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保送到上海交大,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读博士。在还有一年就要博士毕业的时间节点上,他却勇敢地做出了休学创业的决定。

    “从小到大,身边浙商的氛围影响到了我,就是不甘寂寞,肯定得做点事。”而听了一场李彦宏关于创业的演讲后,程国华更加按耐不住。“时代的召唤,刻不容缓。”他这样评价自己生命里那些重大时刻,以及所做出的非同寻常的决定。

    当年放弃博士学位的程国华告诉健康界,眼下正在复旦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自己去学习,就可以给同事们树立榜样,我也很享受不断工作和不断学习的状态。”程国华说。周彬波对此深深表示赞同,“因为程总自己这样(努力),所以我们更不敢松懈。”

    健培科技的产品第一次进入医院,是在2013年8月。“没有医学背景,更没有医疗资源,有的只是闯入医疗领域的局外人的无畏和坚持,以及名校历练的学术背景和学习能力,也有浙商传统的脚踏实地和吃苦耐劳。”程国华反复告诉健康界,他喜欢在团队内倡导“创业乐观主义精神”。他认为自己是坚定的“创业乐观主义者”,不怕困难,无所畏惧。

    不过,创业早期“吃医院的闭门羹”时常发生。“不管大小医院,一概拒绝我们的产品入驻。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深度学习是什么,没有人愿意给我资源或者机会”。当时,程国华的友人刘先生,邀请他去新疆伊犁,“来我们这吧,我帮你找家医院试试。”

    程国华只身上路。“行李太重,坐不了飞机,人手不够,其他人还在紧张研发,我一个人抱着服务器上了火车,坐了好几天硬卧到了乌鲁木齐。”

    刘先生到乌鲁木齐接他,两人轮流开车两天终于到了伊犁下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一座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城市。

    刘先生在电话里向健康界介绍,“我当时帮忙联系好,让产品入驻县人民医院进行试用。”察布查尔锡自治县人民医院是一家二甲医院,用刘先生的话说,“放射科只有三个医生,如果碰上单位集体体检,医生就别想有时间吃饭了。”对来自遥远杭州的这款能够辅助阅片的“黑科技”产品,医生们既好奇又充满期待地开始尝试。

    程国华在察县医院足足待了一个多月,睡在医院给他搭的临时床铺上。“回头去看,当时的产品太初级了,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程国华在现场写代码,和杭州的团队远程开会改善产品,实现跟医院的系统对接。现场的工作他都亲力亲为,“我是程序员,以前也编过程,现场工作完全没问题”。商务谈判的时候是CEO,编程的时候是“程工”,程国华说,他希望以身作则,让团队能够看到,“咱们应该沉下心来,义无反顾地去做事”。

    至此,中国第一例医疗AI影像产品就这样在边陲的医院落地使用。(程国华肯定地认为,健培科技的产品2013年8月进入察县医院放射科,是中国第一例医疗AI落地应用。健康界经过不完全统计,确实没有找到更早的应用实例,如果读者朋友有不同信息,欢迎留言。)

    以小做大 从小到大

    行至2015年,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逐渐多了起来,这个行业开始火热。而健培科技已经在为整个行业呐喊。在2015年10月举办的西湖国际博览会上,健培科技专门筹办第一届“西湖论健”高峰论坛,聚焦“科技和资本改变医疗未来”主题。

    当时的健培科技全公司虽然只有50余人,却成功举办一场汇聚来自美国、法国、以色列、中国的近500位医学界、IT界专业人士,和医疗科技企业家以及投资人的行业峰会,甚至还编撰发布了一本《智慧医学影像科技发展报告》白皮书。

    这个过程自然是有着许多艰难,例如,程国华了解到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梅宏院士精于大数据研究,就专程去上海拜访邀请其出席活动。“和他唯一的联系就是我是交大毕业生,以校友身份去他的办公室邀请他。但他那么忙,怎么可能答应?”

    然而,程国华却把不可能化为可能。他频繁去上海梅宏院士的办公室,“他经常出去开会,我就非常老实地坐在门外等着。”这一举动和来意最终打动了梅宏。“当时对人工智能和智慧医疗表现出的激情澎湃,还有我的自不量力要举办国际高峰论坛的疯劲,让梅院士专门为我们留出了时间。”第一届“西湖论健”一共请到六位院士。

    同时,经过努力,程国华“搞定”华为公司作为会议协办方。为邀请国际企业的代表,他多次往返IBM公司北京和上海的办公室,一番努力下来,如愿邀请到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程国华说,“当时团队都傻眼了,没想到真的能办成。”

    通过百度搜索“中国人工智能元年”,有300多万条结果,关于具体年份各有说辞,基本介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之中。其实,早在2015年,西子湖畔已经有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声音传来。

    第二届的“西湖论健”,杭州市政府主动找到健培科技要求合办,而第三年的“西湖论健”则是浙江省政府出面合办,浙江省卫生厅、卫计委、发改委三个部门共同参与,而且选址G20主会场。“健培科技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影响力也是一年一个台阶。”现有300多人的健培科技,仍在不断扩张中,预计到年底员工数量翻倍。

    一家小公司如何做出大公司的事情?一家小公司又是怎么一步步变大的?

    程国华表示,一切源于健培科技的成长契合了行业大势。当然,健培科技团队尤其是程国华过人的综合能力和善于创新筹划,也是重要原因。

    2017年举办第三届“西湖论健”时,程国华开始邀请同行业公司一起参与。“我始终觉得,一个行业能够发展,需要很多家(企业)一起来做。最终能够出现伟大的企业,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家企业参与。”

    或许,这是更为核心的答案。

    从何处来 向何处去

    人生的每一个问题,都在寻求答案,无论是否有解。

    程国华出生于著名的木雕和建筑之乡浙江东阳,家里从事建筑工程。保送上海交大时,他选择了工民建专业,但并非仅是因为家有建筑生意。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行业尚未爆发,建筑专业远不如计算机等专业热门。而青年程国华认为,热门专业优秀的人太多,进入相对冷门的专业得到关注和资源的机会更多。

    果然,大三时他得以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做交换生,并且留校硕博连读,就此打开眼界。

    “土生”医疗AI企业健培科技,没有海外基因,没有医疗背景,成长至今,只拿过总额5000万元的两笔投资。“2017年就盈亏平衡了,2018年3月我们开始盈利。”程国华言语之间很是波澜不惊。

    在老板和工程师角色里切换自如的程国华,非常务实。“这样可以省很多成本,也让我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因为一直在前线。我同时参与技术和商务,春江水暖鸭先知,我知道一线客户的需求在哪,所以我们很早就能找到收费点。”他认为,从很早,健培科技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健康界电话采访了健培科技的投资机构之一宁波赢创合伙人孙亚军。孙亚军介绍,宁波赢创在2015年给健培科技投入2000万元,而且本来就是长期合作伙伴,投资只是基于对健培科技发展趋势的信任。

    “健培科技确实早就收支平衡,在今年开始盈利。健培科技最早的收入来源于云胶片。”孙亚东告诉健康界,云胶片的云存储等业务至今都是健培科技现金流里非常稳定的收入来源,合作医院已经超过500家。

    查阅健培科技官网,可以看到产品线,从啄医生-阅片机器人到智能影像云,以及自助云胶片和医用干式胶片。

    提及此,周彬波非常自豪,“国内围绕医学影像大数据展开,把产品做得如此丰富和齐全的,唯有我们健培一家。”

    医疗AI应用本身的收费模式还不清晰,但健培科技已经看到未来的方向,并做好准备。周彬波介绍,健培科技所有的产品系统,底层都是一致的,可以在需要时打通,形成完备的环形生态。“目前没有打通,因为政策还不允许阅片辅助系统直接收费。但是,未来政策对于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商业化应用放开之后,我们的底层技术马上可以全部打通。”

    既独立而又可以形成闭环的产品生态,也相应有多种多样的的收费模式,“各个产品既有独立的收费方式,又有相互策应的收费模式。”周彬波介绍。而程国华则告诉健康界,目前健培的收入来源中,影像数据的云存储云输出是最大的一块。

    医疗行业闯入者程国华认为,医院是离散的一个个孤岛。连互联网这种可以完成信息快速堆积的工具,涉及到医疗行业都失去了快速拓展的能力。“但凡跟医院有关的领域,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得落地去一家一家医院做生意。”

    既然如此,通吃的互联网界效应,在医疗界暂时难以展现。“大家都得把基本功做好,脚踏实地地去做好每一家客户。所以这个行业在很长时期内,会有很多家企业可以生存。”

    对于行业的爆发期,程国华判断会有很多个不同阶段的爆发点,“最近的一个爆发点应该是三年之后。”

    显然,程国华知道健培科技向何处去。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