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东阳木雕产业走出“瓶颈” 为全国各地旅游业增颜值
  • 东阳木雕产业走出“瓶颈” 为全国各地旅游业增颜值
  • 2022-05-18 14:08:42
  •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观看



    东阳木雕产业走出“瓶颈”

    为全国各地旅游业增颜值

     

    2016年8月18日 浙中新报第6版:读浙中东阳 陈巧丹

    http://epaper.jhnews.com.cn/site1/zzxb/html/2016-08/18/content_1742887.htm

     

      上周,贵州省黔南州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福泉市举行,此次大会重点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其中的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是一大亮点。其中著名的万三府邸、福泉山广场等大型场所的装饰,均由东阳籍工艺美术大师精心打造。

     

    福泉古城文化游

    有着东阳的影子

     

      看到大会开幕式顺利进行,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胡先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开幕式的地点在福泉山广场,而他是该广场古建工程的创作者。

      胡先民说,这是他从事木雕工艺以来承接的最大的古建项目。今年年初,通过古建营造设计专家赵一豪牵线,福泉文化旅游与东阳木雕“联姻”。

      “时间紧,任务重,从设计到完工不足半年时间。”胡先民说,虽然压力大,但也是东阳木雕“炫技”的好机会,是全国古建文化工程中罕见的“大手笔”。

      整个广场占地近2.8万亩,胡先民负责的部分有8900平方米,涉及70多间亭台楼阁。这次设计的主题是“道教文化”,围绕这个主题自由发挥。

      之前,胡先民对道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查阅了很多资料。福泉已有23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他说,东阳木雕注重文化内涵,福泉不乏文化资源,两者有贯通之处,因此创作起来得心应手。

      200多名工人,150多台机器加班加点,6月初,装载着东阳木雕文化与福泉道教文化融合的作品启程前往福泉。历时两个多月,商业楼、门楼等一座座大型的古建筑作品,几乎完美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小到卯榫构件,大到雕梁画栋,上万件大小不一的木雕作品,拼接成一幅大作品,展现给众人的场面令人震惊。仙鹤、佛手、兰花……这些道教中常见的构成要素,一样不落;八仙过海、八十七神仙、三皇五帝……这些道教历史中常见的故事,淋漓尽致。

      除了胡先民的广场项目外,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经彬精心“装扮”的万三府邸,以及在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沈巩强、陈临华等人的通力合作下,复活了福泉古城的魅力。

     

    助力各地文化旅游业

    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据了解,福泉文化旅游项目,是今年东阳木雕“大师团”承接的三个大工程之一,另两个是不久将要召开的国际性会议会场的装饰工程和山东孙子文化园项目。

      “为各地旅游工程增亮添彩,提升颜值,东阳工艺美术的此项功能由来已久。”昨天,,这项工作从未间断过。

      从最初的祠堂、门厅装饰,到在景区、大型会议中心等展现精湛技艺,木雕装饰越来越显示其神韵与“气质”。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陆光正在杭州雷峰塔二层创作《白蛇传的故事》系列,采用东阳木雕这一艺术形式,演绎这个家喻户晓、妇儒皆知的美丽神话爱情故事。

      令不少游客印象深刻的,陆光正主持的无锡灵山梵宫的木雕设计制作,将东阳木雕的艺术水准和表现力提升到新的水平,赋予了建筑独特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传世之作”。

      “有一段时间,前来邀约的络绎不绝,大师们只能‘挑肥拣瘦’。”楼秀民说。因为仰慕东阳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声,以及木雕竹编工艺的精美,除了陆光正大师外,许多工艺美术大师成为了各地旅游建设的“香馍馍”。

      有一组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仅东阳竹编总厂就承接了40多个古建与装饰项目。目前,东阳有三大古建园林公司,每家建安产值均在上亿元,可见生意之火爆。

     

    红木与木雕完美结合

    又迎建筑与木雕结合

     

      东阳木雕之所以有今日的知名度与成绩,与它的工种性质密不可分。它来源于木工工种,与生活、古建、装饰密不可分。尤其是红木与木雕的结合,推动了东阳木雕产业迅猛发展,同时也使工艺美术品走进千家万户。

      但是,这两年房地产行业出现下滑现象,家具雕刻机械化程度提高,又使其进入发展的“瓶颈期”。楼秀民说。随着家具与建筑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消费经济时代的来临,不少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木雕大师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新空间,把木雕工艺运用到建筑工程、装饰工程等领域是个不错的出路。

      一些大型旅游景区、城镇建设、寺庙修建、私家别墅等纷纷回归传统本色。“古建与工艺美术的结合,无疑是返朴归真。”楼秀民告诉记者,从深层次而言,是“建筑之乡”与“工艺美术之乡”的融合推动,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


    【大美东阳】这几年,东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环境革命,江滨景观带规划与建设逐渐完善,从而焕发了新的生机和魅力。 通讯员 徐威 记者 陈巧丹 摄



                                                                                       


    “传统营造+东阳木雕”复活福泉古城

    东阳木文化产业贵州发力


    2016-08-10 东阳日报 □记者 吴旭华

    http://dyrb.zjol.com.cn/html/2016-08/10/node_5.htm

     

        昨日,贵州福泉,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与会代表惊喜地看到,原先颓败、零乱、肮脏的古城外围,仿佛经过了整容,青砖红柱、飞阁流丹、气宇轩昂的楼台背衬青山,门对碧波,在绿树层峦掩映下,美轮美奂。

        古城涅槃新生的设计师,就是从我市巍山镇巍二小区走出的赵一豪。“福泉古城开发利用规划总面积达48.64公顷,其中第一期项目中传统营造与木雕装饰面积为8万平方米,是我迄今承接的体量最大的设计项目。”据介绍,这个产值达数亿元的项目,也是我市目前承接的木文化产业最大项目。

        从一组建筑到一座古城,这位70后设计师再次找到了新的支点,完成了新的飞跃。而由他创造的“传统营造+东阳木雕”模式,在古建规划设计领域开创出一种崭新的风格,成为他设计艺术中鲜明的烙印。


     

    精准定位拒绝从众

     

        千篇一律的建筑,似曾相识的场景,大同小异的业态——对赵一豪来说,很多时候去国内的古城、古镇旅游,都让他无力吐槽。

        这一幕在业内人士看来,基本上是因为无视规划对象的地理区位、人文积淀、自然风光,使用同一个“模板”复制,最终造成了“千城一面”。

        2015年春节过后,赵一豪受邀作为专家,论证贵州福泉古城规划方案。会上国内各路专家各抒己见。最后,福泉市领导点名让他发言:“你大老远坐飞机赶来,不说几句总过不去吧!”盛情难却,赵一豪说了自己的想法:“福泉发展旅游胜在山水与人文,规划必须围绕福泉山、水城的自然风光与张三丰、沈万三的人文特色,同时根据福泉古城现有的明代格局进行改造,在保护中营造明代风韵。”这番话让在场的专家学者耳目一新。数日后,福泉市领导亲赴杭州考察,邀请赵一豪担纲总设计。

        “定位不够精准,思路不够清晰,这是规划失败的根源。当务之急必须厘清福泉的定位。”在多次实地走访后,赵一豪建议福泉致力打造“贵州东线旅游第一站”,通过资源整合,树立拳头产品,终结“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局面,使福泉纳入贵阳“一日游”综合旅游圈。

        “福泉旅游的难点,在于它身处多个特色旅游区围峙之中,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旅游产品都缺乏优势,旅游资源众多却分散,类型丰富却档次不高,没有可以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产品。”面对当地政府主推的“古城和峡谷旅游”,赵一豪走访了周边相似类型的景区,包括镇远、青岩、丙安、隆里等古镇,以及南江、马岭河大峡谷和黄果树瀑布,分析异同,寻找差距,将福泉旅游设计定位为“穿越之旅、朝圣之旅、休闲之旅”。

        “穿越之旅就是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文化,进行商业融合、文化挖掘、情景再现,植入福泉古城旅游节点,让游客深度体验古城文化。朝圣之旅根据张三丰在福泉修道的史迹,把福泉打造为道教圣地。休闲之旅则重在把绿地贯通城市,将峡谷融入城市,用特色生态和明韵文化,让人享受古城的慢生活。”赵一豪如此解读。

     


    原生元素延续文脉

     

        昨晚,福泉广场,一场气势磅礴的大型实景明代服饰情景剧《福泉往事》惊艳了众人。

        舞台席天幕地,光影缤纷,“舞美”设计师却是与戏剧表演天生无缘的江南设计师赵一豪。没错,舞台的“布景”就是由他设计的福泉山城楼以及两侧长廊。整组明代风格建筑呈三围合抱之势,构成了融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与商业活动于一体的广场,在灯光变幻下,令人感觉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大明王朝。

        如何为即将重生的古城打造一座承古萌新的“会客厅”?赵一豪没有走城市广场“圈地+造楼”的路径,而是通过古色古香的明韵与降低视线的建筑,赋予广场亲和的力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贵州风雨楼的痕迹,也可以读出江南抄手游廊的韵味。”赵一豪解读说,开放的公共广场在融入封闭的私家园林符号后,让人油然想到圆明园规划中借江南园林巧意融入北方园林之妙趣。“《长物志》有言:堂之制,宜宏敞精丽。前后须层轩广庭,廊庑俱可容一席。所以,我把福泉山广场打造成城市会客厅,多层带有长廊的敞厅,配置长长的廊屋,用于宴请宾客、朋友聚会。”

        这座广场是一期项目的核心建筑。赵一豪的规划范围,以此为中心,沿太极河两岸延伸,囊括了雄镇楼、小西门水城、太极河、平越驿站、福泉山、万三府邸等景点。其中的木文化艺术,集中于雄镇楼、福泉山广场、福泉山和万三府邸。

        拒绝千篇一律的“徽州建筑”,展现原汁原味的贵州气质,这是赵一豪的最初选择。“但转念一想,这样的设计还是失之平庸,至少它割裂了沈万三的江南情缘。而福泉之所以得名,离不开大明王朝的首富沈万三。”在他的意识里,优秀的设计应该让人找到情感的共鸣点,由点及面获得更多的感悟,这才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循着沈万三与张三丰的入黔路线,赵一豪开始了回溯之旅,湖北、江苏、浙江,一路上他都在苦思冥想。电光火石的灵感出现在游览江苏周庄沈万三故居时,“沈万三在南京经商,在周庄生活,在福泉终老,而他的原籍浙江南浔却是一片空白。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有叶落归根的念头,沈万三暮年之际,应该也有这个心念。只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于是我想,能不能把南浔的园林特色搬到福泉,融入万三府邸?”最后,出现在世人眼前的万三府邸,是一座青砖黑瓦的黔南建筑,内里却是唯美典雅的江南风光,小小的水池里甚至有杭州的“三潭印月”,暗指福泉是沈万三的另一座“天堂”。

        这种要素的“移植”,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在打造张三丰真人祖宫太极宫道观的时候,赵一豪再次运用此法,把武当山的道观“复制”到福泉,又在所有公共空间点缀上太极、葫芦、如意等道家文化符号,颇得武当山三丰派第14代传人钟云龙道长赞许。

        “福泉产磷,有磷都之称。但过度开采磷矿给当地生态造成了巨大伤害,太极河两岸棚户密布,环境污染严重,与福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太极养生旅游背道而驰。”为了打造“绿色磷都、幸福福泉”,赵一豪以太极河为中轴,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西门水城为重要节点,规划设计了太极河湿地公园,在恢复植被的同时保证生物类型的多样性,使太极河与福泉山形成“山水相亲”的格局,把整座古城笼罩在葱茏绿意中。

     


    取长补短打“东阳牌”

     

        设计中的“神来之笔”尚不是最大亮点,最大的亮点在于赵一豪巧妙地以规划为“营销”,把东阳木文化产业推广到贵州。在设计方案里,赵一豪植入了东阳传统营造和木雕、砖雕、彩塑等多种民间工艺。

        “贵州当地也有从事营造的民间艺人,但他们只熟悉当地传统民居,对明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并不理解。同时,福泉盛行道家文化民俗雕刻,但以圆雕为主,体量较小,刀法不够灵动。所有这些,都为东阳传统营造与工艺美术提供了用武之地。”赵一豪的思路得到了当地领导的认可,“以雄镇楼为例,这是典型的明代官式建筑,已岌岌可危,当地却无力改观。而东阳帮在明代时已驰誉大江南北,修复这座建筑游刃有余。”水街广场高大的廊屋和重檐歇山顶城楼,更是结构复杂、雕饰繁复,令当地工匠望而生畏,却是东阳工匠的“炫技”之地。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经彬,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胡先民、姚忠虎,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沈巩强、陈临华,东阳传统营造非遗传承人张坚伟等人的通力合作下,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8万平方米的传统营造与装饰现场安装工程。

        “一期项目作为古城的外围,城门、广场等公共空间都可以用高大上来形容,层高超高、用材硕大、装饰上档次,复杂精致的施工技艺,让当地工匠望尘莫及。”赵一豪说,一年时间设计,一年时间建设,当土建部分基本完工时,距离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已不足5个月。其中的木构架与装饰部分,无人敢挑担。在他牵线下,东阳的大师与工匠们勇挑重担,通力合作,在4个多月时间里完成了构件设计、加工,安装施工时间仅3个月。“8万平方米的空间,大量面积用木头建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体现了东阳木文化从业群体过硬的素质,也体现了东阳木文化产业高超的柔性。”赵一豪说,福泉木文化产业项目施工试水成功,验证了“东阳传统营造+东阳工艺美术”木文化产业模式强韧的拓展力,给了他极大的推广信心。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观看

     



    木“以”成舟

     

    2016-08-10 □虞予

     

        一直以来,说到东阳的特色人文符号,基本上是木雕一枝独秀。虽然前有“三乡”美誉,后有横店盛名,但要论历史之悠久,流布之广远,东阳木雕当仁不当。特别是这几年,木雕搭上了传统工艺美术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顺风车,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几乎成了东阳文化的代名词。

        一枝独秀固然是好事,也需对可能出现的独木难撑做一番未雨绸缪。

        2014年以来,东阳木雕开始步入低增长。虽然2009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把东阳木雕与红木家具“捆绑”,旨在促进两者融合,但结果大有与初衷背道而驰之势:一方面,红木家具确实大量运用了木雕,然而手工雕刻成分极少,机器雕刻成了主流,其画面对东阳木雕的声誉提升与市场份额的扩大并无裨益,反而有打击之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某篇文章中就含蓄地提及机雕对东阳木雕的冲击与损害。另一方面,对红木家具过分依赖,导致木雕陷于被动,特别是这两年家具界流行所谓的“新中式”,刮起简约风,木雕倍受冷落,大有成为鸡肋之势。

        归根结底,东阳木雕在红木家具业并未拥有话语权。红木家具红火时,木雕并未与有荣焉;红木家具遇冷时,木雕最先被当成包袱甩掉,导致独木难撑,更遑论成为能抗风险的大船。

        回溯东阳木雕历史,其实不难发现,东阳木雕最先是作为传统营造的“细作”而产生发展,在家具出现后,才成为家具装饰的一种手段。所以,梳理清晰其历史脉络后,更为宏观的发展思路应该是依托东阳木雕的声誉,走集成之路,囊括东阳历史上有名的传统营造、木雕,以及当今的红木家具,打造东阳木文化产业。

        而黏合这三者的要素,就是规划设计。

        设计力就是生产力。从我市走出的古建营造设计专家赵一豪,已在这条路上探索了十多年,形成了以东阳传统营造为核心、以东阳木雕和红木家具为两翼的木文化设计特色,每年承接的项目产值数以亿计,越来越多的东阳木雕从业者因此而受益。这得益于国家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和大力发展繁荣文化的背景,更在于赵一豪强烈的文化自觉与对东阳木文化的强烈自信,他把这种自信转化为责任意识,不遗余力地为之奔走、推广,让世人在木雕之外,领略到东阳木文化缤纷绚烂之美。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下,东阳已具备了发展木文化的有利条件,具备了把东阳木雕“一木”打造成木文化之“舟”的气候。如何在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为木文化产业发展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氛围,还需要执政者与执行者主动回应,积极对接。

     



    年近耄耋,承接此生最大木雕创作工程;暮年变法,助力贵州福泉文化旅游项目——

    高龄大师扮靓沈万三府邸

     

    201683东阳日报□记者 吴旭华

    http://dyrb.zjol.com.cn/html/2016-08/03/node_5.htm

     

    被称为大明王朝“财神爷”的沈万三,在江南可谓家喻户晓。一代商业天骄,却不为“乞丐皇帝”朱元璋所容,意外获罪戍边,被流放到云贵山区。后成为贵商鼻祖,并终老于贵州福泉。

    89日,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贵州福泉召开,会议重要接待场所、由东阳籍著名古建规划设计专家赵一豪操刀设计的万三府邸开门揖客。作为福泉县政府重点项目,这座融江南园林精华与福泉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建筑,在新时代“东阳帮”大师们勠力同心打造下,迅速崛起为福泉的人文景观。其中的木雕室内装饰部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经彬主持设计制作。

    “几乎所有的知情者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因为这是我从艺以来所承接的最大木雕项目,工期又这么紧张。”作为我市最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8岁的徐经彬不顾年迈体弱,亲自主持木雕屏风、壁挂的设计制作。


    木雕《沈万三的故事》

     

    忘年情谊,衰年再次挑战自我

     

    “别人都不解,为何我年纪一大把了还要去赚这种辛苦铜钿?说到底,这是一种互相成全。我通过赵一豪给予的机会,实现了木雕技艺的突破与木雕文化的传播;赵一豪也因为与我合作,让贵州福泉古城文化旅游项目有了良好的开端。”徐经彬说,自己的岳父与赵一豪是邻居,他从小看着赵一豪长大,出于对工艺美术共同的热爱,两人结成了忘年交。

    2014年,赵一豪承接了贵州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项目。经过两年殚精竭虑,这一投资达28亿元的项目,第一期工程终于蓝图告竣。像以往多个古建项目一样,赵一豪在此间融入了东阳工艺美术与传统营造。

    春节后,福泉县政府组织了考察团,前来东阳物色项目承建人选。3月份,徐经彬接到了邀请,请他承担万三府邸的木雕装饰。“这组园林建筑的业态以餐饮和展览为主,中轴线南侧除了包厢与宴会厅,还设有5个精致的别院;北侧是文化展厅,集中展示沈万三的史迹及相关文物。”出生于1971年的赵一豪介绍,虽然沈万三有“财神”之称,但整座建筑的空间设计并未走奢侈路线,而重在体现中式风格的雍容典雅。“在这个区域里,设计安装5组沈万三主题的大型木雕,分别是落地屏《福泉景观》《沈万三的故事》《沈万三在福泉》,以及山水六折屏、花鸟六折屏。”徐经彬说,这些木雕每幅面积都在10平方米以上,用深浮雕表现。对以精湛的薄浮雕技艺饮誉业界的徐经彬而言,此次转向在传统的深浮雕领域创出新意,不啻于“否定之否定”,是暮年的又一次“变法”。


    木雕《一圣》

     

    钩沉史料,宵衣旰食设计图稿

     

    724日,15幅木雕装箱启运,徐经彬的表情既欣慰又不舍:“好像送女儿远嫁,只是永无归宁之日。”他的目光,与画面上的沈万三有着异曲同工之意境。在这幅面积达13平方米的《沈万三在福泉》上,徐经彬截取了沈万三在山路上遥望福泉古城的画面。居中前景,一身员外打扮的沈万三取侧立姿势,眺望着层峦叠嶂、楼阁重宇的福泉山,目光凝重而含欣喜,山风鼓荡起他宽大的衣袍,也将满山的天籁送到其耳际;身畔的马匹经过长途跋涉后,正引颈弯脖啃草。左侧,以平远视角从山门开始,随山势逐渐抬升,葱郁林木中,景致随奇绝山形而摇曳多姿,隐隐现出一泓“福泉”。

    “这次木雕设计,我做的都是‘命题作文’,《沈万三在福泉》作为开篇之作,真是难倒了我!”徐经彬说,为开发福泉古城,福泉文化界对沈万三于云贵戍边的史料探赜索隐,整理出洋洋数万言供他参考。但是,直接以沈万三命题的木雕就有两件,另一件是《沈万三的故事》。为了实现两件作品的“同质异构”,徐经彬研读史料苦思冥想,与赵一豪反复沟通,“最后得出结论,《沈万三的故事》是全景式画面,但要紧扣他在福泉的主要活动,体现他作为贵商鼻祖的特色;《沈万三在福泉》则要突出题眼即福泉,体现福泉对沈万三的吸引,使他最终‘落户’福泉。”纲领初定,难题迎刃而解。于是,《沈万三在福泉》锁定了沈万三初到黔南探访福泉山时对这方道家圣地、太极宝地“一见倾情”的情景。《沈万三的故事》则大胆摒弃了其农商致富成为大明“财神”的前半生,而以其命运转折点金殿获罪作为起点,精心穿插安排了乘船入黔、结谊三丰、开辟茶园、割制生漆、采制井盐、推广酿酒、开辟商道、兴办银号、组织马帮、发展水运等十多个画面,涵概了沈万三入云贵后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商贸活动。“《沈万三的故事》雕刻面积只有10.6平方米,但要集中如此多的故事情节,画面的组织安排非常考验设计功力。”徐经彬一反东阳木雕传统的S形与Z形构图,运用了不规划的空间分割法,把“金殿获罪”放在画面右至高点,,又寓意着沈万三的人生命运由此“直转急下”。“接下来的乘船入黔情节中,我特意安排了刘基送行画面,看似这个画面与沈万三故事联系不够紧密,但它是个伏笔。因为沈万三之所以能顺利抵达福泉,与刘伯温的精心安排密不可分。”而这样穿插安排的结果,就是把沈万三入黔南后最关键的几幕经历置于了画面最显著的前景:结识张三丰并悟道修身,与当地乡民协作开发出云雾绿茶与乌蒙生漆,由此奠定了他东山再起的经济基础。整个画面构图饱满而复杂,用重山峻岭、缭绕云树作为各个单元之间的隔断,衔接流畅,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一关放过一关拦。在创作山水六折屏风时,徐经彬又遇到了难题。“山水六折屏要求体现福泉的一圣(沈万三)、一仙(张三丰)、一福地(三棵树)、一山(福泉山)、一水(水城)、一谷(洒金谷)。别的都好说话,但沈万三的‘一圣’如何表现才能与前述画面不重复?又让我犯难了。”徐经彬说,围绕沈万三的设计创作,不是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做“不定向选择题”。沈万三的“圣”体现在哪里?落脚福泉、兴办实业,跟随三丰、修身悟道,离圣人之道不远矣!最后,徐经彬选着眼于沈万三与黔国公、云南王沐府结亲。“1384年,沈万三小女沈线阳寻亲到云南,在大理相聚。云南王沐英之子、平西侯沐春前来拜访,看中了沈线阳的女儿余惠刚,喜结连理。从此之后,沈万三协助沐英开发云南经济,将贵州的驮马商道与贸易延伸到云南各地,甚至联通暹罗、缅甸和越南等国。这种立足于民族团结并开放交流的举动,才是沈万三作为世界资本主义先驱、国际贸易先行者的过人之处,堪称商业哲圣。”徐经彬这番解读,赋予了作品独特意韵,受到福泉文化界人士高度评价。


    木雕《福泉风光》

     

    汲古求新,创下木雕东阳速度

     

    4月中旬设计脱稿后,徐经彬率领7名徒弟为制作核心,鸠集200多名雕刻师夜以继日赶制,耗工4000余工,终于7月下旬完成任务。其间,高强度的工作量让他病倒而住院十多天。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徐土龙前来探望,徐土龙还3次来到其工作室指导。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吴红朝专程前来协助设计。

    在这次创作中,徐经彬攻克了不少技法难题。像《沈万三在福泉》画面右侧,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占据了三分之一画面,遮蔽了隐隐青山迢迢水。“银杏树在东阳木雕中极为罕见,我4月底赶到福泉,拍下了当地最具特色的古银杏树,用写实木雕技法表现,但枝叶线条又带着传统韵味。”为了创作精品,徐经彬在福泉逗留数日,登山写生、进村采风,力求原汁原味体现黔南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在山水六折屏中,“一谷”即洒金谷的表现视角难度特大,徐经彬实地走访后,截取了景区栈桥飞架、谷深峡高的典型特征加以表现,与屏风“狭长”的架构契合无间。“对于花鸟六折屏,徐大师遵循东阳木雕传统写意技法,又融入了檀雕等现代写实技法,把花卉的柔媚与禽鸟的娇俏表现得活灵活现。”赵一豪说,此次的创作让他再次见识了徐经彬强劲的创作力与创新力。

    “徐经彬大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了这么大的工作量,而且件件是精品,件件大体量,像六折屏中的每幅画面,面积都达4平方米,创下了东阳木雕创作的‘东阳速度’。同时,他更创下了东阳木雕设计上的新高度。对于一系列的命题作文,他没有简单罗列、机械拼凑,而是互为裨益、有机联系,画面背后大有深意,体现了老一辈东阳木雕大师对传统文化的精深研读与领悟。”赵一豪意味深长地说,“真正让徐大师取胜的,除了木雕技法,更是文化素养。”


    《沈万三的故事》屏风背面阴雕梅花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