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罗平胡强把木头当书读!读成云南省木雕大师!
  • 罗平胡强把木头当书读!读成云南省木雕大师!
  • 2021-07-06 16:39:49
  • 【罗平电视台许志鸿报道】

    在我国,木雕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相当悠久。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木雕的需求不断减少,近些年,木雕日渐衰落。如今,云南省罗平县木雕手艺人胡强还在坚持这门老手艺,在数十年余年的木雕生涯中,他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同时,对这门手艺也有了突破和创新。胡强获得云南省颁发的“木雕大师”称号。

    在胡强工作室里,盆景苍翠挺拔,流水淙淙,鱼儿三三两两在水中畅游,十分惬意。墙壁上,挂着他的很多作品:诱人的葡萄挂在枝头,圆润饱满的颗粒让人垂涎欲滴;蔓藤缠绕的葫芦架上,一只鸟立在枝头,让人仿佛能听到它悦耳的鸣叫;华丽绽放的花丛中,一朵朵盛开的牡丹娇艳欲滴,那停在枝叶上的蝴蝶张开美丽的翅膀,仿佛不一会儿就会飞走似的……一块普通的木板,经过他的一双巧手,呈现出如此美妙而灵动的画。胡强告诉记者自己选择木雕这个行业已经数十年,而这一切除了家族的悠久历史,还源于自己的一次意外。

    木雕艺人胡强告诉记者:“进入木雕这个行业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小时候出生在一个手艺世家,我家是一个皮匠世家,流传了好多代,我们小时候家里面的环境就是各种各样的工具,当时我们条件也很不好,我们很多玩具、很多东西都是靠自己制作,一直到我工作以后,当时我读完大学回到老家个旧,有段时间失业,在家里面没有事情做,当时我的女儿出生了,孩子又小,为了喂她吃东西,我就做了一把小木勺,没想到这个木勺做出来以后就有很多朋友都喜欢,见到木勺这么受欢迎,我就慢慢的去尝试去做这个了。”

    在记者看来,木雕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要先构思、设计画稿,然后精选纹理细腻、韧性好的木质材料,经过拼接、雕刻、打磨、上漆等一系列繁杂的步骤才能完成,即便是熟练的木雕手艺人,雕刻小件作品也需要半个月,大件作品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胡强说每一块木料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需要读懂并了解每一块木料所蕴含的光辉,曾经,为了找到更为适合雕刻的木料,他耗费了几年的时间,雕刻本身除了技艺更多的则是倾注了雕刻者自己的心血和情怀。

    “为什么叫读木,我就觉得这个木头在我手上,要像一本书一样读懂它,跟他交流,这个就是我取名读木轩的主要原因。”关于读木轩,胡强有着这样一番解读。

    当记者走进胡强工作的地方时,呈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木料,一股粉尘和木屑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身上都落了一层灰白的粉尘,夹杂着汗水,这使得天气更显炎热。对于这样的环境,胡强一点儿都不介意,反而感到很知足,用刻刀一点一点雕琢,让一段残朽的古沉枯木与人物、风景乃至建筑连在一起,实现简约与神韵的结合,或流溢浓厚的人文底蕴,或折射深邃的哲理光华,可以称得上“化腐朽为神奇,今年8月胡强的作品“小河淌水”荣获云南省2017文艺产业博览会百名工匠木质旅游工艺品创作设计大赛银奖,也为罗平旅游工艺品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胡强眼里,木雕最难的是如何刻得有灵气,行话叫“刻活了”,这不仅需要手艺人刻苦练习,还要平时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工作台上,记者看到,每雕刻一件作品都需要几十件工具。近年来,随着电脑雕刻的大量应用,批量生产使得工艺品不再奢侈,但是胡强对木雕艺术的追求并没有停止。

    他说:“电脑雕刻和我们手工雕刻永远不能相提并论,电脑雕刻每一件作品可以无限的重复,我们手工的东西永远只有一件,而且做得时候是带着我们的感情、我们的体温、带着我的思想,我们永远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手工的魅力,电脑无法比拟,如果走高端收藏的东西,只能是手工。”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难成品。一块没了生命的呆木,一把毫无生气的雕刀,但在胡强的手中,雕刀灵了,呆木活了。花鸟虫草、飞禽走兽,神话人物,一切都栩栩如生了,艺术有很多表现形式,胡强的木雕作品,给人带来的享受,不只是作品精美的外表,还有它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显示出的精益求精、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年代准确定位木雕技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