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是谁在敲打我“ 牖”?
  • 是谁在敲打我“ 牖”?
  • 2022-08-16 11:09:03
  • 点击上方“中国国家地理”可订阅微信!

    冬以来,雾霾总是不断来袭,紧闭的门窗能够很好地隔绝粉尘,却在无形中切断了屋中人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联系。在现代建筑中,窗户存在的主要意义是通风换气以及为室内提供合适的光源。而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窗被合称作“ 户牖”,它的作用是构建人与外界的联系,从室内远观风景,把有限的空间,融入到无限深远的“天人”之境里。

    中华遗产 2014年2月 摄影/冯方宇

    窗外横山入画,门前流水堪听

    洞天幽处少人行

    不是尘寰路径

    占得静中风月,却迥闹里人情

    湛然六识自安宁

    一任闲歌闲咏

    古代的文人,对于窗外的世界,总是报以一种静心欣赏的态度。无论是山还是水,是花还是竹,透过画框一般的窗,远望过去,竟也能收作屋中一景。明代的李渔就曾在《闲情偶寄》里,谈到他的制窗趣史:


    浮白轩的后面有座小山,高不逾丈,却有丹崖碧水,茂竹修林,茅屋板桥。李渔在山中造了一间小屋。他喜欢坐在窗边观景,有时整天不忍关窗。


    一日,突然灵光一现,自言自语:“这个山可以当作画来看,这个画又可做成窗子。”他马上命童子裁了几张纸,做成画的头尾和左右镶边,贴在窗上。中间却是虚空的,以便远山被框在其中。李渔坐而观之,不禁狂笑几声,并为爱窗命名为“无心画”、“尺幅窗”。他从此“坐拥”了远处的山水,天人合一。


    心之所向,尽去窗槛,有何不可?



    中华遗产 2012年12月 摄影/华致中


    这是苏州园林的一扇木雕花窗,色泽稳重典雅,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美感。透过朦胧的纱窗,窗外的林木和阁楼显得更加淡雅,更加诗意,颇具国画的韵味。而在这一片淡雅中,窗前几支黄花则为整个画面平添几分明媚。这种诗意的搭配,蕴藏着古人在起居之色上的灵慧心思。


    中国人不仅让心飞向室外,也喜欢让室内与室外和谐一致。明末才子文震亨写有《长物志》,其中有这么一段:


    长夏宜敞室,尽去窗槛,前梧后竹,不见日色。列木几极长大者于正中。两旁置长榻无屏者各一,不必挂画。盖佳画夏日宜燥,且后壁洞开,亦无处宜悬挂也。北方设湘竹榻,置簟于上,可以高卧。几上大砚一、青绿水盆一,曾彝之属,俱取大者。置建兰一二盆于几案之侧,奇峰古树,清泉白石,不妨多列,湘帘四垂,望之如入清凉界中。


    室内的湘竹榻、湘帘、青绿水盆乃至各色盆景,一方面是为了消暑,一方面也是让内外融成一体。


    不过一座房子,竟能把窗槛全部摘取,在现代是不太常见的。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以梁、柱等组成框架承重,房屋四周的墙不负重量,人们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很方便地在墙的任何部位开门、开窗,甚至完全取消墙壁也行。在炎炎夏日,破除窗槛的阻隔,将自然引入室内,又使原本闷热的空气得以流通,想来也是身心舒爽,不失为一桩美事。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03月 摄影/陈健行


    窗是苏州园林建筑的一个特色,有空窗、漏窗、花窗等等。从每个窗里可以欣赏到园林中不同的景色,由于窗多,甚至可以一步一换景。图中这个葫芦形的空窗座落在怡园,透过它可以看到4个窗。怡园建于公元1874年,园名“怡”取“兄弟怡怡”之意。


    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尽管风格纷呈、气象万千,从季节入手,也可以把它们分出个春夏秋冬。


    说起苏州园林,挂在嘴上的就是四大名园,顺序按朝代排列,宋元明清,依次对应为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但从艺术感觉上着手,它们的顺序可能就要换一换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中国私家园林这个方面而言,拙政园的造园规模和造园构想,都可以说是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风拂拂,春水漫漫,流连于亭台楼阁之间,一如流连光景。



    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03月 摄影/李玉祥


    从拙政园的一处屋里看园林,别有一番情趣,精致篆刻的门窗和窗外名为小飞虹桥合映下的园林,构成了似乎只有江南才会有的那种人文与自然的情调。


    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留园就是幽静;如果把拙政园认作春容,留园就是夏姿。从窄门进到长廊,通过一扇扇漏窗往外望去,经幢、枫树、栏杆、湖石折回身,踱步到“绿荫水榭”,盛夏就来了。水榭里的窗,是空透的,与长廊上的漏窗形成对比,一个像是清式家具,一个像是明式家具。留园的精华在于它的水面和水面四周的景观,绕水一周,等于穿过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中华遗产 2008年09月 摄影/聂鸣


    苏州园林中,结构最为精巧的,当推留园;气息最为高古的则非沧浪亭莫属。北宋时的沧浪亭一带,地势高阔,草木郁茂,三面环水,仿佛大隐隐于市,虽在城里恍若郊外。


    狮子林是个石园,在审美上接近冬天硬朗的风声。传说园中的每一块太湖石都具狮子状,其实狮子林的出处是说法威仪如狮子吼。它过去是个寺院。坐在“听雨楼”里喝茶,帘卷树声——石榴仿佛木铎,银杏好像一只只翡翠的铃铛⋯⋯



    中华遗产 2014年06月 摄影/陈健行


    花窗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苏州园林中的窗,打破了墙的隔离,让原本独立的景致产生奇妙的融合,丰富的层次感,让人仿若与自然融为一体。其实,除了可以远观外景,窗的本身也可以是一道风景。这都要感谢执着于木刻的工匠。


    中国最好的建筑木雕,集中分布在安徽、江西、浙江交界地带的丘陵山谷,以浙江的东阳木雕和皖南的徽州木雕最负盛名。东阳木雕地处金衢盆地;徽州木雕地处休屯盆地(也叫徽州盆地)。在农耕文明时代,盆地意味着稳定、安居、富足,这样的环境是孕育木雕等工艺的温床。


    在徽州与东阳之间的松古盆地,则孕育出了木雕家族中的另一朵奇葩——松阳木雕。与东阳木雕、徽州木雕不同的是,它依旧绽放在山野,至今没有被外界所发掘,堪称一朵“在野”的雕刻艺术之花。



    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04月 摄影/包朝龙


    “平安如意”花窗 

    一只插着牡丹花的四方花瓶,摆放在案几上,“瓶”与“平”谐音,“案”与“安”谐音,牡丹花代表富贵,合在一起就是“平安富贵”。宝瓶后搁着一只如意,瓶身刻着“福禄寿喜”,合在一起寓意是“平安如意,福禄寿喜”。整个画面纹样构图饱满,装饰精美华丽,主人在这组精雕细镂的器物花叶之间寄托出自己的理想,巧妙地运用吉祥画卷为家族祈福。



    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04月 摄影/叶高兴


    “拐子如意纹”花窗

    这组花窗雕工非常复杂,装饰非常繁缛,但是细而不腻,各个部件看似独立实为整体,以繁而不乱的线条勾勒出连续不断的画面,寓含吉祥富贵绵延不绝。虽是满工却又通透,真是构思巧妙,意趣盎然,尽显木雕的精致之美和主人的儒雅之气,令人百看不厌。这一组四扇隔扇门工艺出神入化,凝聚了无数艺人的勤奋与智慧,是松阳花窗的上乘之作。



    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04月 摄影/叶高兴


    “冰裂梅竹纹”花窗

    松阳木雕工匠,将瓷器中的“冰裂纹”巧妙地运用在花窗雕刻中,古朴而不失风雅。朵朵梅花落在冰裂纹上,寓意“苦寒暗香”和冰清玉洁,梅花又有“花魁”之意,寓意科举高中。不规则边形的木条窗格雕刻成竹节状,这里的竹寓意谦虚谨慎、淡泊清高、不屈不挠。这扇花窗不仅体现了主人盼望子孙能够金榜题名,更是教诲后代做人应有梅、竹一般高尚的气节与操守,加上窗子隔心所嵌“寿”字,寓意德寿双全的人生。这种放射性、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图巧妙,结构牢固,还体现出随遇而安的生活观念,以及随性的审美情趣。小小一扇窗,通过工匠近乎苛刻的工艺,将主人的内心追求真实无缺地呈现而出。


    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04月 摄影/叶高兴


    “缠枝如意”圆月花窗

    这只圆月花创雕工极为细腻,如意拐子环环相扣、紧紧环绕,象征“吉祥不断”,中间镂空团出一轮明月。周边绦环板上雕着松、竹、梅、兰、仙鹤、喜鹊等吉祥植物和花鸟,那枝枝蔓蔓间透着不凡的气韵。整个花窗雕工技术炉火纯青,尤其是施蓝、红彩漆之后,呈现出文雅、繁缛、富丽之气,是松阳月窗的巅峰之作。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

    《中华遗产》2013年09月刊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3月刊

    《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04月刊

    转载请注明出处


    yǒu

    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后泛指窗


    你窗外有怎样的风景?

    你是否也有古人那般看风景的心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