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第一批90后都开始修文物了,让潮州木雕重现金光闪闪
  • 第一批90后都开始修文物了,让潮州木雕重现金光闪闪
  • 2022-05-12 16:20:26
  • 提示:点击上方"峡山爆料"关注我!

    加入 裙、爆料裙!

      紫外线照明能帮助修复师更多了解木雕过去的修复痕迹,从而更好制定修复方案。


      傍晚6时,冬日羊城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同事下班后,90后美术作品修复师林友淦留下来加班。他拉下工作室的遮光窗帘,然后将紫外线设备置于两侧,再将放有潮汕木雕的手推车缓缓推到中间。设备开关打开后,古老的潮汕木雕表面随即显现点点紫光,相机将每个细节记录,随后他将通过这些图片对木雕的过去的修复状况作出判断分析,为团队最终的修复方案提供参考。这是他最近常做的事情。

      修复师使用纳米级别的hepa过滤器处理陈积木雕表面的灰尘等附着物。


      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网上爆红,越来越多人知道了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但目前,国内博物馆藏品状况的严峻与修复人才的匮乏在当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修复师在放大镜下观察潮州木雕。


      广州美术学院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资深修复师陈景茵与文物修复的缘分起始于大学本科时的勤工俭学。从在工作室打扫卫生开始,陈景茵逐步接触油画修复,研究生毕业后,陈景茵前往法国阿维尼翁美术学院修复系深造。接下来几年,陈景茵辗转世界各地,接触不同类型的修复工作,包括像在寿司上的文物修复,这种情况能否修,如何修,不断开拓她对美术作品修复工作的视野。回国后,她成为了广州美术学院修复研究室的专职油画修复师。

      放大镜下,木雕表面肌理的受损情况更为清晰。


      2015年12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修复保存研究基地落成,短短两年时间,研究室便修复了以油画作品为主的三百件美术作品。而在今年,研究室承接了一项特别的修复项目——岭南艺术传统工艺潮汕木雕。从油画到立体的多层镂空潮州木雕,从西方艺术到中国传统工艺,修复团队面临全新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潮汕木雕的修复在国内存在学术空白,仅有一些传统的修复技艺流传于坊间。团队尝试接轨国际修复理念,借鉴日韩木雕修复经验,同时邀请传统潮州木雕修复师傅传授经验,经过反复的尝试,终于总结出一套科学规范的木雕修复流程。潮州木雕镂空结构让世人惊艳,但镂空结构难以清理等特性也留给后人修复工作巨大的困难,同时木雕常用选料容易老朽、变形。年轻修复师团队与新型科技的应用打开了潮汕木雕修复的关隘。引入紫外线设备检测木雕状况,纳米级别的专业仪器过滤灰尘,反复实验的弱碱性电解水棉棒擦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木雕露出本来的面目,贴金部分清晰可辨,木雕上的人物栩栩如生,重新焕发艺术品初生的光辉。

      相对于平面油画修复,潮州木雕的立体结构为修复工作带来不少新的难题。


      陈景茵介绍,文物修复是一门综合的技艺,结合人类学、历史、艺术、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学科,运用好科学技术是文物修复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团队仍然保持着对文物修复工作的敬畏,即使是从木雕上擦拭下来的灰尘附着物,团队都会按编号收集好,最终与修复后的木雕作品一并返还给修复委托方,为日后进一步研究保存第一手材料。即使是破碎的部件甚至无用的尘埃,都是文物存在漫长岁月中的一部分。文物修复工作是一个历史接力跑的过程,每一代修复师根据时代科技与工艺的发展,对文物修复付出自身的劳动,也留下自身的痕迹。


      稍大型的潮州木雕作品需要两人同时工作以保证效率。


      让陈景茵感到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像李梓荧这样的95后加入到修复师的队伍中。广州美术学院大四学生李梓茵在16年3月初次接触油画修复,经过培训后现在已成为修复研究室成员,本科专业是艺术管理与策划的她很快投入上美术作品修复工作中,现在她已拿到法国高校修复专业的offer,计划在本科毕业后在这个方向继续深造。


    来源:南方网记者 罗斌豪   潮汕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