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2015年东阳非遗保护十件大事
  • 2015年东阳非遗保护十件大事
  • 2021-08-12 14:09:20
  • 一、 稳步推进非遗馆建设。

    非遗馆总占地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拟投入3000多万元,目前已初步完成规划设计,预计在2017年建成开放。

    、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副厅长柳河、、,并给予充分肯定。

    非遗馆是一个开放式的“非遗活态街区”概念,有17个分空间组成,所有场馆以非遗文化街为中轴线,基本呈“丰”字型展开。整个馆群集全市优秀非遗项目,以静态展示、动态体验、常态演示、活态传承为布展原则,发挥非遗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等诸多功能,将成为东阳非遗综合性展示保护基地,也将成为游客与东阳民众享受体验东阳传统文化的大观园。

    二、 开设非遗学堂,创设非遗品牌活动。

    与东阳木雕城合作,开办非遗学堂,为非遗传承搭建新的平台。非遗学堂每周六开课,每期通过网络报名方式招收学徒30名左右,让非遗传承人授课。自10月底开课以来,已开设了面塑、米塑、竹编、中国结、刺绣、针刺无骨花灯等10多期,场场爆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


    三、 继续健全保护体系,进一步夯实基础。

    今年,5个项目列入金华市级非遗名录:东阳竹雕、东阳核雕、草编墙纸制作技艺、雕花家具制作技艺、李宅荷花灯。3个村落(卢宅景区、李宅村、蔡宅村)入选金华市级非遗旅游景区,新增了19位金华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公布了26位东阳市级传承人和9个东阳市级传承基地。


    四、 举办文化遗产日庆祝活动,表彰首批“精神家园守护者”。

    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系列庆祝活动。召开全市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为新公布的市级传承人、传承基地、优秀传承基地授牌;表彰了首批14位“精神家园守护者”,陆光正等14人入选;举行了“美丽非遗进文化礼堂”启动仪式;哑背疯传承人胡兰芳收徒仪式;邀请了省非遗保护专家许林田作专题讲座。

    五、 启动“非遗进文化礼堂”活动,让非遗回归乡村。

    为配合全市文化礼堂建设,在文化遗产日时启动非遗进文化礼堂活动,计划在三年时间内走进100家文化礼堂。活动以东阳道情为主体,根据各地需要搭配节目,目前已经完成26场演出,每到一地,深受乡村群众欢迎。六、 省传统戏剧特色县(侯阳高腔)命名。

    侯阳高腔作为浙江八大声腔之一,是东阳独有剧种,在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今年11月我市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浙江省传统戏剧特色县”(侯阳高腔)。自2014年开始,我市启动侯阳高腔传承计划,发挥东阳婺剧传承中心传承基地和省级传承人王正洪的作用,积极开展剧本整理、脸谱绘制、折子戏恢复等传承保护工作,每年恢复排演一个经典折子戏。今年排演了《乌盆记》。七、 创建省非遗旅游景区(蔡宅村)。

      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古民居旅游的思路,积极开展非遗与旅游的探索,将非遗与传统古民居旅游有机结合,提升古民居人文内涵。11月,蔡宅村被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命名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非遗旅游景区3个。10月底,在花园村举办了金华市非遗旅游景区建设会议。


    八、 举办“记住乡愁”非遗展。

    在东阳工艺美术节期间,举办了“记住乡愁”2015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会按“出门侬”、“香花意食”、“农家作场”、“内家生活”“灯彩”、“药铺”、“乡韵舞台”七个版块,遴选了编草鞋、钉秤、泥塑、箍桶、年糖等30多个非遗项目参展。会展持续了5天,吸引众多民众参观,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九、 积极组织对外非遗交流。

    据统计,共参加国际展1次、国家展2次、省级非遗展4次,金华市级展6次。其中,组织15个项目参加金华市“婺风遗韵——中国梦非遗情”东阳专场非遗活动。通过展示活动,扩大了东阳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十、 挖掘抢救,扩大宣传。

    根据线索,分别对砌土灶、线狮舞等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挖掘、全程记录。继续与在东阳日报上推出“濒危非遗志”非遗专题报道11篇,在其他各类媒体报道20多篇(次)。其中,金华新闻联播用20分钟时间专题报道东阳非遗保护成果。为扩大宣传,开通“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