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最不专业”的摄影师,却拍出了“最专业”的中国亭台楼阁.
  • “最不专业”的摄影师,却拍出了“最专业”的中国亭台楼阁.
  • 2022-02-03 11:07:43

  • 每一个独立自由的灵魂,

    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榫与卯的挽手,

    斗与拱的相携,

    让中国古建筑历经千百年风雨

    却庄严屹立。


    《天地方圆》  摄于北京祈年殿


    质朴、宁静的寺院,

    扑面而来厚重的人文气息。


    《古寺清笛》  摄于山西五台山


    夕阳西下,

    颐和园十七孔桥两侧的望柱上,

    神态各异的石狮子

    和远处的古塔遥相呼应。


    《颐和晚照》  摄于北京颐和园


    翘起的檐角层层叠叠,

    斗拱在顶与柱之间,

    恰遇两只燕子飞入画境,

    纯然天成,恰到好处。


    《入画》  摄于开封山陕甘会馆


    也许很少有人想到,

    这些富有鲜明节奏感

    和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

    来自一位小城出身的拍摄者——


    苏唐诗


    他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的这一组组照片

    让我国建筑摄影权威林铭述都惊叹不已:

    “来自‘最最不专业地方’的一位摄影师,

    却拍出了中国‘最最专业’的古建筑作品!”


    《风雨千年》  摄于云南楚雄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苏唐诗,

    自幼对书法、绘画都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

    本职工作却是一名警察,

    工作压力极大,

    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自2006年起,他为缓解压力,

    买了一部数码相机,

    开始了自己的摄影创作之路。


    黄河故道·春   摄于2009年4月


    那时候,苏唐诗经常吃住在单位,

    便选择了家乡的黄河故道湿地风光,

    作为拍摄主题。


    黄河故道·秋  摄于2010年10月


    为了拍到黄河故道的晨雾,

    深秋时分,他每天天未破晓时,

    就从县城开车赶到黄河故道,

    拍到7点左右,再开车赶回去上班。

    一连十几天,

    直到拍到自己满意的故道薄雾才甘心。


    黄河故道·秋  摄于2011年10月


    这一系列专题,

    苏唐诗一拍就是10年。

    2016年,他联合哥哥苏新诗

    以《苏氏兄弟镜头下的黄河故道》为题,

    在《大众摄影》发表作品。


    黄河故道·冬  摄于2012年12月

    黄河故道·冬  摄于2014年2月


    2014年初的一个周末,

    苏唐诗跑到邻县山东单县的牌坊街,

    拍摄了一组《牌坊古韵》,

    并向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投稿,

    结果出乎意料地获了个铜质收藏奖。


    《牌坊古韵》组照之一   摄于山东单县


    2014年6月,

    他又参加了该大赛的外拍活动,

    在最终参加决赛的40名选手中,

    苏唐诗一举夺得第5名的好成绩,

    并被评为“2014年度十佳古建筑摄影师”。


    苏唐诗自此走上了古建筑摄影之路,

    并迅速沉迷其中。


    作品《守望千年》获得古建组摄影大赛一等奖


    日常工作和摄影创作之间的关系,

    苏唐诗处理得非常恰当,

    平时的创作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

    反而给他增加了愉悦感。


    《金山寺古韵》  摄于江苏镇江


    在拍摄中国古建筑时,

    他深切地感受到

    中国古建筑独有的神韵和风采,

    还品悟到蕴含其中的匠心之美。


    《静守》  摄于河南巩义宋陵公园


    开阳堡,

    犹似一首凝固在北方大地上的边塞诗,

    拥有着慑人心魄的沧桑与悠远。


    《塞北古堡》  摄于河北张家口阳原县


    画面大面积的背景留空,

    让人于风云际会中,

    体会历史滚滚前行的磅礴之气,

    皇家历史的厚重和皇权的威严犹在眼前。


    《风云紫禁城》  摄于北京故宫


    这些散布在中华大地不同地域的古建筑,

    宛若一个个音符、一段段序曲,

    在外在的庄严氛围下,

    交织着浪漫的意韵,

    演奏着历史的遗声,

    成为天地间无字的古籍。


    《金顶》  摄于河北承德


    他深知,

    要真正拍好这个题材,

    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于是,苏唐诗购买了很多

    有关中国古建筑的书籍,

    认真钻研古建筑摄影技法。


    《千年佑》  摄于河南社旗山陕会馆


    位于开封市的山陕甘会馆,

    是一个明清时期的建筑精品,

    尤以砖、石、木雕艺术的“三绝”誉冠中原。

    苏唐诗一来到这儿,

    便被其细腻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山陕甘会馆》  摄于河南开封市


    为了能拍出蕴含其中的

    艺术魅力与匠心之美,

    尽管这儿面积不足10亩,

    他却一连7次驱车前往。


    《会馆夜韵》  摄于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完美的照片需要等待

    光影效果最佳的时刻,

    为了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他每次都要拍到游人散尽,

    甚至会被管理员放犬驱赶才肯离开。


    《殊途同归》  摄于山西五台山显通寺


    在五台山显通寺,

    为了拍到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

    苏唐诗在香炉脚兽旁趴了近1个小时,

    燃着的香火掉落衣服上竟浑然不觉,

    至今胳膊还留有被烧灼后的疤痕。


    《牖影》  摄于河北承德行宫


    让苏唐诗练就了吃苦耐劳、追求极致的精神。

    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因疏解工作压力而拿起相机之后,

    他再也没有放下。


    《翩然》  摄于河南济源济渎庙


    他认为,中国古建筑摄影的

    核心理念就是“传承”。

    这两年,苏唐诗一边拍摄一边总结、教学,

    还偶尔参与辅导拍摄,

    先后在北京、河北、河南、安徽、

    西藏、福建等地办讲座40多场。


    同时,他在杂志上发表了

    多篇拍摄技巧的文章。


    《飞升》  摄于河南平顶山


    苏唐诗对古建筑影像的记录,

    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摄影创作,

    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古建筑文化,

    树立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圆》  摄于北京天坛


    出于对古建筑摄影的痴迷

    和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他历时两年,将自己这几年来的

    摄影经验与心得体会进行整理,

    撰写成一本摄影技术技巧类的书籍

    《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



    “我会继续关注、拍摄古建筑,

    从古人的匠心中,

    不断汲取摄影艺术的匠心,

    并引领更多的人走上、爱上古建筑摄影,

    一并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尽一份摄影人的赤子之心。”


    《彝塔风云》  摄于云南楚雄


    以匠心,致匠心。

    苏唐诗透过镜头穿越历史,

    带读者一同体会古建筑的意趣。





    来源:匠心之城人民摄影艺周刊文章有改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