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象山石窗有多美,从鼎盛时期的唐朝来告诉你……
  • 象山石窗有多美,从鼎盛时期的唐朝来告诉你……
  • 2022-07-22 12:00:34
  •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中国古代制作窗户的材料以木、砖、石为主,其中石窗花费最大、制作最难、也最为少见。作者和摄影师将带您走进浙江沿海,去看看石窗雕塑出的光影魅力。



    古村落:石窗最后的栖息地

    在象山县的一些古村落中,比较常见的是金钱窗、唐草窗和龙纹窗。象山民谚:穷人当族长,有话讲不响。

    金钱,俗称“铜钱”。在石窗中主要采用圆钱的形式,有单钱、双钱、多钱之分。唐草,又名“卷草”,它来源于,以盛行于唐代而得名。



    石窗的图案往往在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诸如马到成功、福寿满堂、高中状元这样的图案都是古代人的最爱。

    走在浙江宁波的古镇,遍布全镇的明代建筑或者清代的明式建筑上,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用石头雕刻的窗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则是房屋的眼睛,滞重的石材在工匠的雕琢之下变成窗户,丝毫没有呆板之气,反倒像孩子的眼睛一般灵动。



    石窗除了常见的比较简单的几何图案外,这种表现历史人物和戏曲故事的,也屡见不鲜。

    中国古代,窗的材质以木最多,然而明清之际,石窗却突然在江南一带兴起。石窗又称石花窗、石漏窗,一个“花”字,让人对它的艺术性浮想联翩;一个“漏”字,又让人对其通风透气采光等实用性管窥一斑。中国古典建筑往往是审美与实用并具的,石窗是其中的典范。



    自古以来,一直到民国,石窗在浙江各地都是广泛分布的,位于浙江省的曹娥江、甬江、瓯江的两岸,有数不清的使用石窗的古村落群,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它们迅速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被夷为平地。



    这几年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当地人也有了保护的意识。不过,毕竟晚了些,浙东农村兴盛的弹石子路,几乎全被水泥所覆盖,被保护的古村落变得不伦不类。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的古村落古建筑被夷为平地,石窗也随之被毁。而一些图案特别精美的石窗则被保留下来,进入收藏家的手中。



    三门县的深土洋村、西陈村、下岙周村、杨家村、黄泥洞村,宁海县的陈家村、前童古镇,象山县的儒雅洋村、黄埠村、溪里方村、南充村,这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美丽而脆弱,成为了石窗最后的栖息地。



    铝合金窗对石窗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即使在古香古色的前童古镇,更明亮和便宜的铝合金窗也占到一席之地。在这户人家,老人的房间仍在使用石窗,儿女的房间则装着铝合金窗。

    马头墙高高翘起,青瓦白墙,兽脊飞檐。行走于深深的古巷,常会忽然看到一个以花体字书写的福字石窗,仿佛在向路人祝福。在石窗的雕刻形式上,这属于文字纹的一种。



    图纹隐字主要是将福、禄、寿三字演化为图纹来加以表达,其中以寿字最为丰富。雕凿文字,没有统一的条条框框,往往不拘一格,真、草、篆、隶、行并用,字数有单字,也有多至六字者。字形大者布满整个棂心,笔画壮实,力可扛鼎;字形小的则秀丽潇洒,居中停匀,媚人眼目。福、禄、寿、喜是文字纹石窗永恒的主题,其他有康、魁、安、龙、三元、喜报以及状元及第、寿考维祺等内容。这些文字,既有独立造型的,也有与其他纹饰相连接组合造型的,无论古朴或遒丽,都给人以设计巧妙、匠心独具的印象。

    石窗在唐诗中辉煌

    任何民间艺术都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石窗也不例外。浙江是沿海地区,多雨、多台风,一般的木质窗户在浙江地区极易腐烂变质,石窗在避雨防腐方面有着木窗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防火、防盗等方面也比木窗实用;



    浙江是多山的丘陵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材;此外,浙江又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手工业发达。

    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和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此外,南宋时期的宁波石雕,影响也远及东瀛。这些天时地利,都为风格多样的石窗艺术奠定了基础。



    象山、宁海、三门三县由于采用伍山石和蛇蟠石,所遗留的几乎都是“红石窗”,在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中,它们的暖色调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三门县曾是一方的手工业中心,当年能工巧匠数以千计,俗称“细石工”,有专门的“石行”,他们的足迹遍布浙江宁波、温州、绍兴、舟山,远及福建、江西等地。所以,三门县境内遗存的石窗比较丰富,一屋数窗比比皆是,已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蛇蟠岛上一个因洞内采石留下的洞窟,洞内采石是古代常见的一种采石方法,往往能将一座石山里面全部掏空。

    唐代诗人陆龟蒙和皮日休都吟咏过四明的石窗,可见当时的建筑上,石窗的普遍存在。四明便是现在的宁波,四明山就在宁波下属的余姚市境内,著名的河姆渡遗址就在山脚下。



    明清两朝,石窗的使用达到了一个兴盛的状态,至民国开始走向衰落。已故的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符永才先生,以房屋构建年代为依据,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浙江乡村和城镇的三百例石窗进行了统计:“它们有明中晚期九件,清初期二十一件,清中期一百十三件,清晚期七十件,民国初年三十四件,民国中晚期三十三件,民国后期至解放前夕十七件,有十三件年代无法断定。”由此也可见兴衰之时计。



    三门的蛇蟠岛

    古代船运相对陆上运输要容易得多,所以这些采石场均是近河近海,比如三门的蛇蟠岛,便于运输。而浙东沿海多石窗,也就有了地缘上的依据。



    并且,同样是沿海地区,如象山、宁海、三门、奉化等县,近海近河的村落,石窗要多一些。而海拔较高,相对闭塞的山村,石窗就成了奢侈品,只有大户人家才会使用。

    曾几何时,

    旅行的人只把体验放在行走的路上。

    而如今,更关注的应该是渊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图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