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陕西韩城古建筑探源 第七回 : 锣鼓喧天阙 走马谒豪门
  • 陕西韩城古建筑探源 第七回 : 锣鼓喧天阙 走马谒豪门
  • 2022-02-22 14:05:32

  • 长安甲第高入云

    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

    路傍拜揖何纷纷

     

    前几回中,我们探寻了陕西韩城的元代建筑瑰宝,领略了古代庙堂建筑中先人们留下的文化之传承和智慧之启迪。这最后两个回目,我们说说陕西韩城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说起民居,人人心中都向往着门丁兴旺、高门大院、门庭若市的昌盛景象,在陕西韩城就有这么一座村落。走进这座村落,家家户户无不走马门楼高高在上,门前的栓马庄、上马石述说着当年鸿商富贾,一派繁荣之盛景。它就是被外国学者誉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传统民居活化石”的党家村。


    党家村地理位置示意图



    中日友好纪念广场里的纪念碑文


    话说在元朝至顺年间,有一个叫党恕轩的男子从陕西朝邑县逃荒来到陕西省韩城市东北,当时叫“东阳湾”的地方,在北塬上挖窑洞安家落户。党恕轩虽出身贫苦却为人精明,既能务农又善经商,逐渐令党氏家族发展壮大。明洪武年间,。明孝宗年间贾姓的第五代后人贾连迎娶了党姓姑娘为妻,其子陆续以甥舅之亲移居党家村。于是在党恕轩建立党姓村落二百年后逐渐形成了党贾两家和睦共荣的格局。明永乐年间,党家出了一位名举人党真,提出村庄下迁,村落从北塬上的窑居转变为如今的屋居形态。清王朝建立后,党贾两家由农转商,生意兴隆,村落发展起来,初具规模。清道光年间,改村名为“党家村”,名内暗含“党”、“贾”二姓,沿用至今。清咸丰元年为抵御捻军,建设上寨“泌阳堡”,自此党家村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党、贾两姓后人和谐共处


    村北入口的坡道上看泌阳堡的城墙


    泌阳堡


    党家村距黄河仅三公里,村南北两侧台塬高出村址三四十米,全村处于葫芦形山谷之中,虽龙门一带常年有风,冬季寒风凛冽,村内并不受西北风侵袭;村址西南有泌水流过谷底,水源充足;台塬上土质多为黏土不易起尘。村落依山傍水“绿树掩映中,青瓦千间,不着尘埃”,故流传有“避尘珠”之说。


    党家村地图,深色代表地势低洼处,浅色代表高处,红色的路是从入口大门进村的陡坡


    党家村游览路线平面图


    村里偶遇罕见的蜂鸟鹰蛾,是一种生活习性很像蜂鸟的蛾,对生存环境很挑剔,可见这里的环境优越


    来到党家村,自台塬上的入口进村,沿着一条陡坡一路下行,在坡道上可俯瞰到全村的景象,行至坡底,便来到了全村的东北口,在那里迎接客人们的是中日友好纪念广场和全村的标志性建筑“节孝碑”。


    在进村陡坡的观景台俯瞰党家村


    中日友好纪念广场的牌子


    村口标志性建筑,节孝碑


    党家村的道路网由于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影响,呈不规则形状。村中心的东西向街道称大巷,是本村的主干道,也是来到党家村的主要游览路线。沿着大巷向西行进,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那道路两侧的高墙和其上高高耸立的门楼。党家村门房多做成两层,高大气派,当地俗称“走马门楼”。我们这一回就来好好欣赏一下这走马门楼。



    来在这走马门楼前,不难发现几乎任何一户人家的门楼都少不了这两种物件,上马石和栓马桩(环)。党家村的拴马桩多为石雕,与家族地位相称,雕工甚是精美。有些窄巷内,空间相对局促,就换成了金属的拴马环。



    每座宅院走马门楼前的台阶边都在一侧或两侧设置一个长方体立石,为上下马踩踏之用,故称“上马石”。正面有雕刻狴犴衔环,也有瑞兽造型,栩栩如生。在古代,马是人们最快捷的代步工具,但多为富贵人家所有。党家村家家户户都有这种配置,遥想当年村里高朋宾客往来穿行,凝神远望,犹闻马蹄声声;门前一匹匹膘肥体壮的骏马,是何等的风光无限!


    狴犴衔环上马石


    瑞兽上马石


    抬首望,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大门正上方的门楣题字匾额,题字多为当地名人手笔,内容或表达主人志趣或表明功名业绩,如“笃敬”、“清白家”、“太史第”、“世科第”、“孝慈第”、“耕读第”等等。



    再往上看,是集浮雕、透雕、垂花雕刻于一体,精美的木雕挂落。它们雕工精美,其中所雕瑞兽珍禽、琴棋书画、花卉祥云等吉祥美好、栩栩如生。门头顶部两端的樨头本是加固门头挑檐的砖结构承重构件,也被手工艺人们将其艺术潜质发掘的淋漓尽致,精美异常。


    挂落


    樨头


    走进外门道,便见到了门楼的主角——大门。走马门楼的大门厚重结实,要让这样沉重的大门转动自如,门框的加固自必不可少,人们也不会放弃在这些构件上表达祥瑞祈福的机会。首先门框下面,都有一对抱鼓石。抱鼓石并非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一组有机的构件,用以支撑两扇门板,使大门板能够稳定地直立与转动。具体功效有三点:

    1、功能构件,是作为承托和稳定门板门轴、加固或安装门槛的一个构件,有利于防止门板受外力晃动,大大增强门框的稳定性,起到联系门槛的作用。另经枕石垫高后还可以防水防潮。

    2、和门簪、门槛、门扇、门框一起产生整体的装饰效果,以增强美感,有祈福、吉祥、辟邪等装饰作用。

    3、是标志建筑居所拥有者社会、经济、。抱鼓石是中国宅门最具特色的建筑装饰小品,可以作为大宅门的标志物。中国人所谓的"门第"、"门户"、"门派"的概念也是由此演绎而出的。


    鼓形抱鼓石


    箱形抱鼓石,似有文官书箱武官钟鼓之说,在民居中形式的选择就只是彰显主人的喜好了吧


    门框上方的构件也绝不会被人忽视。门窗固扇是由外向里销定门框与方木的大门结构固件,通常用坚实的木料做成,一旦此件销定,想从大门外轻易卸掉门扇是绝不可能的。固扇又称门簪,得名于古代中国仕女梳头打扮的发簪。党家村许多宅主令工匠将其雕成一对含苞待放的莲花,象征“儿孙满堂、世代兴昌”。



    想象客人踱步门前,呼唤着老宅内的故友,轻扣门环,也无不是一种享受。这门环或方或圆或八角花形,黄铜浇铸,真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推开门扉,来到内门道。党家村的门楼大多不是直接对着内院的,而是从角部进入,正对一个内照墙,转个弯才进入内院。这内照墙上或刻“福”字、“寿”字或雕刻寓意吉祥富贵的图案,内门道的侧墙上也必不可少的供奉着“土地爷”的神龛。



    走进老宅之前转头回望一眼,在内照墙正对面的门外,一般古人为避免“冲煞”会做一个外照墙,俗称“照壁”。党家村由于依地形而成村落,街巷较窄,大部分情况下单独做一个外照墙并不现实,于是大多借墙而用,内容吉祥丰富。其中有一个“福”字甚是特别,这个福字左上角的一点和畐的一横分别是两只鹤头,传说这个“福”字是慈禧太后赐予党家后人党蒙的,传说真假我们不去纠结,只祈望党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格操守能够传扬下去,成为后世子孙之楷模。



    在内门道里一转,党家村独具特色的四合院将要展现在我们眼前,下面我们准备一探党家村民宅里面的玄机,请看下回。







    www.dingdesign.cn





    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