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宁海石窗
  • 宁海石窗
  • 2020-11-24 13:32:53
  • 国古代制作窗户的材料以木、砖、石为主,其中石窗花费最大、制作最难、也最为少见。作者和摄影师将带您走进浙江沿海,去看看石窗雕塑出的光影魅力。



    前童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海县,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依旧在使用石窗的古村镇,这里除了窗户之外,房屋、桥梁、道路皆由石头制成。不同的是,做石窗的红色石头来自蛇蟠岛,其他的石材大部分是就地取材的。摄影/杨晓轩


    选编于《中国国家地理》 撰文/张球 



    古村落:石窗最后的栖息地


    我走在浙江宁波前童古镇,遍布全镇的明代建筑或者清代的明式建筑上,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用石头雕刻的窗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则是房屋的眼睛,滞重的石材在工匠的雕琢之下变成窗户,丝毫没有呆板之气,反倒像孩子的眼睛一般灵动。石窗的图案或为几何形状,或为梅竹、鲤鱼、仙鹤甚至传说人物、戏曲故事等,既有采光通风的功能,又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工艺作品,让人不由赞叹民间石匠技艺的巧夺天工。



    石窗除了常见的比较简单的几何图案外,这种表现历史人物和戏曲故事的,也屡见不鲜。摄影/刘剑平


    中国古代,窗的材质以木最多,然而明清之际,石窗却突然在江南一带兴起。石窗又称石花窗、石漏窗,一个“花”字,让人对它的艺术性浮想联翩;一个“漏”字,又让人对其通风透气采光等实用性管窥一斑。中国古典建筑往往是审美与实用并具的,石窗即是其中的典范。


    自古以来,一直到民国,石窗在浙江各地都是广泛分布的,位于浙江省的曹娥江、甬江、瓯江的两岸,有数不清的使用石窗的古村落群,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它们迅速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被夷为平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些美丽的艺术品一般的石窗,大部分也随之变成了建筑垃圾,少部分流入了博物馆和收藏家的手中。新建起来的房子,都用上了金属制的窗户。像前童古镇这样大规模保留石窗的地方,已经很少了。


    这几年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当地人也有了保护的意识。不过,毕竟晚了些,浙东农村兴盛的弹石子路,几乎全被水泥所覆盖,被保护的古村落变得不伦不类。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的古村落古建筑被夷为平地,石窗也随之被毁。而一些图案特别精美的石窗则被保留下来,进入收藏家的手中。摄影/刘剑平


    三门县的深土洋村、西陈村、下岙周村、杨家村、黄泥洞村,宁海县的陈家村、前童古镇,象山县的儒雅洋村、黄埠村、溪里方村、南充村,这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美丽而脆弱,成为了石窗最后的栖息地。



    铝合金窗对石窗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即使在古香古色的前童古镇,更明亮和便宜的铝合金窗也占到一席之地。在这户人家,老人的房间仍在使用石窗,儿女的房间则装着铝合金窗。摄影/杨晓轩


    位于三门县城关镇东南二十多公里的深土洋村,始建于南宋景定年间,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建筑有典型的江南特色:马头墙高高翘起,青瓦白墙,兽脊飞檐。行走于深深的古巷,常会忽然看到一个以花体字书写的福字石窗,仿佛在向路人祝福。在石窗的雕刻形式上,这属于文字纹的一种。文字纹在石窗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别具面貌的一个题材,通常有直接刻画、借形赋字、图纹隐字三种形式。直接刻画容易理解,借形赋字其实是上面所提到的花体字,这在民间较为流行,如借助龙的盘曲形成福、禄字样,既有朴素的民间趣味,又表达了主人的愿望。


    图纹隐字主要是将福、禄、寿三字演化为图纹来加以表达,其中以寿字最为丰富。雕凿文字,没有统一的条条框框,往往不拘一格,真、草、篆、隶、行并用,字数有单字,也有多至六字者。字形大者布满整个棂心,笔画壮实,力可扛鼎;字形小的则秀丽潇洒,居中停匀,媚人眼目。福、禄、寿、喜是文字纹石窗永恒的主题,其他有康、魁、安、龙、三元、喜报以及状元及第、寿考维祺等内容。这些文字,既有独立造型的,也有与其他纹饰相连接组合造型的,无论古朴或遒丽,都给人以设计巧妙、匠心独具的印象。


    这个石窗是个很抽象的图案,雕的是一只狮子嘴里叼着一把宝剑,是大户人家用来避邪的。摄影/刘剑平


    宁海县的前童古镇,是宁波地区童氏的发祥地。它始于宋,盛于明清,至今留下了一千三百多间原始模样的明清民居。在童氏宗祠、司其居、好义堂、明经堂等古民居中穿行,青藤白墙黑瓦之间,随时映衬着饱经历史风雨的镂花石窗户。


    石窗的造型除了表达当地人的审美取向和民俗内涵外,还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一窗中往往看见宇宙。石窗的图案设计都具有整齐、匀称、饱满的特点,边框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天地,内部的造型总是对称的,即使一个人物或一个动物,也始终处在石窗的中心。既适合建筑的实际需要又体现了主人的审美要求,整体上则透露出儒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庸思想,这是石窗艺术造型圆满性的反映,这也是我国传统宇宙观的体现。


    许多石窗的图案还有极强的象征性。譬如以石榴、莲蓬来寓意多子多福,牡丹寓意富贵,灵芝寓意长生不老,松、鹤象征长寿等。还有以谐音来寓事,如莲(连)年有鱼,马上封猴(侯),瓶(平)升三戟(级),喜上梅(眉)梢,三羊(阳)开泰等等,都表达了房屋主人美好的生活愿望。



    石窗的形状各式各样,但以竖长方形最为常见。左图的石窗图案为独占鳌头,周围配以“万字不到头”的饰纹。左下的石窗上雕了一棵柏树下有一只鹿,意为“百禄”,象征着财源广进。摄影/刘剑平


    在我的家乡象山县的一些古村落中,比较常见的是金钱窗、唐草窗和龙纹窗。象山民谚:穷人当族长,有话讲不响。金钱,俗称“铜钱”,在石窗中主要采用圆钱的形式,有单钱、双钱、多钱之分。唐草,又名“卷草”,它来源于,以盛行于唐代而得名。这一形式在石窗中运用最多,这是因为它的形体能突破局限,随意变化,并且象征繁衍不息,富贵和华丽。龙也是石窗形象中的一个大类,在图案构成上,有云龙、团龙、升龙、坐龙、“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


    石窗的图案往往在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诸如马到成功、福寿满堂、高中状元这样的图案都是古代人的最爱。摄影/刘剑平


    石窗在唐诗中辉煌


    任何民间艺术都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石窗也不例外。浙江是沿海地区,多雨、多台风,一般的木质窗户在浙江地区极易腐烂变质,石窗在避雨防腐方面有着木窗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防火、防盗等方面也比木窗实用;浙江是多山的丘陵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材;此外,浙江又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手工业发达。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和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此外,南宋时期的宁波石雕,影响也远及东瀛。这些天时地利,都为风格多样的石窗艺术奠定了基础。


    石窗在浙江,曾经主要的存在地是绍兴地区、宁波地区和台州地区,而西施故里绍兴的诸暨市,三门湾的象山、宁海、三门三县,台州的温岭可为代表。


    象山、宁海、三门三县由于采用伍山石和蛇蟠石,所遗留的几乎都是“红石窗”,在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中,它们的暖色调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三门县曾是一方的手工业中心,当年能工巧匠数以千计,俗称“细石工”,有专门的“石行”,他们的足迹遍布浙江宁波、温州、绍兴、舟山,远及福建、江西等地。所以,三门县境内遗存的石窗比较丰富,一屋数窗比比皆是,已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蛇蟠岛上一个因洞内采石留下的洞窟,洞内采石是古代常见的一种采石方法,往往能将一座石山里面全部掏空。摄影/杨晓轩


    绍兴的北部和南部越剧之乡嵊州等地,由于多产火山石,石质粗砺,因此石窗的雕琢大刀阔斧,厚的甚至达到20厘米,一个小小的窗往往有上百斤重,具有粗、重、拙的特点,由此也可看出绍兴人的审美特点。绍兴虽处典型的江南水乡,其艺术却别具一格,比如绍剧激越高昂,类似秦腔,徐渭的绘画和徐生翁的字都有大、拙的特点,绍兴“女儿红”酒更是后劲十足,可醉人三日不醒。


    唐代诗人陆龟蒙和皮日休都吟咏过四明的石窗,可见当时的建筑上,石窗的普遍存在。四明便是现在的宁波,四明山就在宁波下属的余姚市境内,著名的河姆渡遗址就在山脚下。


    明清两朝,石窗的使用达到了一个兴盛的状态,至民国开始走向衰落。已故的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符永才先生,以房屋构建年代为依据,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浙江乡村和城镇的三百例石窗进行了统计:“它们有明中晚期九件,清初期二十一件,清中期一百十三件,清晚期七十件,民国初年三十四件,民国中晚期三十三件,民国后期至解放前夕十七件,有十三件年代无法断定。”由此也可见兴衰之时计。


    变山为湖:古代采石工人的杰作


    在浙江的东部沿海,有这样一条线路,从绍兴的东湖、吼山→宁波的伍山石窟→台州的长屿洞天和蛇蟠岛。它们都是名声在外和正在开发的旅游区,但是你去看了以后,会发现这些地方的山石,都有被刀劈斧砍一般的痕迹,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采石场。



    位于三门的蛇蟠岛是浙江地区重要的采石基地,自唐宋开始开采,至今岛上仍有石匠以采石为生。岛上采石留下的大小洞窟、石仓有1300多个,场面十分壮观。摄影/杨晓轩


    浙江是一个多山的省,石材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古代采石宕遗址星罗棋布,加上河道密布,便于运输,石材广泛被用于民间建筑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没有火药和机械的年代,古代的采石工人,仅仅是利用榔头和凿子,就能开采掉上亿立方米的石料,很多的石山变成了洞窟,变成了平地,甚至变成了湖泊。


    吼山,在绍兴城东12公里处,原名狗山、犬亭山。吼山最可看的是那块云石,古人称其为:一笋矗霄,可当选十丈,亭亭如云。其高达22米,仿佛天外飞来,当地的旅游部门很不喜欢宣传这是汉代开凿山岩以来,留下的一块石头,而将其叫做“飞来石”。其他采石而留下的棋盘石、烟萝洞、放生池等也就不胜枚举了。


    东湖则是绍兴城外另一处著名的景点。它原名青石山,因为山石为青色的石头。相传秦始皇东巡至此,曾驻驾饮马,故又名箬篑山。自汉代以来,这里便是石料场,经过不断的凿穿斧削,随着源源不断的石料运出,竟被凿成了五十多米高的悬崖峭壁和深入地面20至40米的一处人工湖泊,后来便索性改成了一个风景名胜区。郭沫若曾有一首描述东湖的诗,较为贴切:“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


    伍山石窟位于宁海县东南的长街镇,采挖历史也是千年有余,留下洞窟800多个。这里历朝历代出产一种红色的页片石,或叫叶片石,因其像书页,又像树叶,十分易于开采,是雕琢石窗的好材料。这是离宁波港口最近的一处采石场,由于史料的欠缺,我无法确定它开采的确切年代,但就唐诗中描述浙东宁波地区石窗的信息而分析,应不晚于唐朝。


    最壮观的采石遗址还属蛇蟠岛,其在三门湾的蛇蟠洋里,其最近点距大陆只有2.5公里。蛇蟠岛单设一个乡,人口约有四千余,面积17.4平方公里,是台州市的第一大岛。相对于其他的已经成为风景区的采石地点,蛇蟠岛上至今仍有石匠在开采石头。因为是海岛,古代运输较为困难,这里的开发年代也较晚,普遍认为是宋代,不过经我考察认为,至少始于唐代,而兴盛于明清。明万历年间尤为兴旺的说法,那是有据可查、一致公认的。



    很多古代采石的遗迹,都被改造成了旅游景点,比如安徽花山迷窟、浙江吼山、东湖等等。但是当地的旅游部门都很不喜欢宣传这是采石留下的遗址,而宣称其为“千古之谜”。图为三门蛇蟠岛上已经被开发的采石洞窟。摄影/杨晓轩


    千百年来,在蛇蟠岛偌大的范围内,人们不断地开采,以致留下了1300多个石仓。大的有一千多平方米,小的则仅可容一人,而积水的洞窟尤其多,看上去如玻璃一般,绿色透亮,看不出其深浅,颇有些神秘感。洞的形状千奇百怪,名称也林林总总,什么黄泥洞、山前洞、高楼岩洞、羊栏穿山洞、上山头洞等,或反映其开采的情况,或反映其属于哪个主人。它们虽由人作,但是宛若天成,前贤有诗赞曰:千年尽露波涛声,万古犹存斧凿痕。


    蛇蟠石因地得名,乃是江南名石,其色泽赭红,硬度适中,利于开采,宜于雕琢,用于建筑,颜色非常鲜亮。除近销台州、宁波、舟山等地外,在古代便远销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地,很受当地人欢迎。


    古代船运相对陆上运输要容易得多,所以这些采石场均是近河近海,便于运输。而浙东沿海多石窗,也就有了地缘上的依据。并且,同样是沿海地区,如象山、宁海、三门、奉化等县,近海近河的村落,石窗要多一些。而海拔较高,相对闭塞的山村,石窗就成了奢侈品,只有大户人家才会使用。







    投稿信箱  1013102739@qq.com

    投稿指南    公开征集啦!------艺术家介绍,展讯,及各类文章

    坦腹斋主人 张大拙微信  zdazhuo


    为方便沟通,坦腹斋已建立交流群,请加群主shandd1978 为微信好友,发姓名+电话进群


    大拙书画部分链接(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大 拙 书 画 艺 术(全新配图)

    拙而不群,暗流涌动

    《道德经》-------中国画的根脉

    鸟儿不羁非凡鸟,花儿常开是好花------张大拙画瓷(三)

    5.6米,16种花卉---------张大拙水墨花长卷欣赏

    最美丽的表情

    大拙之美●花鸟画家——张大拙

    售卖------张大拙画瓷(一)

    鸟儿不羁非凡鸟,花儿常开是好花----张大拙画瓷(二)

    鸟儿不羁非凡鸟,花儿常开是好花 ---张大拙画新彩瓷(四)

    大拙之美-------写意花鸟画家张大拙

    前  言 ------“春生夏长”张大拙写意花鸟画展

    “春生夏长”张大拙写意花鸟画展  邀请函

    大  拙  花  鸟

    心里有海   自可神游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联络邮箱:1013102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