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兰溪香溪密山古墓有新发现!可能和宋代女埠的一个大家族有关!
  • 兰溪香溪密山古墓有新发现!可能和宋代女埠的一个大家族有关!
  • 2022-08-05 06:10:46
  • 潘杲家族的那些事
    2018年4月29日,是星期六,因没有多少事,想到女埠的一些大村走走,于是,约了张晓敏一起去。因不熟,车过女埠集镇后,沿公路漫无目的开去。过了择基村,见到一座立于山顶的古塔,印象中好像是下潘村的吧,于是直驱而去,准备到下潘村去走走。在车中,看到左前方有成片的老房子,而且有飞檐翘角的建筑,更勾起我和张晓敏的兴趣。
    进了村中一看,原是一座近年新建的祠堂,大门锁着。热心的村民听说我们想进去看看,于是从家中拿来钥匙,打开了大门。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个村叫下潘桥头,姓潘,与下潘同宗。看到掌管钥匙的村民家的门外,放置着一些石构件,都有些年头了。特别是一对红石质狮子的立体雕件,是宋元间的风格。问了主人,说是当地所得。由此可知,下潘桥头的建村历史起码在宋元之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中的历史,我们问起了村中是否有宗谱,能否查阅一番。这对夫妻很热情,丈夫当即带着我们来到了藏有潘氏宗谱的村民潘寿恒家。
    查了宗谱才知,、沆瀣一气的潘杲潘大卿同父异母长兄的后裔。 
    潘杲祖父潘宗礼,于皇祐二年 (1050)自婺之七宝寺居望云乡大堰口。其孙潘昇自大堰口迁古溪口下宅(今下潘桥头)。
    潘杲在宋宣和间(1119——1125)为了保同邑唐胡二姓族属的性命,丢了小儿子的性命,自己还丢了官。他的二儿子潘慈明以及他的夫人过 了七百多年,由于后人的无意举动而成了轰动当地的一件大事。由此,墓主人潘慈明和他的夫人也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从宗谱中的记载来看,潘杲以及他儿子潘慈明的生平事迹有些与《兰溪正德县志》《兰溪光绪县志》不尽吻合,对于密山墓主人当年认定是潘慈明的元配高氏似乎也有些牵强。
    为了解开这些疑问,近几日,我又设法找来一套下潘村《古溪潘氏宗谱》,结合我自己收藏的微型潘氏宗谱进行比对发现,潘杲为了保唐胡二姓丢了儿子的性命虽然正德县志及光绪县志中没有记载,但通过分析,此事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之前我对密山墓主人是詹氏的推测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与潘氏后人的调查考证基本相合。为了还原当时的历史,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密山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早在2005年之前,就有潘氏后裔潘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前后七次深入调查,走访了夏甘泉,贾鸿年,郑春良,李国民,潘贵松等当事人,并且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他得出的结论基本与我的看法差不多。前几天,通过中间人的联系,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我对他调查的成果披露如下:
    1966年9月,兰溪县香溪人民公社密山大队的几户农户为建造自家房屋,在村后的小山上掘坟挖砖。一村民在挖出许多坟砖后,忽然发现了青石长条,心想,正好用于新屋的门梁或门槛,遂小心用劲想把青石整块撬出来。但当开山锄从石缝中挖进去时,地面突然塌了下去,下面出现了一个由青石砌成的石室。同行的几个人一看,都觉得挖到了传说中藏有十八张金交椅的古坟了,但又不敢贸然下去。其中稍有头脑的一位说:“还是向大队干部汇报一下为好”。,大队部、党支部都已基本瘫痪,掌权的是民兵队长。当时几位村里的头面人物进行了商议,最后有人提议,由各生产队及基干民兵一起行动进行挖掘。其时参加商议挖掘的四人中,有三人家中正在建造住宅,就一致同意了这一提议。于是当晚就在古墓上方搭起了木支架,点上煤气灯。为防止有人进入现场,周围由武装民兵站岗。通过挖掘,很快在墓室右边发现了已被盗掘一空的主墓。而左边尚有一墓,外面由豆浆、石灰混泥土密封的墓室,用锄头根本无法掘进去。于是用和小剂量炸药进行多次爆破,才打开外面的豆浆石灰混泥土。里面出现了和混泥土黏结成浑然一体的木质外廓,用锄头钢钎打破外廓后,见到了里面的黑漆棺材,材质名贵,棺材板有20多公分厚,棺材头上站立着一只木雕彩漆仙鹤,高有20多公分.打开棺盖,用4节1号电池组合的大号手电筒往里面一照,只见整个墓室一片闪亮银光,把几个掘墓的人吓了一跳,急忙往后逃。等他们定神再往下看时,才发现棺材里装满了液体,散发出浓烈的松香气味,那亮光是手电光线经液面反射产生的。几个胆大点的又鼓起勇气跳了下去,用锄头打破棺面,这时棺内液体哗地一起流出,只见棺内躺者一位面目栩栩如生,五官非常秀美的贵妇人。'有鬼!有鬼!'下面的几个人又连喊带爬惊慌失措地逃出墓室。
    待惊惶稍定,见里面没什么动静,胆子大一点的民兵队长在众人的支持声中又跳了下去,用四齿钉耙往棺材里挖去,再往外一拖,在拉出一些衣服布料的同时,那女尸竟坐了起来。众人又是一阵惊呼,大喊'还活着!还活着!'四散逃窜。等了片刻,又不见里面有什么动静,好奇心和想得宝的贪欲促使他们又鼓起勇气再次下去,并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递了上来。这时天已经佛晓,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的村民争先恐后前来观看。
    消息很快传到了同属兰溪县属的建设公社下潘村,黄店公社的潘村等地。潘姓有文化的族人记起宗谱上所记的祖先坟莹图,拿出了一对照,原来是自己的祖坟被他们掘了!幕主是32代祖宗南宋特进大夫秘书丞潘慈明及夫人合葬墓! 。众人义愤填膺,在大队民兵队长及族中老人的带领下,仅下潘村就有几百青壮男丁赶往密山,推倒掘坟人家正在建筑的房屋,追打掘坟当事人。其时,密山村除了几个当时尚处在管制时期的地主、富农家人外,大多数参与掘坟的人,这时都逃出去避难了。愤怒的潘氏后人及外面络绎不绝的外来观看者失去理智的过激行为使事情发展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这时县公安局配合当地的香溪公社干部开始介入此事,先封住下潘与香溪间的往来渡口,然后召集潘姓代表商议后事处理办法,继而劝阻游人返回,并立即着手收缴出土后散失的文物。经过一番努力,女尸因为见光,见风后氧化失水严重,经过3葬3掘,最后还是火化了,使幽魂得以安息。由于当时正处在的特殊时期,所有人都不敢站出来保护这文物,使得墓内精美文物毁损殆尽。当浙江省博物馆的专家赶到时已经一无所获,后在一位老农的指点下,在墓旁的田坑污泥中找到了因为没人要而遗弃掉的一条拉毛毯,洗净后发现其上应该装饰着81颗铜钱,于是县公安局派专人进行追缴,经一番努力,终于从村民手中追齐了这81枚古铜钱。因为无法确切知道原来排列位置,将就估摸着钉了上去,带回杭州。
    事后鉴定,此毯为亚洲古棉所织,将中国的植棉及棉纺织史向前推进了300多年。从古墓被挖到古墓女主人火化升天,事件趋于平静。其后的数年间,这一事件成了兰溪及周边县市,特别是密山附近公共场所的主要谈话资料。
    此事至今已逾50多,当年下到墓中亲历的掘坟者也已经有人作古。这是潘炜七赴密山多方寻访后于2005年综合记录的事件经过。 
    关于墓主人和棉毯,据有关权威媒体的报道和说法如下:“......而兰溪出土的一条南宋棉毯,珍贵,具有特殊地位,并改写了金华甚至江南地区的棉业历史。这条棉毯是南宋淳熙元年(1174),兰溪香溪密山村人、荆湖转运使之妻高氏亡故时的随葬品。1966年,它在香溪乡密山村一座南宋墓葬中被发现,这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早和最完整的毯子。它有力地证明了南宋江南地区已经比较普遍地使用棉织品,而且,当时的棉纺织业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如今,这条珍贵的棉毯被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据兰溪博物馆副馆长周菊青介绍,这条棉毯长251厘米、宽116厘米、重1.58千克。由木棉纱织成,经纱支数为20公支,纬纱支数为21公支,经纬条干一致,两面拉毛均匀。这样的棉毯细、密、厚,保暖性能好得很。棉毯上面还用81枚开元通宝和北宋钱排列成六个互相连接的菱形图案。据考古专家介绍,棉毯作为随葬用品,放置在棺木底部。墓主人高氏是名女性,81枚开元通宝寓意“九九之积”,可能表示“黄钟之数”,以音律的和谐来祈求子孙繁衍、平安和睦。
    到此,我们暂且放下棉毯之事,再来看看有关文献和潘氏宗谱对潘杲家族的有关人员的生平事迹记载。
    在《厚仁胡氏宗谱》卷三世系,有如下记载:忠翊郎茂十二公,宋宣和间偕唐尭卿举义旅捍御腊寇,以功授本职。在卷一《先宗外传》(世次未明,不宜妄缀,作外传以别之)有“忠翊公,讳本初。宋宣和二年,,以拒方腊。贼降,至京师诬二家实同为乱。廷议,欲发兵屠之。潘大卿杲以百口保其不反。时授尭卿成忠郎,授公忠翊郎。。
    在《光绪兰溪县志》卷三《义行》,对此事又有一些更为详细的记述:潘杲,字雉鸣,纯孝乡人,大观三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大卿。直秘阁徐贤良称其不合于时,而安于静。退,食贫以卒。士大夫皆称其贤。宣和初,方腊之乱,邑大姓唐氏胡氏纠义兵捍卫乡井有功。寇降,其党羽怨,诬二姓实同为乱。廷议,欲发兵屠戮。杲力为之辩,愿以百口相保。由是获免。二姓谢以金帛,一无所受。后子孙以宦显。
    由章懋【 (1436-1521),字德懋,号暗然翁,晚年又号瀫滨遗老,人称枫山先生。浙江兰溪渡渎村人。自幼读书强于记忆。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因直言进谏而仕途坎坷,逝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懿。著作有《枫山语录》、《枫山集》及附录。所纂《兰溪县志》,为兰溪现存最早方志】主纂的《正德县志》(卷五.遗事)在《潘卿厚德》一节记载:“宣和初,方腊之乱,。降寇余党啣怨,诬二家实同为乱。廷议,欲发兵屠之。光禄大卿潘杲请以百口保其不反,由是获免。二姓谢以金帛,皆却不受”(出潘氏家谱)。
    唐尭卿为何人?兰溪《正德县志》载,唐尭卿(1081——?),字舜宾。篁屿村人。授成忠郎,邓州都使。
    这是有关潘杲与方腊和唐胡二姓纠葛的记载。
    据下潘村《古溪潘氏宗谱》载:“杲,字稚明,号霧岩,徽宗大观三年(1109)登贾安宅榜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光禄寺大卿直秘阁。保全唐胡二家族属,加赠银青光禄大夫致仕。居家二十年,困阨頓()以终其身……称为清潘。宋元丰四年(1081)生,乾道三年(1167)卒” ,享年87岁。生四子五女。
    四子:
    囦明(又有谱称渊明。囦,古同渊),字靖夫。
    次慈明,字伯龙。高宗绍兴二十一年登赵逵榜进士。历官朝请大夫秘书丞,出守九江荆湖南北路转运使。宋宣和二年(1120)生,绍熙元年(1190)卒。享寿70岁。娶高氏,封宜人。又配詹氏。居桃花坞。葬香溪密山寺侧。生二子。
    三子,孟明(省略)。
    幼子,然明,字叔明。为父保奏唐胡族属为质军中。未娶而卒。
    而下潘桥头《古溪桥头清潘宗谱》所载与下潘宗谱基本差不多,但生卒年有所不同。
    潘杲生年是元祐戊辰年(1088)。
    其长子囦明,大观辛卯年(1111)生。
    其二子慈明,生于绍兴癸丑年(1033),娶高氏。侍郎高阅女。封宜人。继娶詹氏。封宜人。桃花坞之庐詹宜人建焉。后赠东阳郡夫人。合葬密山寺。生二子:熹、槱。四女。长适钓台江杰。次适武川刘执中。三适金华苏沈。幼适三衢徐俊。
    三子孟明,生卒失考。
    四子然明,字叔诺。因父保唐胡二姓不反,拘质刑遭。病卒未娶。
    本月22日,我又见到了同支的石龙头《潘氏宗谱》,见其中所载有潘杲及其子孙的生卒年,按潘杲在宋宣和方腊【宣和三年(1121)四月败,八月二十四日死】事为保唐胡二姓,以四儿子为质此事来看,其记载的生卒年比其它二谱都合理一些。
    槱之元孙如礼,熹之孙元长从桃花坞迁居香溪。如礼之孙允臻【字尔美,至顺二年生(1331),永乐十年(1412)卒】自香溪迁居石龙头。此谱记载其生卒年如下:
    潘杲之父潘棣生于景祐二年(1035),卒于大观三年(1107)。母吴氏生于庆历甲申年(1043),卒于宣和四年(1122)。母薛氏生于庆历丁亥年(1047),卒于政和癸巳年(1115)。
    潘杲,字稚民(此民比明更为恰当),号露岩,又字东岩。治平甲辰年(1064)生,绍兴壬申年(1152)卒。,卒于绍兴壬子年(1132).生四子:渊明、慈明、孟明、然明。
    渊明,生于元符元年(1098)。
    慈明,生于元符三年(1100),卒于淳熙六年(1179)。中绍兴辛未科(1151)进士。娶高氏,生于靖国元年(1101),卒于建炎庚戌年(1130)。继娶范氏,生于政和庚寅年(1110),卒于淳熙甲辰年(1185).生二子熹、槱。
    孟明,大观二年生(1108)。
    然明,大观三年生(1109)。
    下潘桥头和下潘的宗谱中都有章枫山先生的谱序。他在序中记:“益白公传五世,至宗礼公居兰。又二世显于大卿公......擢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公博学宏才,硕德重望。累官至朝议大夫、光禄寺大卿、直秘阁。赠金紫光禄大夫,贤良徐叔範称其“不合于时而安于静,湧退恬守,困穷以率,乡里士大夫独高其贤”。宋徽宗御书“清潘”二字。于是始有“三潘”之称焉......若大卿公生四子.....四子然明因大卿公保全唐胡二姓族属拘质刑曹,未娶而卒......正德戊午因修邑志,凡故家名族志传谱牒皆采摭以来.....”
    《古溪潘氏宗谱》有一篇邑人徐畸撰的《恭人高氏墓志》:“......而夫人则光禄卿之介妇,熹、槱之母。鄞江高氏礼部侍郎阅之长女也......秘书丞有所御,妾夫人为存拊之使,得其意以事......不幸以疾终于江宁官舍,春秋八十一。嘉定二年(1210)九月己亥也。二子抱夫人之丧以归,附于秘书丞之墓。是年十有二月乙酉......嘉定二月闰二月。邑人徐畸撰。”
    从以上谱载生卒年以及章枫山序、徐畸的墓志分析,石龙头潘氏宗谱较为合理。
    潘杲,字稚民,治平甲辰年(1064)生,绍兴壬申年(1152)卒。
    潘慈明,生于元符三年(1100),卒于淳熙六年(1179)。中绍兴辛未科(1151)进士。娶高氏,生于靖国元年(1101),卒于建炎庚戌年(1130)。在其他谱序中也有述及在潘慈明入仕后不久【应在中进士(1151年)后不久】,其父就离开了人世(1152年)。潘慈明的生年有1120、1133年,如果他是这个时间生,那有他的四弟然明为方腊事为质的道理(章枫山先生在谱序中明确说了然明为质)。照此分析,然明也有些年纪了。方腊在宣和三年(1121)八月被处死,说明,然明的事也在此时。按过去婚姻的年纪,然明十二三岁,也可以成婚了,也算一个半大人了。
    而徐畸的墓志也有伪托的嫌疑。因为高夫人卒于嘉定二年(1210)九月,葬于十二月,而徐畸【(1127——1210),字南夫,一字叔範,香溪人。乾道年间(1165——1173)举贤良方正,未受。祀乡贤】与墓志中的高夫人同年离世,因不知死时的月日,我们也不好推测他撰写墓志时的身体状况如何,但哪有落款时间在嘉定二年闰二月的,潘氏后人不可能将没有死的母亲先写好墓志(先做好生圹有可能)。
    对于密山墓墓主的身份的确认,潘炜的说法与我的想法较为合拍。他分析道:目前为止,所有关于密山古墓女主人都认为是潘慈明之高氏夫人,但疑点尚存。据当时目击者称,女尸刚出土时,容貌秀丽,肤色雪白,头发乌黑,估计年龄在四十岁左右。而高氏夫人,根据《恭人高氏墓志》,享年八十一岁。显然这女尸不可能是高氏夫人。高氏夫人是潘慈明正配,虽死有先后,但应同穴而葬才对。且高夫人死时,其二个儿子(是否詹氏所生在此不作讨论)均为官在任,几个女儿女婿也显赫一时,其随葬品也不该如此寒酸,竟无值钱之金银玉帛之贵重物件,只有随身日常用品。而以下潘桥头潘氏宗谱所载,詹氏早于高氏离世,年纪应该比高氏轻。故此墓主人认定为潘慈明之继配(或侧室)詹氏之墓更为合理。
    注:部分资料应用下潘村潘氏后裔潘炜潘老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