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郡南谢氏世族宗祠
  • 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郡南谢氏世族宗祠
  • 2021-05-20 16:05:05

  • 潮州郡南谢氏世族宗祠于明嘉靖壬子年(1552),由谢氏先人谢麟之玄孙谢淮及六世孙顺庆府副知训谢承志建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潮州郡南谢氏宗亲理事会副会长谢树煌介绍,郡南的谢氏宗祠有很多,如长房祠、六房祠、七房祠……作为“大宗祠”的谢氏世族宗祠,曾名噪一时。宗祠座东南朝西北,二进格局,面宽12.15米,进深27.9米,占地面积338平方米。祠堂分前座、天井和主座三部分。宗祠前墙嵌有明万历七年“谢氏世族宗祠碑记”一通,前座门楼为垂花柱连拱承檩构架,门厅为木瓜抬梁构架,主座为驼墩抬梁构架,供奉着谢氏先人谢麟及其子谢■、其孙谢纪三代。  

         谢氏世族宗祠兼具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这在一般的潮州宗祠建筑中十分罕见,对研究潮州明、清祠堂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它既有明朝线条简洁、结构大气的建筑风格,也有清代建筑的精致华丽、色彩丰富的特点。2011年,谢氏世族宗祠被列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南门外,是谢氏宗亲聚居的地方。半个多世纪前,从南门古到春城楼,不少地名、建筑都同谢姓有关。明代至民国期间,郡南谢氏出仕、出贵人数众多。如今,郡南谢氏宗亲在各地有3万多人,分布在潮汕四市、香港及东南亚等地。

      谢氏世族宗祠见证了谢氏宗族的鼎盛时期。不过,在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侵蚀后,宗祠墙体已破烂不堪,大部分结构也被白蚁蛀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新中国成立后,宗祠曾被一家抽纱社所用,整个天井变成了工厂。,它更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2014年完整地恢复了谢氏世族宗祠的原貌。宗祠雕梁画栋,美不胜收。瞧,屋顶上的嵌瓷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屋檐下的木雕、墙上的壁画华丽典雅,气势非凡。

         据介绍,  纪公祖三代人一生行善积德、扶贫救济,为潮州做了许多好事。“重修宗祠,除了恢复原先的建筑风貌,更重要的是传承弘扬先人的美德。”谢树煌说,宗祠的修缮意义重大,这是谢氏族人共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连结着浓浓的乡情乡谊。“它不仅让海内外谢氏宗亲有一个缅怀先祖的地方,而且将激励着我们继承先人‘崇尚礼仪,以德为本,扶危救济,敦亲睦族’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宗祠不只是缅怀先人的地方,其功能逐渐向多样化发展。潮州郡南谢氏宗亲理事会理事谢典烈告诉记者,谢氏世族宗祠将为社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宗祠近期开放后,社区的老年人平时可前来这里休闲娱乐。”    

     “南门谢”这三个字,在潮州口语中不只是字面所指的“潮州南门外的谢姓”,还引申为“了不起”等意思。

      潮州“南门谢”是东晋会稽谢氏的后代,是开基潮汕谢氏始祖谢升一的子孙。

    南宋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谢升一被皇帝封为总管,偕夫人赵郡主,率忠勇十七将入潮,统辖惠、潮、梅三州。剿平盗寇,守土抗元。

      元代至正三年(1342年),谢升一的第六代孙谢南隐(号振宗,字汝器)因避“驿骚”从揭阳梅岗谢坑迁居潮州南门外,他的儿子谢麟、孙谢■、曾孙谢纪等几代人,创下了“南门谢”的基业。

      “南门谢”的开创者,虽没有像晋代谢安、谢玄等先祖那样出将入相,定邦定国的盖世功勋;也没有莆田“神童”谢斯立前辈那样“一脉六代七进士,文物英才出谢门”的文韬武略。不过,明代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钱藻篆写的《谢氏世族宗祠碑记》中提到,“麟子■,■子纪,皆以孝友起家,乐意喜施,质行著乡闾”、“自麟至纪三世,隐德笃行,潮人皆自已不及也。”

      谢氏先人谢麟及其子谢■、其孙谢纪等几代人乐施好事,使郡南谢氏美名远播。他们之中,谢纪的事迹尤为突出,被举为潮州乡贤,被朝廷授为“将士佐郎”,他逝世后当时潮州知府林和为他写了墓志铭。


    本文来源于潮州新闻网

    谢氏宗亲会”微信公众号欢迎大家投稿:QQ:410153002

    相关图文推荐:
    图文A超过10万点击的谢氏宗亲会歌(内附新视频)
    图文B3800多平方米超大潮汕谢氏宗祠到底什么来路(内附视频)
    图文C气魄叶家垟文化中心及谢氏宗祠落成庆典
    图文D走进广东澄海外砂蓬中——泰国首富谢国民祖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