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第二件木雕作品?
  • 第二件木雕作品?
  • 2020-12-25 14:41:41
  • 你能相信吗?


    “2016曾竹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作品展”的展厅中,与来自于民间的技艺娴熟的木雕作品不同,来自于学院的木雕作品大都是2016届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第二件木雕作品。

     

    叶胜耀  《报纸》  橡木  


    叶胜耀  《报纸》  橡木  


    第二件木雕作品?

     

    艺术院校雕塑专业的实践课程很多,对学习雕塑的学生来说,泥塑是贯穿五年的常规基础课程,木雕、石雕、金属焊接等课程,是学生认识材料和加工方法的材料课程,在这些课程中,他们的第一件材料加工作品往往是在老师和技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而第二件作品常常是毕业创作。


    关启希 《六根》木  六件



     关启希 《六根》木  六件


    对学生而言,木雕作品创作难度更大

     

    2016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评选中,我看到十多件来自全国不同艺术院校校的木雕作品,和以往历届评审相比,本届优秀作品展中好的木雕作品很多。走在展馆中,面对这些大多显得稚嫩和生涩作品,我不断驻足观看思考,因为我知道这些学生选择木雕作为毕业创作的方式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存在着诸如材料选择、工艺生疏、工具使用等方面的难度和问题,而且创作周期较泥塑周期会更长,作品创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李梦琪  《被唤起的符号》  木  六件


    面对2016年的优秀雕塑作品,为什么选择关注木雕?

     

    学院木雕与活跃在民间木雕艺术有一定的关联性,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民间被百姓喜闻乐见的木雕作品相比,这些作品虽然在题材和造型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寻找交叉点相互取长补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探索高校人才培养如何服务社会的关键问题。我认为民间与学院,这两类作品在审美品格和造型观念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当它们同时陈列在一起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就凸显出来,这种比较的印象是强烈的。因此需要增进交流,取长补短。 

     

    李智敏  《何处起云烟》 樟木、松木  五件  


    李智敏  《何处起云烟》 樟木、松木  五件


    隐含的话题:学院与民间

     

    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大约分为学院教育与民间教育“师徒制”两种方式。

     

    学院美术教育是来源于西方的,并经过改良的教学体系,它既是素质教育,同时也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学科教育。学院教育注重厚基础、宽口径、专门化,强调专业基本功,在学科教育中不断扩大学生对各个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认识艺术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专业未来自学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民间美术教育是本土化的艺术教育,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式艺术传承方式,它的素质教育原点是师父的认识和修为,它依托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做人、注重实用、推崇职业化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艺术风格上受所在地域、民族、风俗、气候等方面的影响,既有一致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李智敏  《何处起云烟》 樟木、松木  五件



    覃石胜  《殇》木陶结合  六件  


    这两种教育方式优点和问题。

     

    民间木雕工艺充分展示了技艺娴熟,工艺精湛,寓道于技的特点,也暴露出题材手法单一,技艺流于俗套,而乏于艺术创造力的弱点。

     

    而来自美术院校的木雕作品,虽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和造型能力,手段新颖,观念现代,但是水土不服,在西方造型与文化传统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对立性,加上对审视材料的能力上缺乏经验,加工技艺的手段上较为生疏,因此较难处精品力作。

     

    由此也可以看出,说是曲高和寡也好,还是水土不服也好,实际上,民间与学院始终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认知渠道上。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好的木雕创意作品,基本难以得到社会认同,价值难以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大多数毕业生又似乎不屑于民间工艺这一套,不愿意,也不想搞民间艺术。

     

    于光辉  《矜持》系列  木、金属、石材  三件


    于光辉  《矜持》系列  木、金属、石材  三件


    观点,


    俞柏青认为:民间木雕注重意象和本土气息,在传统中寻求吉祥寓意,虽然创意和造型能力较低,但有相对大的群众基础并历史结累;学院派注重创意和表现能力,对从事创作的群体更有吸引力,但对大众来说,接受群体少。由于欣赏能力没上来,只能走高端和小众,作品不被大多数行外藏家所喜欢,艺术和市场永远不在同一个面。最为尴尬的是,面对生活,有些创意水平很高的学生,在收入上可能低于一个平庸的工匠。

     

    笔者认为,学院向民间学习,不仅仅需要从古代雕塑艺术考察,可能还需要从民间创作的心理和题材上来审视,应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反思一些问题,例如:传统题材如何再创作?传统的艺术手法与形式如何再创新?传统题材为什么在当代依然有广泛的接受度等问题。

     

    覃石胜  《殇》木陶结合  六件



    覃石胜  《殇》木陶结合  六件


    近期多次提及学院与民间的艺术传承方式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是因为当代民间雕塑队伍规模和数量远大于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父子相传,师徒相授”这种教育方式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传统方式,也是当代艺术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美术教育所特有的,也是学院教育无法替代的,提及“传承”就难以回避这样一条文化传承发展脉络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曾竹韶雕塑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作品展”中的部分木雕作品呈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提示行业关注当代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同时也是提示,如何将“学科教育”与“师徒制教育”的边缘进行融合,互为补充?的话题;另一方面,展示的很多有创意,敢于探索的优秀毕业作品,相信也能给很多从事木雕工艺创作的艺人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邹洪泽  《保护》  桐木


    邹洪泽  《保护》  桐木


    毫无疑问,“学校教育”与“师徒制教育”多维度的补充和融合,对传统的民间技艺进行收集和总结,引入系统的雕塑学科知识,对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将对木雕技艺的研究,以及传承木雕文化是大有益处的。

     

    尽管是第二件木雕作品,足见90后青年才俊的气质和艺术探索勇气。


    刘霄峰  《晚风》系列  木、大理石  


    刘霄峰  《晚风》系列  木、大理石





    感谢阅读 · 欢迎分享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号:bjybysy 

    本号投稿邮箱:1582710687@qq.com


    欢迎关注【北京雅柏艺术院】合作伙伴【崖柏界】





    【北京雅柏艺术院】发布文献及报道,均为作者原创论著,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编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