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以木之名,雕刻乡愁——访传承雕刻技艺的崇阳舒氏父子
  • 以木之名,雕刻乡愁——访传承雕刻技艺的崇阳舒氏父子
  • 2021-12-22 08:05:46
  • 崇阳热线小程序来啦!商家免费注册!

    ◆ ◆   正文开始的地方  ◆ ◆ ◆ 

    在郁郁青山之间、袅袅白雾之下的崇阳县路口镇白羊村12组,有一对默默传承着雕刻传统技艺的父子:父亲舒宇阳和儿子舒坦,他们精心制作的木雕、泥雕、根雕作品,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民间传统手艺人的寄托。

    18日,记者来到舒宇阳的家,直观感受这对父子创造的艺术世界。

    无师自通,凿木声成儿子摇篮曲

    时钟拨回到1989年冬季的一天,凌晨两点,摇曳的灯光下,舒宇阳穿着厚厚的棉袄,弯着背,手拿刻刀正在完成一副展袖欲飞的仙女雕刻,双手布满寒风吹出的褶子,旁边不远处的摇篮里,安睡着刚刚满月的儿子舒坦。

    虽然已经连续熬过了三个通宵,但是想着老乡们看到雕刻成品的表情,想着儿子睡熟的脸庞,舒宇阳心里暖暖的……

    如今,在舒宇阳的家里,随处可见摆放着的木雕、泥雕、根雕作品,有手持柳枝撒甘露的观音菩萨、有慈眉善目的寿星,也有怒目而瞪的罗汉、展袖欲飞的仙女,传统文化故事里的岳飞、关公、五百罗汉等人物,均是父子俩揣摩的对象,样样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最醒目的是三尊已完成初样的西游记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木雕像,神形皆似,这是舒式父子俩合作雕刻的作品,刚一成型便被人预定了。

    舒宇阳坦言,自己与雕刻的结缘得益于家庭的影响。在他的记忆中,父亲舒振邦有着一双巧手,能扎龙灯、刻字、雕窗花,最令他佩服的是父亲“捏泥巴”的手艺,一团团黄泥在父亲的手中,像玩魔法似的变成了一个个神态逼真的人物雕像。

    舒宇阳受父亲影响,从六、七岁开始,就练习捏泥巴。为提高技艺,十多岁的舒宇阳便不断学习,与雕刻艺人互相切磋交流,并自学素描、水粉等正规绘画技术。很快,舒宇阳的雕刻手艺,在村里村外传开。

    不仅根雕、木雕和泥雕,舒宇阳还自创琢磨了一套“根书”,即用树根拼成书法作品,被业内称为一绝。

    1992年,成家的舒宇阳将自家后院空地利用起来,开始“单干”,而他的雕刻作品,最远被运到了韩国、新西兰。

    难舍乡愁,游子回家重走父辈路

    “祖传一双巧手,我不想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了!”出生于1989年的舒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着一身书生气,显得十分斯文。

    舒坦说,自己收到的第一份礼物便是父亲用刻刀做的木剑、木枪、木偶,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很喜欢画画、捏泥人。他雕刻的启蒙知识,完全得益于父亲当初的潜移默化。

    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舒坦在外地打过几年工。打工的那几年,舒坦无数次梦见父亲雕刻的身影。再三思索后,舒坦决定回到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回家继承祖上传承的雕刻技艺。

    2011年,舒坦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家拜父为师正式学习雕刻。有着美术基础,又对雕刻非常喜爱,回到老家的舒坦从事雕刻工作如鱼得水。

    对待这个新收的学徒,舒宇阳很是严格。他要求舒坦静下心来练习三年雕刻基本功,从最基本的打粗、大粗、小粗、细工、精磨、上色等开始学起。

    学习雕刻,是件辛苦而枯燥无味的事,但父子俩却能从辛苦中找到快乐的方法。有时父子俩轮流当模特,让对方去抢抓人物表情中的“喜怒哀乐”,经常会被彼此的表情逗笑;有时,父子俩撇下一家人约着去看演出队表演,为的是体验生活,观察更多人物动作神态。

    只要一进入雕刻状态,父子俩便会全然忘记了吃饭、睡觉。在父亲舒宇阳的帮助下,舒坦的雕刻功底日益巩固,雕刻技艺进步不少,而且在素描、写生方面,特别是在原物呈现上面,比父亲舒宇阳还要厉害。

    千磨万琢,创新传承木雕技艺

    “喜欢木雕、泥雕、根雕作品的人挺多,但愿意传承雕刻这一项民间艺术的却不多,因为需要付出太多的耐力、心力。”舒宇阳说,这是他在儿子之前一直没有找到继承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说真的,儿子决定从外地回来时,我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终于有了继承人,我也可以舒一口气了。”今年60岁的舒宇阳说,舒坦的眼睛好,想象力也很丰富,各方面都比他更灵活。

    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舒宇阳和舒坦父子技术在继承舒氏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父子搭伙,在雕刻方面确实是互促互利的,有了更多灵感和创新。”舒宇阳说,泥雕是用泥巴慢慢粘出来的,所以只能“加”不能“减”,而根雕和木雕却恰恰相反,做的是“减法”不能“加”。

    经过几年的磨合,父子俩的优势日趋明显,舒宇阳擅长在泥雕里做“加法”,而舒坦则擅长在根雕和木雕里做“减法”。说起雕刻技法,舒坦说,自己做的便是将该留的提前保留下来。而舒宇阳则透露,大的泥雕里面可以用小铁丝网,实行拼接之法。

    如今,舒坦的媳妇杨含将父子俩的雕刻作品通过网络对外展示。她说:“能为民间艺术传承人出一份薄力,很开心。”

    “雕刻这一门传统技艺肯定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随着两个女儿的先后出生,舒坦仿佛看到了不远的将来,他希望女儿也能像自己一样喜欢上雕刻艺术,拿起父辈传下来的刻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传承民间雕刻艺术。


    来源:咸宁日报

    记者:朱亚平  甘明强

    崇阳热线携众商家向全县人民拜年!

    回复 拼车|114|报料|讲古|交友|微封面|KTV|快递|宾馆|快餐 有你需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及信息源自网络或由商家、网友发布,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崇阳热线立场。如涉及版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客服热线

    0715-3898333

    客服QQ

    6409811

    6409811

    ↓↓↓点击阅读原文信息发布发布、查询便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