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晋江梧林99大户,时光封铸百年,从未被挪动过
  • 晋江梧林99大户,时光封铸百年,从未被挪动过
  • 2022-05-21 11:25:17

  • 99座华侨古厝,在乡间200多亩的土地上,石板路蜿蜒其间,它们在这里沉寂了百年。


    每一座古厝的身后,是越洋海外、光耀门楣的南洋商贾巨富。中西合璧的门楣,书有:丰田衍派,又撰:"chua huay chi huay huan building”。


    两行字,静静地告诉世人,他们从哪里来,又去往了哪里。



    找到这片古厝林,是有次与泉州古建专家姚洪峰聊天。阳光正好,想出去走走:“姚工,我想去看古厝,要成群结队的,要有故事的,要依然精致的,我要去哪里好?


    “梧林。那个村,一整片,有两个五店市大,所有的房子都是大户人家,都不曾被挪动过。”

    “那是哪里?我从没听说过。”

    “晋江。”


    就这样,奔放不羁的心,不远等,说走就走。



    1.

    把“胸怀祖国”留在家乡


    从泉州市区一路导航前往,村口杂乱的砖头洋房各长各样,挤站在路边,看不到古厝,真让人着急。村道鲜有车,老人晒着太阳,遥遥指着远处,一处红墙,“那里便有。你们怎么不看洋房,老屋子有啥可瞧的。”


    远远的,那里真似没有什么,周围有已拆了一半的房子,露着石粒和铁条。我一度怀疑了朋友的话。


    在阳光下,那处红墙泛着光晕,走近,哦,那是两层楼中西合璧的番仔楼。



    两层的屋檐,有着惊艳无比的墙垛子,五光十色的琉璃堆花,做成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天鹅扬着翅膀像是快要飞起、鱼儿跃起嘟着圆圆的嘴。

        


    二楼屋顶的围栏扶手,,翘起的屋顶像皇冠一般,黄、绿两只孔雀立在其上,堆花洗碎雕琢成,孔雀昂扬着头和翅膀立在空中,65年时光过去,依旧泛着琉璃的光彩。


    外墙的红砖,雕刻着骑马的将军、挥舞关公刀的将士,更有砖嵌着镜面,上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hua huay chi huay huan building"写在一楼的门楣上。




    “屋子建在1953年,由蔡怀翻和蔡怀紫两堂兄弟合建。他们随先辈到菲律宾谋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加入华侨游击队。爱国的他们将屋子命名‘胸怀祖国’,有国才有家。”村人说着,也许因为这屋名,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得以毫发无损地保留。

       

    精致的砖雕,从说唐到三国


    推开古厝的木门,更是让人惊叹连连,这是怎样一座丰富的房子啊,有着番仔洋楼,内部全由木头建成,木雕、砖雕、灰雕、泥塑、水洗,千百年变迁的闽南工艺,在这里都可以看见。


    木头屋梁上,木狮子绕着飘带,毛须冉冉,戏耍着镂空的木球,滴水兽从四方天井上俯下身姿,木头楼梯的扶手上,木上开花的构建已被摸得圆润泛光。每一寸地方,都让你欢喜着想拿放大镜细细的看。


    罕见的鱼虾蟹鲎(hao)木雕

    左为鲎,右是鲤


    这里的木雕、泥塑,都是戏文里的桥段。说唐到三国,鱼虾蟹鲎(hao)。精雕细琢,真切如初。


    屋主很爱看戏,屋外的围墙边,建起石做的戏台。村人指着二楼悬挂的老照片,说着哪个是怀翻,哪个是怀紫,回忆着,他们每次回来,都要请来戏班热闹几天。



    2.

    乡邻说它“十户人家,九户侨”


    古厝群,自此豁然开朗,99座华侨建筑,在这里伸展开来,从清朝到民国,长着不同的脸孔:雄伟壮观的古罗马式、哥特式洋楼伴着南洋味的番仔楼,官式红砖大厝依着石头厝,更有曾经誉满泉州的“泉南门外五层厝”。



    这是一个以蔡氏为主的村子,远近乡邻说它“十户人家,九户侨”,更有句顺口溜,“沙塘吃,后洋穿,梧林赚钱”,说的都是梧林村曾经的富奢。

        

    梧林村人,自明朝就有远下菲律宾的人,一代代人接力式地往那里聚集。“家里兄弟多的,只留一人,在家侍奉父母,其他的全往菲律宾谋生,侨批寄来养家、地,光耀门楣的大厝,一座座拔地而起,留下而今的华侨建筑群。


    旧学堂


    现在,村里住着1850人,海外已开枝散叶15000人。”许文体是在梧林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的工作人员,他说,以往的梧林村几乎家家是侨眷富人,临近的土匪盗贼常光顾,为了保护眷亲,上世纪30年代,华侨出资建起三层高的枪楼,,还雇有长工。民俗节庆,村里演高甲戏,女人、孩子出门看戏,都要有两个长工保护左右。

        

    枪楼还在村中立着,罗马式的建筑,看得出曾经的繁华。


    枪楼


    3.

    三层罗马式的“朝东楼”


    故人啊,走着走着就落地生根到了别处。他们去谋生,去了太久,一个世纪就这样溜走。

        

    一座座华侨古厝挂着锁,说不准回乡的日子,他们将钥匙托付给了家里的亲堂,“帮忙扫扫灰,别让那风雨吹进了公妈厅。” 

        


    房子的主人回来了。侨三代站在侨一代太公蔡朝东1930年建成的,700平米三层罗马式的“朝东楼”前。闽南话的乡音,夹着菲律宾热带的风,“80几年前,这么大的洋楼,这是太公他那一生那一世的证据啊。”


    在海外生长的子孙,难得一趟故乡行,“朝东楼”的钥匙从堂亲那里取来,发现那锁锈迹斑斑,一场一场的雨浸透那锁扣,才知道上一次推开,已是多年。

        


    这是梧林村第一座钢筋水泥的洋楼,蔡朝东和“泉南门外五层厝”的主人蔡德鑨,在菲律宾合办“三合兴”玻璃,他们曾是梧林村最富的人。房子的设计由菲律宾的设计师操刀,钢筋水泥全从欧洲运来。1930年,梧林村人,家家户户只点油灯、烛火,这座房子已超前到设计了电梯井,安装了电线。

       


    “电梯从海外运来,发电机也一并到位,可是房子还没建好,抗日战争打响了,光宗耀祖的大厝,就这样搁置了。”摸着外墙,还未来得及磨平的水泥灰,许文体说,那些村人第一次见到的电梯、发电机,被临近的土匪盗取,砸了当废铁卖去。毛坯的洋楼,徒留着空洞洞的电梯井,但那曾经的兴盛,不用多说,谁人都懂。

        


    4.

    风吹不灭,雨淋不熄……


    从朝东楼走上近千米,路过一座座够你看上半天的古厝,往村落高地那处“泉南门外五层厝”走去。它强大的气场,远远地就已震得你挪不开眼。

        

    建造于1932年它,是晋江最高的楼,古罗马式的洋楼,至今依旧烨烨生辉。洋楼是英国人设计的,蔡德鑨专门从上海租界招来100多名混凝土建筑工人,日夜连班浇筑而成。洋楼自来水、抽水马桶一应俱全,更有防弹门窗。

     


    在这五层厝的周边,相连的是另外3座蔡德鑨家族的古厝,它们外墙相连,闭上对外的门,它们便与世隔绝,房子与房子间曲径相接,似一座独立的城。



    这里的古厝,真的太美,从早晨看到日暮,我们还想再去一回。这一篇游记,装不下梧林的99座房,我多么想告诉你,那里还有那座哥特式的侨批馆,楠木铺成的木地板,铺满了时光厚厚的尘;还有那座似迷宫般,能将土匪绕晕的99扇门的古厝,屋外的红砖围墙,每隔一段就有个内凹的墙洞,80年前的夜,洞里油灯点点,照亮夜路,风吹不灭,雨淋不熄……



    END

    本期文字 / 燕婷    图片 / 吕波

     回复“往期”查看精华文章

    东关桥:喧嚣褪去,诗意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