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南粤工匠】潮州木雕大师陈培臣推陈出新雕出巨型龙虾蟹篓
  • 【南粤工匠】潮州木雕大师陈培臣推陈出新雕出巨型龙虾蟹篓
  • 2022-04-15 09:23:56
  •   在广州艺术博物馆,一对母子驻足在一件潮州木雕前。这幅木雕高近3米,4根芦苇呈C字形从长方形的挂件当中穿过,将整体分为天空和海洋。上有飞鸟翱翔,下有海浪惊涛拍岸,龙虾、螃蟹、海鱼、乌贼等海洋生物栩栩如生地分布在作品周身,层次感和内容非常丰富,但整个作品仅有15厘米厚。这件名为《富饶的南海》作品用掉3万多张真金箔,耗费了8个木雕师傅8个月功夫。制作这件作品的领头木雕师傅是现年67岁的潮州木雕大师陈培臣。


      陈培臣出身于中国著名木雕之乡——广东省潮州市意溪镇莲上乡。13岁起他随父亲陈舜羌学习潮州木雕传统技艺,精通浮雕、通雕、圆雕等各种雕刻技艺,并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在龙虾蟹篓的制作上别具一格。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工艺美术奖项,。陈培臣也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潮州木雕的“活化石”之一。

    陈培臣在自己的小作坊里进行雕刻。


      1979年的一天,,希望陈舜羌抓紧时间去北京,商谈相关事宜。当时的陈舜羌虽说已经在木雕技艺上小有成就,但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重要任务,仍不敢有半点马虎。


    。自13岁跟随父亲学艺以来,陈培臣从未走出过潮州。但陈舜羌却对29岁的陈培臣很有信心。“那个时候我都已经带了3年徒弟,在父亲眼里,我的技艺已经成熟。”陈培臣说,。


    ,是那一个月给陈培臣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每天早上8时前到东门,然后等待警卫通知,进去之后一天都不能出来,一直做到下午6点收工。”陈培臣说。。由于二人技术精湛,原本一个月工期,父子俩半个月就完工。但广东厅里其他的师傅手上的活还没完成,父子俩后半个月就等待其他工人完工一起返回广东。


    ,陈培臣是“给父亲做绿叶”,但第二次陈培臣就是“主角”了。这个时候的陈培臣已经是潮州木雕代表性人物之一。2000年,陈培臣在广州美术学院的一名友人告诉陈培臣,。


      这一次并不是简单地对原有的雕饰进行修葺,而是要重新设计一件全新作品。“我们先画出图纸,然后有专门的人对图纸进行反复审阅。。


      《岭南佳果》是一件双面通雕作品,在高1.2米、宽1.2米、厚仅10厘米的木头上雕出了芭蕉树、木瓜树、荔枝树、菠萝树和飞鸟等等,充满浓郁的南国风情。,。


    “超越父亲的《蟹篓》”


      潮州临海,世代百姓多靠海生活,海里的虾蟹逐渐成为潮州人的文化象征之一,这种文化也自然延伸到潮州木雕上。很多百姓喜欢在自己房屋梁上刻虾蟹篓。如今说起潮州木雕,当中的一绝即是虾蟹篓。篓即鱼篓,渔民打渔时基本工具之一。虾蟹篓则是将一根木头雕刻成篓状,雕出螃蟹龙虾在鱼篓内外爬行的情状,犹如它们刚被捕捞上岸时四处逃窜的场景,也有表现虾蟹斗横的木雕,都栩栩如生。


      陈舜羌在学徒时,从师父张鉴轩那继承了雕刻虾蟹篓的本领。1957年,陈舜羌和师父张鉴轩合作,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生平第一个立体通雕《蟹篓》。陈舜羌将这件作品送至莫斯科参加国际造型艺术展览,从莫斯科捧回了一个国际大奖。


      27岁的陈培臣从中嗅到了潮州木雕新的发展方向——虾蟹篓可以从房屋梁上的装饰品变成四面可观的艺术品。陈舜羌与陈培臣父子俩便开始钻研虾蟹篓,自那以后,虾蟹篓也成为了陈家的拳头作品。


      陈培臣脑子活,不时思考着如何超越父亲的《蟹篓》。“那件作品小一点,只有一个蟹篓和七八只螃蟹,我当时就在想,可以雕出更多的虾蟹吗?”陈培臣说。但更多的虾蟹意味着需要更大的木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培臣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木材。


      1998年一天,一名木材店老板给陈培臣打来电话,说店里新来了四根大木头,邀请陈培臣去看一下。陈培臣赶到店里,四根粗壮的大木头齐整地摆成一排,粗略估算,都是2米左右长、直径1米左右的原木,正是理想的木雕材料。


      陈培臣如获至宝,利用一根高达2.2米、直径0.8米的原木创作了一件《龙虾蟹篓》。陈培臣在原木上雕出了两个蟹篓,蟹篓之间雕出一根逼真的绳子相连。虾蟹个头不一,或大而勇猛,或小而有趣,其间镶嵌着浪花滚滚,宛如海面上一群虾蟹正跃上海岸。有用心者数了数虾蟹的个数,竟然有18只龙虾、28只螃蟹。


      如此巨大的龙虾蟹篓,篓内部的水族虾蟹的雕刻很考验功力,需要用超长的刀具透过外部的空隙进行雕刻,还要在力度和技巧上把握得极佳才能保证作品的完整。这件作品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告完成,2011年一问世便获得了广东省首届工艺名家名作展金奖。


    想让孙子写本木雕的书


      陈培臣的老家在潮州意溪。这里有远近闻名的木雕村,也是“潮州木雕之乡”。从清末的木雕大师张愚开始,意溪莲上乡人中间走出了多位木雕大师,潮州木雕因此兴旺。


      陈培臣13岁离开家乡,来到潮州城里跟父亲做学徒。但陈培臣在念书上没什么天分,上了三年小学都是在一年级。“那个年代只要有手艺就能吃饱饭。”陈培臣现在却不这么想,市场经济大潮将传统的手艺推进商业化洪流中,如果只有手艺却不懂得商业推广和包装,自己的木雕作品很难在市场上打响知名度。


      这也是潮州木雕面临的一个窘态。近些年来,虽然潮州木雕逐渐受重视,但实际上它仍没有像传统工艺品一样走进普通百姓家庭。“一般都是一些企业或者祠堂装修的时候会摆一些木雕,但一般老百姓家里很少买这些东西。”陈培臣认为,除了市场推广不够,更大的问题在于传统木雕艺人多是学徒制出身,在雕刻上是大师,但是在现代美术造诣上却可能是个“小学生”。


      “很多客户的需求都是定制的,都是想出一张设计图,然后再慢慢修改,最后再雕出来。”但设计图纸这件事可难倒了陈培臣。说到这一段时,陈培臣起身去找了一张白纸,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勾勒几笔,出来一个有点抽象的图样。“你看得出来这是什么吗?”陈培臣问记者。


      记者仔细辨认了一会,仍是没有看出是什么,只能尴尬地摇头。“这是一只狮子,这是狮子的前肢,这是后肢。”陈培臣笑一笑说。直到如今,画设计图仍然是陈培臣的软肋。


      陈培臣与儿子陈树东不断吸收新的思维。陈树东是陈家第三代传人,12月他还将带着潮州木雕作品远赴新加坡参加交流。陈树东如今全面打理陈家的木雕事业,但他的儿子却没有再继承手艺。


      陈培臣执意让孙子多念书,于是送他去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陈培臣计划孙子学成之后,由他口述,孙子整理,将潮州木雕的历史、技艺记载下来,以这种方式让潮州木雕流传。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制度,陈培臣也尝试与高校合作。2014年3月,陈培臣大师工作室落户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木雕技艺传承的新模式。陈培臣也有些忧虑,年轻人是否愿意沉下心来学习个10年?但陈培臣还是愿意有多种尝试,为潮州木雕培养更多的继承人。


    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搜索微信号

    WMGuangDong

    感谢您对文明广东

    官方微信的支持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   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