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从和文化看故宫三和殿
  • 从和文化看故宫三和殿
  • 2020-10-07 15:04:01
  • 故宫三和殿“和”字来源与解释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被称为故宫三大殿,殿名均有一个“和”字。

    和文化角度来“和”就是指“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礼之用,和为贵”、“保和、中和、太和”、“和而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的本质的追求和实践,并凝练成一种和文化。

        什么是和?《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中华和文化源远流长,和字最早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    

    儒家学派奠基人柳下惠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后来成了儒家代表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儒家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

    这里的“和”就是指合一,尤其指君临一切的帝王,生活在天地之间,凌驾万物之上,不受情感支配,要不偏不倚,不过也不及,让万事万物,甚至人的主观世界各得其所;礼、乐、刑、政要“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要“和”;冬夏春秋、鸟兽虫鱼、草木花卉、稻黍芊粮......总之,天地万物都要“和”。如果不“和”就会失去平衡,导致紊乱,也就不能各得其所,更无力让自然和社会按其应有的形态和规律存在并发展下去。

    关于“和”的观念,其他学派也有评论,如“阴阳不及和”、“天地之气莫大于和”等等。由此可见,古代把“和”看作是一种理的境界。

    故宫的三大殿就是以和而命名。

    三大殿是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皇帝行使权力或者盛典时用的宫殿。太和殿三大殿中最大的殿,中和殿最小。三大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体现了中华和文化的精髓,主要有以下特点:平面布局以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塮、亭轩、门阙等建筑。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宫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 绿

    一、太和殿

    简介: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分,是故宫的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 5 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倚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的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作用:简介: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分,是故宫的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 5 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的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修缮: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太和殿从 2006 年开始“封闭式”的大修。 经过 2 年的大修,直到 2008 年 7 月中旬,太和殿才重新出现在游客的眼中。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内部结构:太和殿面阔 11 间, 进深 5 间,建筑面积 2377.00 ㎡,高 26.92m,连同台基通高 28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 3.40m、重约 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 10 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 6 根直径 1.00m 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高约 2 米的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九龙宝座用楠木雕龙、髹金而成,“须弥座”式,为皇帝的御座。九条龙,昂首矫躯,大有跃然腾空之势,极为精美生动。一对宝象,用铜胎珐琅镶嵌宝石制成。象征着有高大威严,稳如泰山之势。轩辕镜装设于殿顶天花板的中部,是个饰有蟠龙”藻文”的井形建筑,称为藻井。,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即为轩辕镜。

    外部结构:现存建筑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重建,建在高约 2 米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围绕石栏,有云龙云凤望柱 1488 根,前后各有 3 座石阶,中间石阶以巨大的石料雕刻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面阔 11 间,进深 5 间,重檐庑殿顶,高 28 米,宽约 63 米,面积 2377 平方米。殿内有奶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殿前的二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双龙下面的山海图案乃象征江山永固。

    二、中和殿

    简介: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上去太和殿大典之后休息的地方。

    建筑特征: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 3 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 580 ㎡。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 12 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 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门窗的形制则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整体设计:中和殿高 29 米,平面呈方形,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

    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它的面积是三大殿中最小的。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

    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口。下雨时,排水头一起喷水,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观。辛亥革命后,清逊帝仍居后宫。,以三大殿为宫殿,对内外装潢有所改动。其中写有殿名的匾额上面的满文被凿去。

    内部设计:中和殿正中设有宝座,两旁陈列着两个肩舆。所谓的肩舆是皇帝乘坐的轿子中的一种,主要供皇帝在紫禁城内活动使用。历史功能: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 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三、保和殿

    殿内构造:保和殿面阔 9 间,进深 5 间(含前廊 1 间),建筑面积 1240.00㎡,高 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 9 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殿外构造:1)云龙石雕: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十六米五七,宽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为二百五十吨。原明朝雕刻,清朝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在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它们的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云龙石雕的石料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到北京需要民夫万人以上,用旱船拽运的办法拖运。为此,沿途每里凿井一口,以供民夫饮水之用。从房山到北京一百多里路,拖运时间用了将近一个月。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却也显示出了劳动者的才能和智慧。

    2)千龙吐水:千龙是指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千龙吐水 的壮观景象出自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层台基。“三台”面积约为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每层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名为地袱。地袱之间立有望柱,望柱之间安设栏板。在它们之下,都凿有排水孔道。 每个望柱下面伸出一个石雕龙头,整个“三台”,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除每层台基折角的角顶伸出的龙头外,其他龙头的两唇之间都钻有圆孔,与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由于台面的设计是中间高于周边,每当雨天,落在“三台”台面上的雨水自然就都流向地势底的四周,于是便从龙口中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奇观。

    宫殿用途: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

     

    “和文化”与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主题、宏大叙事。“和合思想”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灵魂与瑰宝, “和文化”与“中国梦”之间有着悠远的传承与深刻的关联。今天,我们沿着“和文化”这条主线,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和合哲学的学术深度,对“中国梦”这个重大范畴进行深入研究、深刻阐释。这样的探讨。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国际传播体系、争取国际话语主动权,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和

    弘扬“和”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今天在构建和谐文化时,我们要辩证从中华传统的和谐思想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突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此可以证明中华的传统文化打下了深深的和谐烙印"这一和谐印最突出的就显现在我国北方古民居建筑上,北方的古民居建筑历史悠久既保持有中国建筑的传统特征又注意因地制宜,为了适应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特殊条件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风格,总的说来有以下特点如:平面布局、造型体系、院落组合、细部装修、飞檐翘脊、柱高梁粗、墙后宅深等建筑特点。这些建筑特点有机的融合到民间建筑中不仅体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氛围,而且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仍然被承袭运用。


    看完本文进一步了解和文化请看一下文章:

    展氏和文化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展氏和文化的主要内容

    展氏和文化的现实意义

    和圣文化需要传播,需要关注,

    和圣文化的传播实际是一个中华民族的大事!

    希望大家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和圣后裔的你更应当大力宣传!

          述说自己的想法吧!关注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