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清明节
  • 清明节
  • 2023-06-05 09:59:46




  •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学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借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



         《历书》有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兰州人的清明节


           兰州清明节时, 兰州的气候渐渐温和, 草儿发芽,气候温和。 这个时间的清明节 正是兰州人开始准备上坟扫墓,外出踏青的好时候。据《清明墓祭》中这样描述:清明扫墓节,遗俗在阿乡。宿草晨添土,野餐风送乡。纸焚追远意,蔬荐及时芳。嘉木当春桓,还宜近垄旁。解放后,人民政府倡导清明前后植树造林,兰州市民在南北两山植树,担水背冰浇灌,蔚然成风。 


          

           另据史料记载,清代的时候,每到清明时,兰州各界民众将城隍庙里的城隍爷 木雕像,抬到安定门外龙尾山下历坛的城隍行宫,兰州知府、皋兰知 县等设馔致祭,士民共同祭拜,这种被称为“春祭”的风俗自清代后一 直流行至民国初。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致谢!)


    关注我:xjzg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