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艺术:世界上最雄伟的木雕千手观音出自谁手?
  • 艺术:世界上最雄伟的木雕千手观音出自谁手?
  • 2022-05-02 09:29:03
  • 核心提示:《广东艺道》是丛书《地道广东》其中的一本,该丛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读者纷纷赞赏,成为抢手书。该丛书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我省文化“走出去”项目,是向外宣传好广东文化,使境外机构和大众、广大海外侨胞、华人,从传统和现实、物质和精神多维度地了解、认识广东。


    在《广东艺道》中巧哥哥着墨写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辜柳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辜柳希,,其艺术独领风骚,在泰国也可看到辜大师的雄伟作品,那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雕千手观音(之一作了具体介绍)。


    潮州木雕是一项中国民间雕刻艺术,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又称潮州金漆木雕。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据遗物考证唐宋时期即已存在。由于木雕作品工艺精湛、玲珑剔透、金碧生辉、富丽堂皇,因而深受广大东南亚地区的华裔所喜爱,其精美的艺术魅力名扬世界。

    潮州木雕古韵十足的诗(之二)

    做过木匠的人都知道,木匠师傅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大木,一种小木。大木是竖柱架梁建房子的木匠,小木是打床装柜做家具的木匠。既会做大木,又会做小木,那是活儿超群的好木匠。木雕艺人也如此,能做大型木雕,不一定能做好小型木雕,能做好大型木雕,又能把能小型木雕做得精雕细琢,无疑是高手,然而,辜柳希就是这样一位民间高手艺人。他能做12.8米巨型佛像,也能雕出几十公分的多层

    辜柳希说,在潮州木雕诸多品类中,立体虾蟹可说是潮州木雕艺术中的精华,说它是雕刻界的一绝。1957年,著名艺人张监轩和陈舜羌创作的“蟹篓”汲取了清代遗物“蟹篓”的长处,大胆创新,表现竹篓内外姿态各异的螃蟹,竹篓雕刻玲珑剔透,四面都可观赏。本世纪以来,潮州木雕艺人的才智得到了前所未有发挥,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辜柳希、陈培臣、李得浓等为代表的木雕艺人,创作了巧夺天工惟妙惟肖各种龙虾蟹篓。在众多龙虾蟹篓中,辜柳希的作品尤其突出,不仅仅是他的木雕艺术精湛,而是他在木材采用上打破历史的惯例,不再只用樟木几种软木材,而是用昂贵、更坚硬的小叶紫檀、红檀、黄花梨等。在创作龙虾蟹篓作品,首先要画创作稿,然后把木头削成粗坯,再精雕细刻,小刀要伸进“”里雕龙蟹和螃蟹,更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如果不慎雕断一条篾条和一根龙虾须,则前功尽废,其难度不言而喻。很显然,软木易雕成,而硬木就难雕。小叶紫檀是木材中最坚硬的一种,但辜柳希却要迎难而上,就要在坚硬的木材中雕出优秀的作品来。辜柳希告诉我,软木材与硬木材不但刀具不一样,刀功也不一样,下刀是很讲究的,硬木材用的是小半弧刀,且只能用耐用的钢来做刀口材料,刀太大,一凿用力打了下去,就可能拔不出来而损坏作品,只能用这小半弧刀一点一点地雕刻,所以用硬木材来创作作品,花的精力和时间就显然要多的多。但要创作有个性、价值更大的作品,就要在主题上、木材的贵重和硬度上做文章。

    那是2003年,辜柳希开始尝试用硬木来雕刻作品,用原来雕樟木的刀具,不仅刀具大多损坏,而且速度慢,难以雕出精品来。于是辜柳希大胆创新,从刀具入手,刀口太宽,不仅用不上力,而且刀刃易缺或打折断,刀口由此不得不改小。经过反复地试验,逐步摸索到雕刻硬木的技巧与方法后,才敢用硬木雕刻多层次的龙虾蟹篓。从软木到硬木,看似只是材质的小小改变,其实牵涉到一系列工艺、工具的改进。辜柳希这样说:“传统的刻刀碰上硬木,一打就断,最后到钢厂专门购买了韧性好、不易脆裂的特种钢,贴在刻刀的刀面上才得以创作。”工具的改良和刀法上的创新固然很重要,但熟悉每种木头的特性,纹理走向也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对这些了如指掌,雕刻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辜柳希指着一块高两米多的小叶紫檀木对我说:“没有20年以上功力的艺人,看到这样的高档硬木,都不敢随意下刀的。”


    高度达1米的紫檀木《双层龙虾蟹篓》,是他首次把传统工艺与高档硬木完美结合的代表作。两个篓一圆一扁、搭配和谐,8只龙虾23只螃蟹活跃于筐篓内外,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再辅以浪花托底、水草依傍更加丰富了整体。作品在物象的刻划上更强调彼此的呼应和动与静的对比,尽显自然生动,玲珑剔透,四面可观的艺术效果。“龙虾蟹篓”为潮州木雕的典型代表,是镂空圆雕的最好体现,加上紫檀木千年不腐,色泽古朴典雅的特点,更让收藏者爱不释手。由于作品布局自然、大气,创意独特、工艺精湛,加上材料的高贵,使得整个作品显得更加富丽堂皇。紫檀木《双层龙虾蟹篓》在构图造型和立意上,都沿袭了辜柳希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的时间历时近九个月。

    之后他创作了红檀木《龙虾蟹屏》、红檀木16寸《蟹篓》、小叶紫檀《宣炉罩》等一大批硬木作品,其中红檀木《龙虾蟹屏》和红檀木16寸《蟹篓》,2004年11月被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辜柳希的作品讲究画面的美感,蕴藏着中国画的精粹,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雕刻一件作品,他往往先叫画家画国画,但国画与雕刻作品又不一样,比如他的《松竹画》似画,但却有木雕语言,所以他的红檀木《龙虾蟹屏》粗放雅逸,且木韵沉厚;通雕挂屏《穆桂英挂帅》,厚重凝练,且古朴大方。通雕挂屏《穆桂英挂帅》通过木雕语言,突出地表现人物的特征,从而巧妙地重现了穆桂英御敌征战的生动画面。作品层次丰富、立体感强,艺术独到,让人感到别具一格,新颖生动。

    2005年辜柳希送了小叶紫檀《宣炉罩》、红檀《双层龙虾蟹篓》、金漆屏雕《穆桂英挂帅》三件作品参加第39届全国“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奖赛,红檀木《双层龙虾蟹篓》获金奖,小叶紫檀《宣炉罩》获得银奖,金漆屏雕《穆桂英挂帅》获优秀作品奖,三件作品同时获奖实属罕见。专家说,100多年来,还是第一次发现用小叶紫檀、红檀这样的硬木雕如此高难度的木雕作品。自从这次评奖后,辜柳希的荣誉是接踵而至。次年,他送展的樟木挂屏《丹凤朝阳》和《三英战吕布》又分获第40届全国“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和第二届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辜柳希从没有获过奖,到获得的各类全国性金奖就有16项,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中国国际文博会特别金奖、中国国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等;从没有评过任何职称,到成为高级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传承人、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等;这些奖项、职称与荣誉,前后他只用了7年的时间,也就是他从2005年至2012年之间。

    李白诗曰:“十年磨一剑”,这是成功者才具备的一种良好心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些艺术家急功近利,总幻想着走捷径和不劳而获,孰不知道这种心态是极其有害的,往往会阻碍他们的成功,让他们为成功付出更大的代价。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功者,都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才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的。辜柳希在2005年之前的30多年木雕生涯中,他甘愿寂寞,一心一意做艺术。很显然,在这短短的7年中,能获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是因为之前长期默默奋斗结果苏轼存《稼说送张琥》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辜柳希成功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而耐人寻味的道理: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静下心来日积月累的积蓄力量,才能够“绳锯木断,滴水穿石”。


    蔷薇水蘸檀心紫,南燕归时更寂寥。是那寂寞的木雕之刀凿写下了寂寞的词,还是寂寞的词在鼓舞着寂寞的你?这个只有辜柳希自己知道。艺术不仅仅是依靠天赋来实现,苦心孤诣、冷暖自知,不断积累、境界独高是艺术家的精神所在,艺术,就是一种在寂寞中寻求热闹的人生趣味。其实辜柳希30多年的默默耕耘,最终的回答是“寂寞如花”。那些奖项和荣誉难道不是一朵朵美丽之花?!

    品尽寂寞、甘苦后酿成的单纯,深、广、博、美。从辜柳希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潮州木雕的技艺特色,其手法精细,刀法紧凑,刀刀相邻,且变化多端,多中仍然有序,有节奏感的美。

    在辜柳希的创作室还保留着这些证件:贴金浮雕《清明上河图》(720cm×280cm),;几件1米高的香木《双层龙虾蟹篓》,被国家;小叶紫檀《宣炉罩》被认定为广东省第一批工艺美术精品;这些作品还被中国工艺精品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樟木1米《双层龙虾蟹篓》,被广东省外事办认定为赠外国元首礼品(韩国);黄香木1米《双层龙虾蟹篓》被广东省外事办认定为赠外国元首礼品(澳大利亚)……

    说起他的木雕作为国礼,辜柳希给我讲起了他的“不懂得经营自己”的故事,那是2006年,,而此时,辜柳希还无任何职称和荣誉称号,竟然连助理美术师也不是。,市委领导跑到了他的木雕厂去视察,这位领导问辜柳希是什么职称,是不是国家级大师?当辜柳希告诉他,他一无职称,二无荣誉称号。来的人都惊奇地看着他,这怎么可能?那么,他的作品又是如何被选上国礼的?其实辜柳希在北京参加39届全国“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奖赛,三件作品同时获奖便一鸣惊人,而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大多远销海外,在国际市场早享有声誉。

    这位领导听后笑了,他拍着老辜的肩膀说:“默默奋斗的精神固然可佳,但门面还是要装饰的。要是有人问这国礼是哪位大师创作的?我能回答说,他不是大师,没有职称的人创作的?”说得辜柳希顿时低下了头。领导的好心奉劝,辜柳希怎能不听呢?也就是从这时起,辜柳希才开始申报职称,参加大师的评选。让辜柳希欣慰的是有人用几十年努力办的事,他却只用7年的时间。


    摘自花城出版社的《广东艺道》


    要看洪巧俊更多精彩而犀利的文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或扫下面的二维码



    洪巧俊:知名杂文家、时评家、艺术评论家,被权威报刊称为“当今有成就、有影响,特别是正值创作黄金时期的杂文(时评)家”。获“新华网十大优秀评论员”、“中国优秀网络评论员”、“广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等称号,。在新浪网“观察家”、知音“名家”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2003年至2014年每年都有杂文选于年度最佳杂文,是当今在全国写三农时评、杂文最多的人,被誉为“三农杂文第一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主编的《时论中国》称“知名三农研究学者”。

    联系邮箱hqjchaozhou7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