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成龙点赞重庆一家民间博物馆,江小妹带您揭秘……
  • 成龙点赞重庆一家民间博物馆,江小妹带您揭秘……
  • 2021-07-11 11:01:57
  • 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翻开老城重庆的文化,每一页都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光芒。一座座巴渝建筑,记录着定格的生活,更承载着流逝的记忆。

     前不久,国际功夫巨星成龙现身重庆璧山一家博物馆游玩,观赏巴渝古建筑并呼吁大家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江小妹听说,成龙参观过的这家博物馆,珍藏着大量巴渝时期的文化藏品,而大部分藏品还将在不久后“亮相”位于两江新区的龙盛新城。是不是超级期待呢?快跟着江小妹走进它吧!

    1分钟了解大圆祥博物馆


    成龙空降大圆祥博物馆


    说起成龙,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国际巨星,却少有人知道他对中国古建筑也情有独钟且颇有研究。

    慕名寻访“巴渝民居”

    此次成龙大哥慕名前往的博物馆正是收藏巴渝民居宅院的地方,是中国西南地区古建筑收藏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成龙大哥一行慕名前来参观,并在重庆大圆祥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开始逐渐了解这座中国最大的巴渝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江小妹打探到,迄今为止,璧山这家博物馆收藏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巴渝古建筑木雕、石雕藏品数万件,足以恢复上百座古民居院落,被称为中国唯一的”重庆祖屋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巴渝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高兴地现场吟诗

    博物馆工作人员透露,馆内各种分类编号的藏品布置规整、井井有条,让成龙大哥叹服并表示:“真的是大开眼界。”在寻根堂(祖宗牌位馆),成龙大哥欣喜的发现了他的姓氏祖宗,并虔诚叩首敬拜。

    另外,古代工匠常将诗句化成娟丽的图案刻入窗花之中,看到兴起之处,成龙大哥更是用粤语吟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参观时,成龙大哥还抱佛手,寓意福寿安康!摸福星,祈祷万事如意!在”千手观音”前,成龙大哥更是久久驻立。看到后来,素来沉稳的成龙大哥已淡定不能,以呆萌多变的拍照姿势不断拍照留念。

    在近两个小时的参观中,成龙大哥连连感叹:今天真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没想到重庆璧山居然还有这么一座海量收藏巴渝古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并对大圆祥博物馆的藏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江小妹揭秘大圆祥博物馆

    究竟让成龙大哥都着迷的大圆祥博物馆,藏着多少”秘密”呢?江小妹这就带大家去揭秘——

    其实,让成龙大哥流连忘返的博物馆就隐藏在璧山健龙镇的山林中,这里是由倒闭的璧山瓷厂改建而成的博物馆。

    藏品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江小妹听说,经重庆市文化委、,2013年4月,”重庆大圆祥博物馆”正式成立。


       这是巴渝地区一家集明清木雕、石雕、民俗,红色收藏和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博物馆,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古建收藏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哦!

    一走进博物馆,会发现这里利用原来工厂的五大车间分布,主要分为佛像、石雕艺术品、匾额、建筑木、家具木雕等几大类。每一个偌大的车间里,都层层叠叠的”堆”满了各种精美的藏品。

    迄今为止,大圆祥博物馆收藏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巴渝古建筑木雕、石雕藏品数万件,足以恢复上百座古民居院落,被称为中国唯一的”重庆祖屋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巴渝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馆藏文物多达数万件

    江小妹打探到,博物馆馆区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数万件。为西南地区规模罕见、藏品丰富的私人收藏。

    其中有明清时期的古门、窗、家具等古代木雕艺术精品数以万件,出自清代中晚期富贵人家用于住宅室内装饰的字板数千张,各种宗教造像数千余尊,各种匾额、古床、桌椅、神龛、神位等上万件,各种石像、石墩、石板、石狮、石窗、石柱等数千件!

    (木雕家具馆)

    匾额“丕振家声” 清代

    彩绘石雕 清代

    床1

    床2

    床3

    床4

    床5

    床6

    福字石窗 清代

    供桌 清代

    门楣 清代


    木雕“百仙贺寿” 清代

    木雕“福寿” 清代

    木雕窗花 清代

    木雕汉字 清代

    木雕云墩 清代

    木头上的敦煌——彩绘门神 清代

    石雕 福禄寿三星 清代

    石雕造像2 清代

    石雕中的“福文化” 清代

    泰山石敢当 清代

    木雕 百寿窗

    楹联 清代

    不得不说,这些藏品可以打造出上百个古色古香的古宅大院,亦能打造出集文化艺术品交易、餐饮、休闲娱乐、旅游住宿等为一体的巴渝风貌街区和特色旅游景区,还能打造若干分主题的古建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为巴蜀文化的传承及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坚实的基础。

    贴心的江小妹还给大家附上了大圆祥博物馆的地址~

    地址

    重庆·璧山区健龙镇龙江新石村5社(原璧山天福碗厂)

    自驾

    高德地图导航”重庆大圆祥博物馆”,即可到达。(详询13527522888)

    公交路线

    璧山801路公交车——来凤医院门口(转乘至健龙班车)——大圆祥博物馆(过翰林山庄后,前行约四公里即到)

    巴渝建筑不止“吊脚楼”

    看完藏品丰富的大圆祥博物馆,你是否对巴渝的特色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江小妹打探到,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殷周时期就有先民生活在长江上游,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孕育于长江流域的巴渝文化,历史悠久、绚丽多彩,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巴渝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而说到巴渝特色建筑民居,你是否能想到以下这些呢?

    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

    (重庆洪崖洞)

    (陈景琦作品《清末的朝天门》)

    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

    (秀山海洋乡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是巴渝的文化遗产。如今,吊脚楼作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是繁华城市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祠堂

    重庆地区祠庙建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用于祭祀自然神祗的坛庙,如城隍庙;用于祭祀各类人文神祗的祠庙,如孔庙;民间祭祀祖先的家族祠堂,也就是宗祠。

    (江津区塘河镇孙家祠堂)

    目前,重庆尚存的宗祠还遍布很多区县,比如云阳彭氏宗祠、万州司南祠、酉阳陈氏祠堂、南川王氏祠堂、璧山林氏宗祠、忠县秦家上祠堂等。

    (云阳县凤鸣镇彭氏宗祠)

    (忠县洋渡镇秦家上祠堂)

    碉堡

    现今散布在川东岭谷之间的巴渝碉楼,经历明清之后造型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巴渝碉楼产生源自远古时代的战争需要,作为一个单独的军事防御体,碉楼又在空间和结构上保持者与住宅的独立,灵巧生动的风格别具特色。

    (巴南石龙镇杨氏庄园的碉楼)

    其实,巴渝建筑不止有“吊脚楼”,

    重庆乡土建筑研究专家何智亚先生用

    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16个字概括了巴渝建筑风格的特征哦。


    巴渝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源于三个因素?

    一是重庆江水环抱、山势起伏的地形环境和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决定了巴渝建筑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充分利用空间的特色,而潮湿多雨的气候又让乡土民居一般采用较大的出檐尺度,形成阴凉避雨的室外空间。具体体现为退坡、吊脚、筑台、靠岩、重叠、出挑、出檐等建筑特征。

    (磁器口)

    (丰都县董家镇杜宜清庄园)

    二是外来移民文化对巴渝建筑的影响不可低估。重庆历史上经历了7次大规模移民,几百年交流融合,移民原发地丰富的建筑风格流派为巴渝建筑风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涪陵区青羊镇陈万宝庄园)

    (涪陵瞿九酬客家土楼)

    三是西方文化的进入和影响。从明末开始,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探险家、商人大量进入重庆,建造了数量众多的西式风格建筑。与此同时,重庆近现代到西方留学者众,他们也带回了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和美学意境,并在建造房屋时付诸实践。

    (南滨路法国水师兵营)

    (南川水江镇蒿芝湾洋楼)

    (江津区支坪镇马家洋房)


    如何判断民居的建筑始祖原籍?

    一看风火山墙,二看拱廊窗花。

    何智亚说,巴渝本土民居朴素简洁,构件装饰拙朴单调,一般没有造型各异的风火山墙。而外地移民建造的民居将重檐式、观音兜、涡耳形等各式漂亮显目的风火山墙带入巴渝建筑之中;房屋构建装饰也更为精美艳丽,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彩绘及瓷片装饰更加多姿多彩。

    (龚滩古镇)

    (江津区塘河镇石龙门庄园)

    因此,从传统民居的风火山墙式样,大致就可以判断出房屋建造始祖的移民原籍。如弧形风火墙,民间称猫拱背、观音兜,一般由湖广移民建造;而重檐风火墙,民间称马头墙,则属江西、安徽一带的移民风格。

    (万州罗田镇金黄甲大院)

    (潼南双江镇长滩子大院)

    此外,不少乡土建筑在拱廊、尖顶、透窗、窗花、门楣、老虎窗、壁炉、烟囱、浮雕等部位带有明显西式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云阳桑坪邓家老屋,雄伟的门楼和山墙)

    民居上乘之作为何多出自乡村士绅望族?

    在对乡土建筑的考察中,何智亚还发现一个人们所忽略但又极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历代杰出人物、名人志士多出自乡村士绅望族家庭。

    (走马周家大院)

    何智亚认为,中国乡间士绅望族大多重视教育,对子女在国学诗赋、琴棋书画、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非常严格,他们的文化追求、艺术品位、道德修养也反映在所建造的房屋中。

    (渝中区望龙门街道谢家大院)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特殊的山水环境,巴渝人勤劳勇敢的创造精神,丰富的营造理念,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渝建筑文化。保护城市的文脉,方能留下历史文化记忆,使它们得以再生和延续传承,江小妹期待大家都能参与其中哦。

    (素材综合于:《重庆民居》、大圆祥博物馆、新华网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编:张黎 | 副总编:杜术林

    主编:张科 | 责编:张雅兰 | 编辑:张婷婷

    两江新区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