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潮州,一座很“细”的城市
  • 潮州,一座很“细”的城市
  • 2020-11-25 12:18:24
  • 【潮汕圈-向世界报道潮汕】

    速读

     衣食住行中,衣、行,此两件体现不了潮州人的区域特色,没有地方文化的特有印记。“大白鲨”也好,“奔驰”、“宝马”也罢,服饰如过去的“乔琪”、“喇叭裤”等,虽“潮流”,却与“潮味”无关。

      相比大都市的“快节奏”,慢生活,是潮州人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是潮州人“精细”的生活品质所决定的。


      潮州,是一座很“潮”的城市。


      几年前,潮籍著名作家雷铎在一篇文章中就写出对潮州总体的感觉和评价。


      上世纪80年代,潮州人代步的多是“凤凰”牌自行车,这在当时是奢侈品;90年代中期,摩托车取代自行车,又多是“大白鲨”等名牌;2000年以后,小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街上“奔驰”、“宝马”并不鲜见。雷铎说,“这是一种虚荣”,“也是一种考究”。真是一言中的!“虚荣”为表,“考究”却是一种内涵,也就是文化内涵。有文化,则,“虚荣”就不再显得轻浮浅薄了。


      衣食住行中,衣、行,此两件体现不了潮州人的区域特色,没有地方文化的特有印记。“大白鲨”也好,“奔驰”、“宝马”也罢,服饰如过去的“乔琪”、“喇叭裤”等,虽“潮流”,却与“潮味”无关。


      惟“食”与“住”,此两件,却实实在在,淋漓尽致把“潮味”推向极致。


      潮州的“食文化”和“建筑文化”跟“衣”、“行”体现的“潮流”不同,更确切地说,凸显的是一种潮式的“精细”文化。

      潮州自来人多地少,潮州人养成“精耕细作”的风格,锻造了“精巧玲珑”的品质,因此赢得“耕田如绣花”的美誉。也许有人对此并不认同,说就几分薄田,任你怎样精耕细作,能比别人多出几倍的收获?话虽实际,却一点不解风情。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潮州就这么个弹丸之地,总不能像广袤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一样,任你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吧?


      在舞台上跳芭蕾, 婀娜多姿,自然惬意;倘若只能在圆桌上跳芭蕾,你敢“踮”起脚尖,并跳出优美的舞姿,难道不显出难度和可贵?


      因地制宜,是一种精明,不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是一种“精细”。


      “潮州厝,皇宫起”,听着有点吓人。潮州的房屋,过去以至现在,少有摩天大楼,却有皇家气派!这恐怕是对潮州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最好概括和最高褒奖了。


      潮州厝,所谓“皇宫起”,传说来自“假国舅”陈北科对皇帝下的套,后来陈北科回到家乡,依皇帝的“金口”,按京城“四合院”的格式建造民宅。“四点金”或“下山虎” 其规模根本不可能跟皇宫媲美,甚至没京城四合院的建造规模。但注重豪华、典雅的装饰,精细、精巧,精致。


      别的不说,单说潮安彩塘镇的“从熙公祠”,其门楼肚的石雕就精细得让人震撼,叹为观止。


      从熙公祠的建筑石雕中以门厅石门肚上“鱼耕樵读”和“士农工商”两屏石雕最为出名。据说当年赠建者陈旭年请了两班石雕艺人,精心雕刻这两屏石门肚屏雕。两班师傅日夜精雕细凿,对决pk。“士农工商”石雕里有“牧童放牛”的场面,一个戴着葵笠的牧童伏在牛背上,手里系着两股绳索,细如牙签,绳子的纹理质感十分精细。由于石材性脆,不易精雕。经过多位师傅研究,改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法,才把牛绳雕刻成功。


      “一条牛索”,尚且细微入至,精益求精。可见,潮州人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细程度,简直把每件事情都当成一种“精神创作”,非精巧,无以抵达精神质地。


      “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百鸟朝凤”、“龙船宅”。


      看潮州人给不同格局的建筑物的命名,就可以看出一种精神质地,文化内涵的考究。


      潮州小食大特色。潮州小食,是潮州饮食文化的最大亮点,特色也是在“小”字做文章。


      单说潮州手锤牛肉丸。雷铎说作家金敬迈对潮菜情有独钟,他说:我试过,一颗潮州牛肉丸,摔到地上弹跳28次才停下来。能把牛肉丸做成“乒乓球”的,不就是“优秀民族”么?


      随着科技的发达,手捶牛肉丸因为过于繁琐,效率慢,钱来的不快,有的经营者改用机械代替手工。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嘴也叼,三五成群慕名前来吃潮州牛肉丸,就算贵点,也一定要吃上手捶的,那个柔韧劲,那个香入骨髓的味道,不是机械所能代替,所能比拟的。因而,一些会做生意的,不愿砸了手捶牛肉丸“老字号”的招牌,繁琐就繁琐,慢工出细活。有了质量,不怕没钱赚。


      吃,考究的是精细;做,自然也需要精细的考究。精细的饮食文化,无时无地不渗透在每个潮州人的日常生活中。


      你看吧,潮绣,潮州手拉壶,潮州木雕,等等,哪一种艺术品种不是响当当,哪一种艺术品是用机械批量生产的?哪一种艺术品不是以奇思妙想,独具匠心,妙手巧制而成的佳构?


      到了潮州,除了“看厝”,吃小食,不品品工夫茶,决不算来过潮州。潮州工夫茶,妙就妙在“工夫”二字——“冲茶”的“工夫”。


      潮州工夫茶讲究冲洒和品味。从热罐烫杯到最后端杯品茶,“寸寸是法”。浇洗茶具要用热水,然后纳茶,纳茶的量一般为茶罐的八成,以保证茶的浓度,即冲出的茶要有“茶色”,更应具“茶味”。茶叶多了,茶太浓;少了,茶太淡。适可、适当,这是一种认真,也是一种细致。


      冲工夫茶的技巧更是五花八门。谚语道“高冲,低洒,淋沫,盖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一招一式,均有名堂,皆有讲究。冲茶是术,品茶是道。这种精细儒雅的茶道,也使潮州工夫茶列入了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工夫茶除了在冲茶技巧上的讲究,喝茶也有讲究,它不像饮料之类的,可以海喝牛饮,只宜慢呷细品。


      潮州工夫茶宜以热水冲,连洗杯都要用滚烫的热水,除了保持洁净卫生,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冲茶“热身”,使茶杯保持热度,冲出来的茶水才热气腾腾,茶味十足。潮州人喝工夫茶,有“哈烧茶”的说法,特别形象生动。茶是“烧”的,一口喝下去,烫嘴。不行,喝茶之前一定要先“哈”,用嘴“哈”几口气,吹去腾腾热气,方才慢呷细品,陶然自得,怡情自乐。


      相比大都市的“快节奏”,慢生活,是潮州人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是潮州人“精细”的生活品质所决定的。


      一句“款款行”,潮州人熟知的口头语,形容的是潮州人走路的姿态。除了有“细步慢走”的意思,更有走路要“端庄,得体”,不慌不忙,心平气和的含意。


      走路,都充满着潮州人精细的品质,隐含着潮州人温和谦恭的智慧,你说,潮州文化的精细不是滴水见大海了么?


    来源:潮州日报 记者 陈树彬

    整理:潮汕圈编辑组


    免责声明

      凡本微信文章注明“来源:***(非潮汕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互联网媒体及其他公众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潮汕圈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不慎侵害的您的相关权益,请留言告知,我们会在7天内审核处理。谢谢。

      在此,感谢一直喜欢和支持潮汕圈的朋友们!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联系潮汕圈。 Eamil: 930326147@qq.com

      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时,你在他们的心里会变得更有价值

      成功,不在于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与多少人分享!



    - - - - - - - - - - - 赞助商提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