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田野的风》|芦苇麦秆居然能作画?东阳这位民间艺术大师厉害了!当田野里的植物长成画....
  • 《田野的风》|芦苇麦秆居然能作画?东阳这位民间艺术大师厉害了!当田野里的植物长成画....
  • 2022-03-10 09:48:31

  • 芦苇画本是河北省白洋淀地区的民间艺术,十多年前,一名东阳人却让它带回东阳,反复研究,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融入本地麦秆,让芦苇麦秆画作在东阳扎根,他就是我市麦秆剪贴传承人胡国良,十多年来,每次参加展会,胡国良的画作总是获得金奖。


       芦苇麦秆作画:当田野里的植物长成画


    一把刻刀,一只电烙铁,一块底板,几片经过加工的苇草和麦秆,只消片刻功夫,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便跃然纸上。在这间挂满画作的工作室里,胡国良现场制作芦苇麦秆画令人啧啧称奇。

    1964年出生于歌山镇西宅村的胡国良,自小就痴迷美术。16岁时,他就给村里的老人画遗像,后来,他的绘画功底被县里的工艺美术企业相中,被聘请去创作彩绘木雕,由此又掌握了造型与色彩方面的功底。

    2002年,在北京从事建筑装潢的胡国良外出闲逛,在工艺品市场上意外地邂逅了芦苇画。

    胡国良:初中毕业我到北京做建筑行业中的设计,装修,装潢这一块,第一次也是偶然看到北京市场上,有一个芦苇画,第一次看到芦苇画这么逼真,我就觉得奇怪,特别感兴趣

    胡国良当时就动起了学做芦苇画的念头,为此,他还专门到白洋淀学习了一个星期。由于白洋淀人对芦苇画实行技艺保密,不能随便收徒,也不准随意传授技艺。但他靠着一腔诚心,打动了对方。

    说是学艺,其实只是简单地了解芦苇画的工艺流程。创作芦苇画,具体而言有十几道工序,包括剖、刨、压、烙、编、烫、雕、贴等,都是纯手工活。它的最大欣赏价值就是芦苇在制作成画面后,不着任何色彩,完全保留其自然色彩,由画面的凹凸起伏体现芦苇的自然光泽。画上那些深浅不一的‘颜色’,都是烫出来的。

    胡国良:一个烫出来的颜色,它是古朴色,再一个烫的颜色是永不褪色的,烫的颜色不会褪色的

    创作芦苇画,最重要的是有美术功底。胡国良告诉记者,经过对芦苇画市场和产地的走访调查,他发现很多从事此艺的民间艺术美术功底并不扎实,一是在造型艺术上欠缺功力,二是对传统中国画的笔法没有掌握。造型决定整体图案的美感,笔法则决定了画作的线条和形象。如果没有学过中国画,笔法就不到位,没有相当的力度,烫起画来抖抖索索,线条不流畅。了解到同业者的两大缺陷后,胡国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2007年,胡国良正式在老家创办了芦苇画加工作坊,同年进驻中国木雕城销售。与此同时,胡国良着手改进生产工艺。他把芦苇画的制作流程分解成多道工序,每个工人掌握其中的一道流程,形成“流水线”作业模式。

    胡国良:要是自己单独做一幅画特别麻烦,剪,烫,一个人做特别麻烦,所以我后来找了几个人,开始一项一项教他们,流水线,这样做起来速度也快一点,一个是剪毛,一个是烫,再一个打磨,像芦苇本身皮厚,需要打磨,专门有人剖开,打磨,完了就是压,烫

    他用了将近3年时间,研制出两台机器,一台用于开片和压片,另一台用于打磨。

    胡国良:压芦苇,压麦秆这些都是自己组装的,包括烫的机器,都是自己组装的,稳压器,调压器

    生产工艺的改进仅是为解放人力、增加产量提供了可能,而市场上最缺的并不是量,却是质,就是创意。2010年,胡国良创作了芦苇画《寻觅》。他用切割处理后的芦苇条,“编织”成一只箩筐,筐上与地上,分别立着几只小鸟,或引颈或埋头作觅食状。画面的背景一反常用的高纯度黑色或红色,而用喷砂材料处理成淡蓝与奶白的渐变,展示出茫茫雪地上鸟儿觅食的情景。在这幅作品中,他采用了芦苇与麦秆相结合作画。

    胡国良:其实每一幅作品当中,我都有麦秆的,芦苇的,芦苇的跟麦秆的区别就是麦秆的皮本身就薄,芦苇的皮厚,再一个在光泽度上看,麦秆是亮光的,芦苇是亚光的,所以这幅作品当中你看,这只鸟,它的上身本身饱满一点,所以我 用芦苇拿来做,稍微不一样一点的,这些羽毛,都是用麦秆,麦秆它的光泽度好一点,这个看上去没这么亮,所以麦秆跟芦苇结合,效果又不太一样

    一般来说,一幅芦苇麦秆画作首先要画出所需的图案,为了提高速度,也可以在电脑上打印出设计的图案。绘画时应注意,线条不需要描绘地太细致,主要是完成结构的完整和大体布局的统一,这是因为,芦苇麦秆画作与绘画作品不同,除了画出设计图以外,还要画出分解图,所谓分解图就是把某设计图中所有的事物拆分成可以剪贴独立部件,分块越多,立体感越强。

    分块完成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烫色。将熨烫笔的温度控制在200摄氏度左右,顺着设计好的羽毛的走向熨烫,停留的时间要长一些,颜色深一些,再轻轻向上熨烫,时间短一些,颜色浅一些,这样,有立体感的羽毛就完成了。

    胡国良:深浅度,该深的地方要深,该浅的地方要浅,它的效果就出来了,还有一些像这些绿色的红色的是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的呢?这个颜色有的是泡进去的,有些我用颜料给它加了一些颜料因为有些作品,像我们农村需要靓丽一点的,带色彩的,所以我都是创新的这些东西,时间也不长,一开始都是以烫为主,都是古朴色,最近这三两年,给它调整了下颜色

    当然,胡国良还有一手值得称道的技艺,就是翎毛芦苇——他可以把指甲盖大小的芦苇片,加工百余根细若发丝的“翎毛”或者“毫毛”,把这些毛片粘贴在动物身上,让人几可疑为是动物标本。

    胡国良:还有一个难是难在动物的羽毛,羽毛必须是手工剪的,机器羽毛是代替不了的,都是手工的

    这件反复试验了一个多月才完成的作品《寻觅》,在当年的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并被人高价购走。此后,他又复制了多幅同题作品,都被人买走。

    据统计,胡国良参加各类展会10多年来,获得大小奖项30多项,成为芦苇麦秆画界的获奖大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权威部门颁发,含金量较高。

    目前,胡国良的芦苇麦秆画作以批发为主,销往全国各地,而原材料芦苇和麦秆的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纯手工制作的复杂性,成品价格的稳定性,导致了近两年芦苇麦秆画市场越来越难做,转型势在必行。

    胡国良:以后,一项,像这些小的画,向旅游这一块发展,因为小的这一块旅游价钱也不贵,都能接受,携带也方便,

    作为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种类中的一种,如何对芦苇麦秆作画进行进一步的传承和保护,是胡国良一直在思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