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一代儒丑”方展荣:潮剧观人生
  • “一代儒丑”方展荣:潮剧观人生
  • 2020-12-06 10:55:53
  • 潮州古城微信号:czgucheng

    提示:回复潮剧、木雕、李得浓、麦秆画、方志伟、潮绣、手拉壶、谢华、工夫茶、宗祠、美食、甲第巷、许驸马府、己略、己略黄公祠、从熙公祠、开元寺、韩文公祠、卤鹅、薄壳、春卷、牛肉丸、镇记、胡荣泉、厚记、博香、西湖、建筑、民居、故居、陈慈黉等关键词(2-5个字),即可查看更多信息。


    方展荣先生为南方网潮州频道“潮人大观”栏目题词。摄影/刘淡瑜


    方大师现场作画。摄影/刘淡瑜


      在中国戏剧界,“方展荣”三个字如雷贯耳。


      偏于一隅却传播全球的潮州戏剧界里,方展荣更有“儒丑”之誉。


      从1959年踏上潮剧之路起,方展荣的人生就和潮剧同呼吸、共命运。过去的55年,是方展荣从“名伶之子”到“一代儒丑”,通往表演大师的艺术征程,更见证了潮剧沉浮、兴弱、创新、传承的起起落落。


      2014年7月26日下午,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方展荣先生作客潮州文涵阁,接受南方网潮州频道特约记者柳剑文的独家专访,畅谈其从艺经历以及对潮剧传承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生于名伶之家,11岁踏上“潮剧路”


      方展荣的母亲黄青缇从小卖身揭西棉湖东桥园潮剧“老玉堂香班”,是上世纪20年代潮剧第一代女伶,声如画眉,唱做俱佳,是当时有名的“青缇旦”;方展荣的大哥方明钦八岁时也同样卖入“老玉堂香班”,任小生行当。生具潮剧表演基因,从小经常听母亲的演唱及跟母亲经常观看各个潮剧团的表演,耳熏目染,加上聪颖好学,方展荣1959年7月考入正顺潮剧团,走上从艺之路。


      1960年2月方展荣转入汕头市戏曲演员训练班学艺并寄读于汕头崎碌小学,1961年随著名武师陈木龙到广州京剧团学艺;1965年分配到汕头市青年实验潮剧团,演《小通讯兵》等剧目;1966-1969年转为汕头市思想文艺宣传队,演现代戏、革命样板戏等宣传思想最高指示,在街头跳“忠字舞”表忠,主演小歌剧《一把锹》《鬼子进村》;与郭楠、张德伟合演《一把扫帚》;曾为汕头市第七中学思想文艺宣传队编排舞蹈《大刀进行曲》。1970年由于导演艺友林鸿飞推荐,调进汕头地区潮剧团;演“新四军”“翻跟斗”“温其久”等。1975年调进汕头地区青年实验潮剧团,参演《小刀会》、《三岔口》《挡马》《》等剧,其中《》徐鹏飞一角获汕头地区文艺汇演个人表演奖。


      亦演亦创,“儒丑”美名天下扬


      1979年,31岁的方展荣调到广东潮剧院一团,先后参演《陈三五娘》、《续荔镜记》《闹钗》、《闹开封》、《柴房会》、《赵氏孤儿》《春草闯堂》、《王熙凤》、《苏六娘》、《张春郎削发》、《飞龙女》、《华容道》、《古琴案》《梅花簮》上下集《八宝与狄青》等名剧,1987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1989年主演《王茂生进酒》;1990年后,参演或参与创作的著名剧目如《访鼠》、《无意神医》、《蓝继子》、《丘孝》等。


      1991《终南魂》中扮演张弘范。1993年,方展荣主演的潮剧小品《青铜宝剑》获汕头市小品大赛一等奖。1994在《岳银瓶》中扮演阮志良(武生)一角获省艺术节优秀奖,该剧获得汕头市文艺基金会组织二等奖、。同年,他主演的潮剧小品《口号专家》、《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拍广告》《争姓氏》等都反响热烈、深受观众喜爱。


      1994年6月,调任潮剧院二团副团长。1995年4月28日-5月2日在他上海逸夫舞台演出《无意神医》、《柴房会》、《闹钗》、《王茂生进酒》,参与“白玉兰奖”的角逐;演出期间,天天注射青霉素,坚持工作;同年底被广东潮剧院海声潮剧团聘为名誉团长。


      1996年方展荣晋升国家一级演员,主演《无意神医》获上海第七届“白玉兰奖”男主角奖;获第五届“鲁迅文艺奖”;9月赴深圳主演《秦香莲》等剧。1997年底他参加全国文联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大会被评为《德艺双馨》会员。;导演《秦香莲》、《翁万达》、《大河情》等剧。


      方展荣不仅演技精湛,还注重理论学习和积累,先后发表过《戏曲表演与欣赏》、《谈潮剧丑角艺术》等观点独到的学术论文;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从1986年开始临摹和自学国画,成了催子范大师的不见面的学生。从潮剧与国画之间互相借鉴,相得益彰;1999年前后,著名语言学家、文化学者林伦伦教授称他为“儒丑”。1999年方展荣访港期间,得香港国际山水画家赵世光先生题“儒丑”赠词;拜访饶宗颐教授,得饶先生题词“方展荣从艺四十周年”;2000年4月任广东潮剧院二团团长,开拍潮剧电视艺术片《柴房缘》、《掷娇媚》,。


      2003年刚刚卸任广东潮剧院二团团长的方展荣马不停蹄地创办了方展荣潮剧团,这是汕头首个股份合作制的营业性民间文艺团体。该团在方展荣的带领下,在潮汕各地巡回演出,颇受欢迎,剧团营运三年,为潮剧民营剧团的经营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2006年方展荣由广东潮剧院返聘,在艺术研究室工作至今。


      时至今日,方展荣从艺五十五年,塑造了近百个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还在潮剧小品、潮语电视剧,潮歌,佛歌等诸多方面开拓创新,成为大师级的表演艺术家,为潮剧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从非遗起步,潮剧传承要“出新”


      经济社会的转型,群众需求的变化,娱乐形式大大增加并且伴随着互联网兴起而成长的青少年一代更倾向于网络游戏、手机、电影等新媒体娱乐形式……这一切都使许多民间传统艺术受到重大的影响,潮剧作为潮汕地区传统文艺形式也不例外,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不少难题。


      方展荣说:“潮剧传承和发展之路是艰难的,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有点晚了。一般来说,濒临失传的东西我们才会强调必须要‘传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在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积极开展潮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开端对我们潮剧艺人来说是欢欣鼓舞的!”


      方先生谈到,解放初期,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给潮剧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老一辈潮剧人为潮剧的繁荣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奠定了潮剧在全国戏曲界的地位。那个时代观众都认同是潮剧的“金色时代”也有人称为“黄金时代”但是,现在潮剧面临一个极其大的挑战,就是我们潮人后代现在的后人都不怎么讲潮汕话了。潮剧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方先生举了个例子,一次在汕头一家餐厅吃饭,他用潮汕话点菜,服务员竟然装作听不懂,还振振有词说老板要求只能讲普通话,其实服务员是当地人既能听也能讲潮汕话,无论是老板的要求还是员工的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如果潮汕人最终都不讲潮汕话了,潮剧就不可能“传承”了。所以,潮剧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方展荣说:“传承的东西肯定是老的、原始的、原先存的,目前人们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眼光、审美情趣已经发生变化,看待传统文化例如潮剧就会有另一种眼光,这是矛盾统一的。”正是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作为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方展荣在传承潮剧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近年来,除了潮剧传统剧目的整理和保护以外,他还不断地创作潮剧小品、潮剧歌曲等新型潮剧产品,以其短小精悍、符合时代要求和适合观众口味而备受欢迎。


      方大师认为,或许一百年以后,潮剧的曲式和现在的曲式表演等形式已经不是今天这样了,现在的潮剧样式也是从几百年前的潮剧发展而来的;现在与过去有所不同,将来比现在又会有所发展变化,作为潮剧传承人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要在继承潮剧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创新,既不能因循守旧,又不能走得太快,脱离现实需求,这是潮剧传承人当前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工作。


      方展荣举了一个例子:《陈三五娘》中陈三与五娘因观灯结识并互相倾慕,用一把金章扇子作为定情信物;黄玉娘在回家路上突然遇到林大、卓二两个流氓地痞,益春和五娘作为主人居然有心情站在街头听丫鬟益春和流氓林大对歌,原剧本的这个情节是不合理的,损坏五娘的可爱形象,必须删去(《二团录像的陈三五娘》)。


      方大师坦言,除了潮剧以外,自己涉猎话剧、小品、音乐、电视剧、舞蹈等多个领域,始终还是感觉戏曲是艺术门类中最难的,因为中国的戏曲是唱、做、念、打高度综合的艺术,在舞台上短短的一两个小时,要完整地以各种才艺演绎剧情,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形象确实是非常难的。这不像现在的某些人学唱了十多首歌就可以在台上开唱……一个戏曲演员没有六年以上的基本功训练是很难上得了台面的。但是,中国戏曲演员的地位和经济收入与其表演能力和付出完全不相称。这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访谈之余,方大师现场挥毫,为南方网潮州频道的“潮人大观”栏目题词,并现场作画相赠。我们期待着方大师潮剧表演艺术之树常青,为潮剧的传承发展出谋献策、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柳剑文 刘淡瑜

    来源:南方网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