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洪莱:手握刻刀的“民间巧女”
  • 洪莱:手握刻刀的“民间巧女”
  • 2021-11-23 15:29:01
  • 点击上方浙电e家关注我们!



    ,四季常青,临风不折,是品格高尚的象征。历代诗人总爱引竹入画,援竹吟诗。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长在秀山丽水,润泽在江南水乡的洪莱从小就对竹子有特殊喜爱,在一次艺术博览会上偶遇“留青竹刻”(利用薄似纸张的竹皮不同层次颜色表面,融雕刻书画、诗文、印章、造型于一体的工艺品) 。这一次相遇,让从事电力工作的洪莱和“留青竹刻”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不仅是一种个人精神享受,更是为了传统艺术不断传承。
    一个晴朗的冬日,留青竹刻的传承人洪莱坐在窗边。暖阳让她素净的脸庞神采焕发。只见握着刻刀的双手左右翻飞,一块薄薄的竹片就在她的手中变得层次分明。今年,是洪莱学习竹刻的第10个年头了,她的作品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认可,。
    作品《仙都风光》
    握刻刀的才女
    1976年出生的洪莱从小就喜欢绘画和艺术品的收藏鉴赏。2000年,洪莱在一个艺术博览会上偶遇留青竹刻。竹刻深沉温润的色泽、精巧又极富韵味的图案一下子吸引了这个水乡姑娘,从此在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她称这是“刀尖上的艺术”。“第一次遇见留青竹刻,我就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真的很漂亮。”洪莱说。

    当时洪莱已经是国网缙云县供电公司的员工。由于忙于工作和家庭,直到2006年才如愿以偿拜缙云知名的竹雕艺术家金国方为师,学习留青竹刻。

    磨刀数年,方成一才。从2009年作品臂搁《春趣》斩获第四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开始,洪莱崭露头角,陆续获得不少奖项。2011年,她的作品《仙山碧阁》参选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获得“民间巧女”现场手工技艺大赛银奖。她的作品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中。2014年,、财政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青年优秀创意作品征集活动,参评作品在第九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展出。,受到更多业界专家关注和认可。
    民间巧女
    用刀尖起舞
    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留青竹刻以竹的青皮作为图纸进行雕刻,使得作品与绘画的笔墨神韵更加贴近,加上好的作品外表光滑如脂,色如琥珀,“迹若粉描”,有国画之美。美则美矣,但要学习这项手艺并非易事,其创作是一个非常漫长而精细的过程。

    洪莱取出一片已经画好一朵荷花的竹片,墨已经干透,她要给我们展示制作留青竹刻的过程。“留青竹刻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就有讲究,只有生长了五六年,没有任何虫蛀、斑点的毛竹才符合要求。雕刻前还要去除杂质,经过防蛀防腐防裂等特殊处理。”洪莱的刻刀,大大小小足有10余支。她取出一支扁平窄刃刻刀,在荷花边缘着墨处刻出轮廓。她说,留青竹刻包括画稿、圈边、起地、分筠、平地5个步骤,她现在就是在用圈边刀圈边,要非常小心,一旦刻错,就要从头开始。只有经过长期练习才能流畅自如、一气呵成。接下来,她换了一把刀将荷花以外的部分铲去一层,露出竹肌,这就是起地。而后再次换刀,接下来的分筠要在极薄的竹皮上分出层次,表现笔墨浓淡,是最重要也最能体现手艺人水平的部分。她用刀锋在竹皮上刮刻,花瓣立刻变得立体起来,层次分明。到这时已经过去将近2个小时。“之后还要用平口起地刀细细刮磨,平整竹肌,即平地,又要耗费不少工夫。”
    作品《爱莲说》

    作品《江南山水》
    洪莱透露,在创作中从画图到打磨平地,直到最后出成品往往要经过几十天到几个月,大型作品甚至需要一两年。雕刻工具复杂,手法繁复,没有浓厚的兴趣和顽强的毅力很难坚持下来。“在学习留青竹刻的9年里,我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性格也越发沉稳了。”虽然学艺很苦,但是她对竹刻的感情越来越深,“只有深入其中,学习它,感受它,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竹刻的韵味和美。”竹和刀在她手中实现了中国美的创造和传承。

    这不仅是她的成功,更让留青竹刻这项民间艺术得到了重视。如今,通过洪莱和师傅的努力,2010年缙云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将留青竹刻列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入选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致力民间工艺传承
    留青竹刻始于唐代,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期,并于清代传入缙云,成为当地一项传统民间手艺。从竹椅、屏风到竹筒、竹册、臂搁等都能成为竹雕创作的载体。

    洪莱创作的地方一般是在自己家里。她的家中堆着不少竹料和半成品。“现在留青竹刻还没能形成一种产业,我们都是凭着爱好去创作和投入。但是想要把这项工艺传承下去,又缺少场地。师傅只好自己掏钱租了一个仓库,既当工作室又当教室。”洪莱说,每一个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者都希望能让自己的手艺一直传下去,“我师傅很希望留青竹刻能够形成一种产业,这样这种工艺就能变成一种良性循环,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很自然的流传下去。”身为电费班的骨干,业余时间太少了,她十分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学习留青竹刻,共同担起传承的使命。

    目前,洪莱正着手创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留青竹刻”体验教育基地暨“留青竹刻”民间艺术博物馆,致力于为中小学提供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服务。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洪莱在杭州富义仓美善致知大学堂非物质文化展览馆,每周六都有留青雕刻及篆刻公益课。她说:“衷心希望能够为留青竹刻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在一代又一代人中薪火相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品《秋江晚归》
    洪莱
    洪莱,1976年出生,现为国网缙云县供电公司员工。曾获第四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民间巧女”现场手工技艺大赛银奖、中国(长沙)现代艺术品收藏展银奖等奖项。、财政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青年优秀创意作品征集活动,。

    供稿单位:缙云公司(杨旻希 田伟彦)
    本期小编:李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