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藏工艺品> 【寻珍】中拍清代瓷器精品
  • 【寻珍】中拍清代瓷器精品
  • 2022-01-28 09:19:20
  • 敲黑板!!

    中拍国际拍卖日程


    中拍国际拍卖上海巡展

    时间:6月24—25日

    地址: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地址:上海 静安区 延安西路65号,三楼汉厅1

    ( 静安寺地区 近华山路口)

    总机电话:(86) 21 62481688


    拍卖时间:

    6月30日,拍卖地点:北京长富宫酒店二层月季厅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6号

     

    拍卖场次顺序:

    2018年6月30日(星期六) 

    11:00  畅观—中国书画精品专场     

    13:00  妙臻百艺—文房·玉器·杂项 

    16:00  西洋装饰艺术专场           

    16:30  景德集萃—中国明清精品瓷器专场       

    17:00  内敛至美—中国古代名窑专场 

    20:00  尊观雅赏—宫廷艺术专场   

     

    竞拍咨询:

    18516964588/15313729279



    4010

    清雍正 矾红灵芝纹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盘为敞口,弧形浅壁,平底,圈足,胎体匀薄,可光照见影,简洁大方。整器胎质坚细洁净,通体釉色莹白,圈足外一圈青花回形纹装饰,发色鲜丽清亮,底心正中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秀雅。盘心双圈内以矾红彩绘缠枝灵芝纹为饰,色泽艳丽,线条婉转流畅,极具韵律;外壁亦满绘缠枝灵芝纹,与碗心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整器釉下青花淡雅粉嫩,所施釉上红彩鲜艳亮丽,一冷一暖,相应相衬,蓝红两色争春斗艳,分外醒目。其胎骨、釉色、彩料,一如成窑之柔美,堪称赏玩佳作。所绘缠枝灵芝纹,为明清传统吉祥图案,上古时期人们称灵芝为“瑶草”,三国曹植《灵芝篇》中曰:“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灵芝被视为益寿延年的仙草,又是南极仙翁掌管之物,能驱病降邪,在瓷器装饰纹样中广泛使用,以象征祥瑞。加之缠枝纹又称为“万寿藤”,与灵芝组合为纹饰,因其结构连绵不断,寓有“生生不息”之美意。

    高2 cm 口径11.5 cm 足径7 cm

    RMB:50,000-80,000

    4011

    清乾隆 斗彩花卉纹马蹄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撇口,斜壁,平底。内外均施白釉,釉色洁白均匀。外壁以斗彩绘五组团花纹,间以上下对称的折枝石榴纹,纹饰细腻,层次繁多。此碗制作规整,青花勾边线,内填绿彩,点缀红、黄、紫等其它各色,呈色淡雅柔和。绘工精细,构图饱满,线条勾勒纤细繁密而流畅,填彩丰富而细密,极见功力。马蹄碗为清代传统官窑产品,创烧于清代雍正时期,历朝皆有继承和发展,此件马蹄碗可代表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准。

    高7 cm 口径15 cm

    RMB:60,000-80,000


    4016

    清雍正 款炉钧釉笔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炉钧釉创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知其名。《南窑笔记》载;“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笔洗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

    高6.3cm直径16.5cm

    RMB:35,000-40,000


    4022

    清乾隆 款缠枝花卉辅首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尊造型仿自古青铜器,敞口,束颈,丰肩,圈足微外撇,为有清一代特有器形,最初见于雍正官窑。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均有烧制。全器施白釉,莹润光滑。该尊肩贴兽面衔环双铺首,器型古雅端庄,敦厚持重,朴拙凝练。器外壁满绘青花纹饰,自上而下分绘六层纹饰,口沿水波纹、肩部蕉叶纹增加了视觉的立体感及颈部线条感,使整器愈显修长优美。腹部上下两层绘制缠枝莲纹、缠枝花卉,枝卷叶茂,勾连绵密,繁华似锦,绽放艳丽,绘制技巧娴熟自如,极具美感。足颈部绘饰江牙海水纹,浪涌翻卷,气势不凡,足墙绘莲花瓣纹,工丽精致。各部分其间以突起的弦纹相隔,使器型更富于变化。

    全器绘画流畅细腻,层次清晰,布局井然有序,疏密有致。青花鲜艳浓郁,运用模仿明代永宣青花画风的点染画法,釉面晶莹润泽,品相完美,为乾隆朝精品。 

    铺首是古建筑门上的衔环兽面,兽面的口中衔一环,称“铺首衔环”,它由青铜器肩部装饰的衔耳环兽首演化而来。汉代铺首表现虎、螭、龟、蛇面部形象,明、清铺耳表现“椒图”兽面。椒图者,传说中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闭口,所以人们就将它的头部形象镶在门上。此尊衔环铺首风格古朴,神秘威严,更增添了此尊端庄之气,以青花瓷器仿上古青铜器,虽材质不同,然意韵尽得,是清代制瓷中仿古与创新完美结合的典范。

    高25cm口径10cm足径 9.3cm

    RMB:120,000-150,000



    4036

    清乾隆 豆青釉三足花插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三孔花插为清雍正帝钦定的瓷器新样,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雍正七年(1729)四月“郎中海望……十四日持出古铜花囊一件。奉旨:着照样镟木样,将天盘口硬楞做软楞,此面上开三孔……于四月二十日木样呈览。奉旨:此边口再放圆些,胆开大些,交年希尧各样釉水烧造几件”,应即为此一品种。乾隆时延续。此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白釉、炉钧釉三孔花插器形相同,尺寸小巧,俊雅可爱。盘口封顶,上开三圆孔,束颈,腹部扁圆,造型极为夸张。通体施豆青釉,釉质肥腴纯净,不着纹饰,突出形佳色美,尽显乾隆帝含蓄而高雅的艺术品位。品相保存良好,颇为难得。

    高13cm口径4cm

    RMB:80,000-100,000

    4037

    清乾隆 青花御题诗三清图茶盏《带盖》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茶碗造型小巧别致,恰是一手之握,通体施釉平滑明润,胎体坚质似玉。整体青花发色雅致明快,外壁口沿及足胫绘如意云纹,中间留白处以墨书写御题诗文,底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篆法精美,所书御制诗文齐整均衡排列,书体为清隽规整之馆阁体小楷,笔画工整隽秀,书写一丝不苟,甚是精妙。清宫茗茶风尚由来已久,肇启于康熙后期,历雍乾二朝而大盛。其茶具之变化亦随时代而不同,彰显每位帝皇的品味和雅好。

    盖钮3.9cm盖径10cm盏口11.2cm盏底4.55cm

    RMB:150,000-180,000


    4043

    清雍正款 海水描金龙纹观音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在中国瓷杂艺术品市场上,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数千年的经验,加上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代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此瓶为俯视张嘴,龙首端正威仪,绘线分明,展示了王者的霸气。这种绘画形式要求画工思维要用脱俗技法,体现出龙之威严和至高无上皇权的尊贵。行龙,龙体矫健、飘逸,腾于海水云间遨游。流畅的画工,加上浑厚的展示效果,完美地体现了传统概念龙的神秘色彩。

    高31.8 cm 口径7.6 cm足径 9 cm

    RMB:380,000-450,000


    4048

    清乾隆 粉彩开窗童戏图抱月扁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物口微撇细颈,两侧贴塑对称的双耳,瓶体似圆月,椭圆形圈足外撇,底足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扁腹正中为圆形白地开光,绘两幅庭院婴戏纹图,其用彩清雅富丽,是一对十分有意趣的庭院小景。其余部分绘粉彩缠枝花纹,釉色鲜亮,整器造型规整,釉面润泽,纹饰整体舒朗有致,实属佳器。

    高24.9口径4.8

    RMB:350,000-400,000


    4060

    清乾隆 粉彩九老纹双耳灯笼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

    此尊绘画极精彩细腻,人物栩栩如生,色彩艳而不俗,胎釉皆精,代表了乾隆朝巅峰的制瓷工艺。

    高34.3cm口径12.2cm足径11.4cm

    RMB:800,000-1,000,000


    6003

    清康熙 豆青釉浮雕海水龙纹莱菔尊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口沿外撇,束颈丰肩,瓶身自肩而下渐收,器形优美,古朴典雅而不失清秀俊俏。通体施豆青釉,釉色苍翠润泽,瓶身剔刻云龙纹,一升龙腾呈腾跃状,火珠和祥云围绕其间,神情凶猛,雕琢技法娴熟,两条苍龙神态威武雄壮,栩栩如生,充满了汹涌澎湃的动感与力量感,反映出开国盛世的帝国气象。在构图上,两条腾龙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空间,成为了画面的焦点,进一步强调了龙的气势与动感。在已知的其它传世作品中,康熙瓷器里有一小组工艺品质精湛的作品,均是以这种气势凶猛的大龙纹为主题,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双色等品种,应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而豆青釉刻花的版本则为仅见,故特别珍贵。龙头的形状,身姿,以及构图形式,与其它同类版本绘写的风格完全一致。可以参考比较几件来自博物馆及私人珍藏的作品。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在1994年的拍卖会上拍出一件非常类似的康熙豆青釉刻龙纹观音瓶,瓶身上同样是凶猛的腾龙纹,但瓶颈上刻的则是变体寿字纹,可见这类豆青釉刻龙纹观音瓶,均寓意天下独尊,刻工刀法上乘,窑烧品质高超,为康熙官窑器的杰作。

    高18.5cm

    RMB:120,000-150,000


    6005

    清雍正 茶叶末釉瓜棱包袱尊

    款识:“雍正年制”暗刻款

    清康雍乾三代颜色釉瓷,典雅隽秀的器形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富有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的真谛。其中又以雍正时期的官窑瓷器“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拥有“精致文雅、玲珑秀美”的特点。皆因雍正皇帝文化底蕴深厚,艺术修养耀古烁今。就如茶叶末釉瓷器以雍正、乾隆时期为多,但以雍正时期烧制的最为典雅精妙,并以此时期器物为贵。本品造型古雅,温婉隽永,便是雍正茶叶末釉瓷之典范。束颈,饰以系带,侈口,鼓腹,浅圈足,形体古朴秀美,造型别致、典雅。底内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工整苍劲。器内外铺施茶叶末釉,釉面呈失透状,其色沉稳静穆,似茶叶细末遍洒其中,光素不事雕饰,富有天然韵致,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

    高19.5cm

    RMB:400,000-450,000

    6007

    清雍正 粉彩花蝶纹杯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清代雍正粉彩瓷器是中国陶瓷的一颗明珠,具有胎细釉润、笔意俊秀、色彩明艳、格调清雅的艺术特色。由于色料和彩绘工艺的变化,雍正粉彩不同于现代粉彩。但是,现代研究古陶瓷的部分重要著作对雍正粉彩的工艺特征记述颇值得商榷。另外雍正粉彩花卉的形态相似中国画的“没骨花”,近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当代论瓷者大多引以为据,著述传播,影响深远。雍正粉彩的特点是由于在彩绘画面的某些部分采用了以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陶冶图说》和雍正、乾隆年间佚名《南窑笔记》都无粉彩而有洋彩之名。因此,雍正粉彩就是以上史料中的洋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在2007年佳士得(香港)春拍,清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一对)LOT1374以5,072.00万成交价创下雍正粉彩碗杯的历史纪录。

    此对粉彩杯敞口,弧壁,圈足,造型规整典雅,胎体轻薄坚致,通体施白釉,釉色凝润,素白恬静,外壁以粉彩绘花蝶图,花簇迎风摇曳,或竞相绽放,或含苞待放,蝴蝶翩然而至,身姿灵动飘逸,勾绘细腻工致,线条舒展流畅,色泽淡雅柔和,意境恬淡清幽。粉彩,创烧于清康熙朝末年,雍正官窑将其发挥至优雅极致,其精妙绝伦独步有清一朝。此对杯小巧玲珑,制作考究,清丽恬雅,温婉怡人,对杯品相完美,精美绝伦,乃粉彩御瓷中的巅峰之作,当为藏家所珍。

    口径6.9cm

    RMB:80,000-100,000


    6009

    清乾隆 青花福桃纹如意耳抱月扁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抱月瓶为乾隆御瓷经典,颈肩左右堆贴双耳,如绶带垂落,又称「绶带耳」,此瓶瓶体扁圆,上有束颈,瓶口微撇,下承梯形足,通体施青花装饰,釉质清莹厚润,青花发色研亮深沉,钩点渲染极具青花凝重的水墨效果,从胎体成型,青花绘制等方面,每个工序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整体纹饰以腹部开光内填双蝠捧寿图为主,其中青花绘蟠桃五颗,疏叶为伴,四周有蝙蝠围绕,别有一番寓意在其中。《周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是「所好者德也」,「考纹命」是「有善终」。蝙蝠之蝠通「福」,故代表福。所以此纹饰寓意多福多寿,福寿双全之意。

    整观此器,胎质洁白细腻,形制端庄雅正,青花绘饰大气,突出官窑贵质,且此类器形成型技术要求高,在乾隆中期以后便不见烧制,故传世稀少。

    高25.5cm

    RMB:600,000-800,000



    6010

    清康熙 款墨地绿彩洞石花卉纹盘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墨地绿彩盘出自康熙御窑,工艺精湛成熟,图案精美秀雅,品相绝佳,盘面的黑彩地子乌黑如墨,光亮如漆,细观之下隐约有宝光莹然,图案上的绿彩也鲜明悦目,如翡翠镶成。所谓“绘事后素”,完美的地子才能衬托出美妙的图案。黑地绿彩是清代康熙年间创烧的釉上彩瓷品种。其工艺较为复杂,先在高温烧好的素瓷上用“珠明料”描绘纹样,并填满纹样空白处,然后在整个画面上覆盖一层水绿色料,待干后入窑二次低温烘烧。因烧时成品困难,传世墨地绿彩器寥若晨星。

    口径21.7cm

    RMB:50,000-80,000

    6013

    清康熙 矾红描金瑞兽纹瓶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直口,长颈,鼓腹,圈足,属康熙朝独特造型,通体白釉,器身以矾红绘雄狮、麒麟和独角兽,三兽形态各异,或抬头仰望,或回首顾盼,或跃跃欲出,画风活泼,线条流畅。底落“大清康熙年制”款。腹部以线描及点染的手法绘制三兽纹,绘工精湛,技法娴熟流畅,三瑞兽毛发浓淡粗细交错有致、写实技巧灵动脱俗。康熙朝绘画技法中多见平涂、此种线描点染法结合描绘的较为少见、明显借鉴了明末清初名人画法技巧,时代气息鲜明,题材更是罕见,属博物馆级别之藏品。传世至今保存完整,实为康熙朝不可多得的杰作。

    高19.5cm

    RMB:200,000-300,000



    6014

    清 大雅斋松石绿地花鸟纹梅瓶

    款识:“永庆长春,大雅斋,天地一家春”

    此梅瓶小口,丰肩,圈足,“永庆长春”矾红四字楷书款。通体施松石绿釉,彩绘牡丹、紫藤,藤蔓上绘画眉一只。肩部书“大雅斋”款并绘制“天地一家春”印章。此梅瓶彩绘流畅,纹饰吉祥喜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高31cm

    RMB:70,000-100,000


    6016

    清雍正 斗彩郁金香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此碗胎骨细白,内外均施白釉,薄而均匀,釉面光洁莹润,玻璃质感强。外腹部主题花纹为缠枝「郁金」,其下有如意云纹、变体莲纹两条边饰,画工细致,勾线填色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青花色泽淡雅,釉彩鲜艳明快,线条勾画自然流畅,布局密而不乱,叶片、花瓣具晕染效果。外底心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整器画工流畅,设色细分阴阳浓淡,立体感强烈,其逸丽柔和的画意,衬以温润匀细的胎釉,使其达到极致。清代官窑瓷器装饰自康熙朝开始引入西洋设计元素,至雍正、乾隆时期到达顶峰,其中尤以雍正官窑斗彩瓷器为甚,其表现即为热衷使用当时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手法表现西洋花草,进而开启了官窑瓷器装饰的新风尚。存世极为少见。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郁金是一种中草药,多产于川蜀、江南、江西等地,因能治疗马疾又名「马述」,以郁金纹入瓷器纹饰者,所见多为青花,彩瓷不多。

    口径12cm

    RMB:80,000-100,000


    6018

    清乾隆 仿哥釉绶带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此器口外撇、长颈;颈肩左右堆贴绶带双耳。腹外撇且大幅收腹;铁圈足,足底中部书青花款“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胎坚质细。器物制作周正规矩,器形端正朴素,器外及圈足外壁施哥窑釉,釉色古朴肥厚,然如和田美玉,凝润如脂,开片成黑色和金黄色,俗称“金丝铁线”,制者将宋代五大名窑之哥窑模仿得淋漓尽致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

    高24.5cm

    RMB:800,000-1,000,000


    6019

    清康熙 豆青釉描金山水纹十棱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十瓣花口,浅腹,平底,底心内凹,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均净淡雅,清新自然,似春天的湖面衬染的青色;又如青玉般纯净莹润,通透充满灵性。口沿、内底均装饰两周金线。内底金彩绘山峰连绵,峰下江面开阔,一高士放舟江上;临江塔阁高耸,以金彩重线勾勒轮廓,突出主旨。整体画面华丽精湛,金彩在青色的消解下,显得典雅,内敛,演绎着低调的奢华。为康熙时期单色釉描金的精品。

    高3.2cm口径13.8cm

    RMB:150,000-200,000


    6020

    清乾隆 粉彩如意

    此如意为灵芝形,仿三镶如意造型。柄身通体在珊瑚红地上描金绘双凤纹饰,如意的两侧在珊瑚釉地上描金绘图案一周。如意首、腹、尾部则以绿釉为地,首部矾红彩绘蝠纹,腹部开光镂雕福寿双全,尾部镂雕夔凤纹以呼应主题。整器造型精美,制作工艺高超,釉色艳丽,充满了吉祥喜庆之寓意。历代越是精巧别致,越见器物级别之尊贵高雅,本物即可作为一例,是粉彩如意中的经典代表。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梵语“阿那律”的意译。脊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明清两代,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为一种艺术陈设品,成为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以示吉祥、顺心,承载祈福纳祥等美好愿望,帝王多为重视(参见院画雍正帝《行乐图》)。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时有“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在诸多的如意中,瓷如意先由内府造办处下属如意馆绘出画样,得皇帝允准后发付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制作工艺复杂,不易保存,存世稀少。瓷如意本身稀有,此品更是采用“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的瓷器镂刻技法,因而更是鲜见。拍品工艺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 天蓝地粉彩勾莲纹如意”相似(参见《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图213)

    长43.5cm

    RMB:200,000-300,000


    6022

    清康熙 豇豆红暗刻龙纹太白尊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一诗中用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形容南国春日的绚丽景致。诗人已逝,多情的景德镇窑工却将此类美景化为永恒。试观本品之太白尊,红釉正浓,绿苔正翠,红与绿的搭配何等自然,一如江南春国之美景,予人心中无限遐想,神游四方。太白尊依唐朝诗仙李太白之字得名。

    豇豆红为康熙新创之名贵铜红釉,烧造不易,对窑炉气氛敏感多变,故所见釉色亦丰富绚丽,无一雷同者,此为该釉色之魅力。本品隽巧怡人,颇见意趣,胎体致密细白,款字书写遒劲,神韵独到,皆为后世摹仿所不及,是为文房清玩之隽品。其釉色更是孤绝,口沿颈肩之际皆为绿苔,与瓶身之妍丽红色对比鲜明而不觉突兀,变化之妙不可言语,可谓造化神功之作也。太白尊烧制臻绝,红釉发色匀实鲜亮,诚难得佳品。因铜红属性不稳,豇豆红釉丽色难求,为文房八大码专属,乃康熙朝组瓷之经典。

    明初以降,铜红色釉便无工匠问津,直至康熙年间方见复烧,并有所成。据林业强等学者近年研究,豇豆红釉器制于康熙初年臧应选督造期间。1681年,臧应选调至景德镇督导窑厂重建并任督陶官。为驾驭铜红呈色,令工匠先以透明釉作底,以竹管吹釉,最后再次罩釉烧成。

    底径12.5cm 高8.5cm

    RMB:50,000-80,000



    6024

    清雍正 粉彩满池娇夏荷纹样盘

    款识:“雍正九年内发造节令膳盌原样存厂记”

    本品款识极为罕见,根据其内容,本品应属宫廷节令宴用瓷所使用的官样。

    盘撇口,弧壁,圈足。造型规整,胎体轻薄。通体施白釉,釉质洁白。内心以粉彩绘莲花纹,蜻蜓翩飞其间,整体色彩明丽娇嫩,清新典雅。匠师们在绘画花卉纹样时先以玻璃白打底,再涂彩料,依色彩深浅浓淡需要之不同,用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将彩料添涂晕开,使所出花卉更具明暗对比显出立体感。此盘构图简洁,加以枝叶转折形成“过枝”,更突出画面的层次感。盘乃常用器具,由此这样来装饰,似有教人在使用之时,洗涤心灵之意。此盘纹饰线条舒展流畅,画面意境幽雅。底款以青花书“雍正九年内发造节令膳盌原样存厂记”记事款。节令宴系指清宫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并严谨的规定了食俗、菜式及盛放器皿。

    口径17cm

    RMB:50,000-80,000

    6025

    清乾隆 豆青釉葫芦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乾隆三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江西,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崔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冬青……葫芦罐一件」。青釉是中国最古老的颜色釉,至雍正、乾隆朝,青釉的烧制工艺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成熟水平,可以使同釉色的器物保持釉色的高度一致。又葫芦多籽,有多子多孙之吉祥寓意;且葫芦谐音「福禄」;器形似「吉」字,有福禄万代、福寿双全之旨,清代便将葫芦瓶作为吉祥用器而陈设于宫庭之中,尤以乾隆朝制品最为上佳。葫芦瓶通体满施青釉,釉色柔和莹润,色调清新雅致,醉人心扉。器形规范端庄,拟取天然葫芦之造型,线条柔美,气度雍容,尽显单色釉纯净之美,可谓形釉俱佳,此类釉色与造型之葫芦瓶,唯有干、嘉、道三朝有烧制,其中又以乾隆作品质量最精,为乾隆朝典型之精美宫廷陈设器。葫芦瓶也常被称作“大吉瓶”。

    此器小口,直颈,整体呈葫芦形,浅挖足,线条优美匀称。通体施豆青釉,釉色均匀,釉质肥厚,足底一圈露胎,其上显出细密的旋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整器形制规范端庄,釉水沉静滋润,体形硕大规矩,雄浑厚重。此葫芦瓶为清代官窑经典器形,乾隆年间烧制器物存世不多,其器形庄重大方,釉色淡雅,十分精美,当为乾隆官窑精品。展现了彼时御窑厂治瓷工艺之巧妙,完美地体现了中国瓷器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高35cm

    RMB:600,000-800,000


    2026

    清康熙 青花海兽纹直颈瓶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瓶长颈、蒜头、鼓腹、圈足,底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器体施白釉,器身绘螭龙纹及多种海兽纹,纹饰刻画清晰,构思巧妙,绘画生动,极富动感。此藏品器形独特,胎釉细润,釉面莹润,青花色泽艳蓝晕散,画工精细,修足讲究,造型挺拔美观,时代特征明显,较为珍罕,为不可多得的典型官窑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高26.8cm

    RMB:180,000-240,000




    6031

    清乾隆 孔雀蓝釉出戟觚

    孔雀蓝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一种低温釉,因呈色碧翠亮丽,恰似孔雀尾羽而得名,始烧于金元时期的磁州窑。拍品为乾隆时期作品,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通体施孔雀蓝釉,釉厚处呈现出透明的玻璃质感,极富特色。

    此式乾隆孔雀蓝釉花觚时称“翡翠美人觚”据清宫《呈贡档》载:“乾隆三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九江关监督(奴才)依龄阿恭进:……翡翠美人觚成对(交御兰芬)……”。

    此器仿自青铜觚造型,四面出戟,古雅高远,器身尽施孔雀蓝釉,釉质明润亮泽,匀净纯美。腹部上下凸模印仰俯蕉叶纹,中为夔龙纹,皆源自商周青铜器图案,即唐英所谓“制不越尊罍彝鼎”(参阅《唐英瓷务年谱长编》,傅振伦、甄励编,载入《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2期)。

    本拍品为乾隆时期的文房珍品,检阅相关资料,惟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乾隆·孔雀绿釉蕉叶纹出戟花觚”,无论造型、制式,还是尺寸、胎釉特征,皆与本品如出一辙,且也无款识。另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一件“清乾隆·仿古铜彩出戟花觚”,造型、纹饰也与本品相同,惟釉色有差,亦可资参考。

    高28.5cm

    RMB:180,000-230,000





    6034

    清道光 矾红描金龙凤纹观音瓶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 矾红款

    整体纹饰为腹部绘龙凤穿牡丹纹,五爪龙神气前行,花尾凤回头对望,二者似是嬉戏于花间。肩上饰如意云纹,颈部环缠枝牡丹纹,近底处饰莲瓣纹一周。足心书“大清道光年制”矾红金字款,主题绘牡丹龙凤纹,象征龙凤呈祥,以矾红彩为主,呈色纯正,画面层次分明,繁而不乱,施彩匀丽,矾红发色纯正,温润柔雅。间以描金点缀,故画面富丽而热烈。矾红的着色剂是氧化铁,金色为纯金磨粉后加入胶水进行勾描,烧制和勾描工艺难度较大,此对瓶为烧制十分成功的矾红描金瓷器。此类器物多用于重要的喜庆节日或典礼之用,以取四方平安之意,是吉祥喜庆的用器。

    龙凤穿牡丹纹寓意龙凤呈祥、富贵荣华。龙凤结合花卉为清代瓷器上流行纹饰,尤其常见于五彩、斗彩御用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康熙款五彩龙凤戏牡丹纹盘、龙凤花卉纹盌各一,均绘五爪龙、花尾凤,

    本瓶单以矾红绘龙凤花卉纹,似为道光朝独有。与本拍品几乎相同图案的一对盖罐1994年10月31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576号。另一对较小的近似例子,无盖,其颈部另饰莲纹,1997年4月27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57号。另外可参考一对同样饰矾红彩龙凤穿牡丹纹的道光琴式盖盒,此器1998 年11 月18 日于伦敦苏富比拍卖,拍品871 号。

    高31cm

    RMB:200,000-300,000


    6035

    清康熙 五彩仕女人物棒槌瓶

    棒槌瓶为康熙朝新创瓶式,因形似棒槌而得名,其腹部画面广阔,最宜瓷画,故流行一时。本瓶即为康窑棒槌瓶标准样式,其体量硕大,盘口直颈,颈中部起一凸棱,折肩长腹,挺拔恢弘。通身以五彩装饰,颈部绘通景山水。肩部于绿彩锦地纹内设四个开光。主体绘通景人物故事纹饰。此器釉色白釉洁净,玉质感强。为典型的康熙五彩色。康熙五彩又称“硬彩”,与淡雅柔软的粉彩相对应。此瓶的黄釉、绿釉、珊瑚红均显康熙朝的典型色彩特征,色料纯净,但色浓而不妖艳。

    以历史人物与戏曲,小说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画面自金代出现后,曾出现了三个高峰时期:第一个高潮在元代,第二个是明晚期,第三个即为康熙时期。清代的官窑器生产大多依照宫廷的画谱,康熙五彩冠绝一时,为世人所重。究其原因,固然与彩料精研,出色绚丽有关,更胜在其画法独特,风格一绝,均令后世难以企及。诚如《匋雅·卷上》所评“康熙彩之颜料,因非后世所常有。论其画手高妙,不但官窑器皿,髣髴王恽,即平常客货,亦莫不出神入化,波澜老成。”识者自当珍之。

    高96.7cm 口径12.6cm

    RMB:300,000-400,000


    6037

    清雍正 豆青釉印花菊瓣弦纹盘口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雍正时期御窑厂烧造单色釉的技术,堪称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卓越成就,为后世所不能及。此时匠师深谙釉色与造型的搭配之道,针对不同器型配以相应釉色,拍品即为一例。拍品造型隽美端秀,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匀净莹润,颈部饰以弦纹,腹部上下浮雕对称的菊瓣纹。全以釉色取胜,如一汪秋水,赏心悦目。器形线条优美,隽秀娴雅,浑然天成。北京故宫博物院及瑞士鲍尔博物馆皆收藏有同类作品,可作参照。

    高25cm

    RMB:1,200,000-1,500,000


    6038

    清雍正 粉彩过枝梅如意花卉纹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粉彩绘一株梅树沿盘外壁蜿蜒伸展至器内,花儿盛开,灵芝、嫩竹相拌,画面喜庆吉祥。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清代十三个皇帝中,以雍正胤祯皇帝最具艺术修养,其在位虽仅十三年,却为后世创造了成为后世典范的宫廷艺术品。其常命内务府造办处依其旨意制作各种玩物,御窑厂顺听其命,所烧造的瓷器深受其影响,以清新脱俗、精巧淡雅而着称。清代雍正官窑瓷器,无论胎釉、造型、绘制、款识均一丝不苟,无可挑剔。雍容典雅的器形,洁白莹润的胎釉,舒展流畅的纹饰,凝重典雅的色彩,珠联璧合,制作技艺精湛。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论有:“雍正则逸丽而秀倩,若乾隆则繁密富丽之极而时露清气”的赞誉。《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评价有:“雍正时瓷质极佳,设色亦极精致。有称为雍正彩者,其绿、蓝、红等色均灿烂有光,为雍正一朝之独擅”。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期迅猛发展,雍正产品以柔丽淡雅而名重一时,清代雍正时期粉彩器已成为彩瓷的主流产品,其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丰富,有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纹等。用传统绘画中国的没骨画法渲染,釉彩浓淡相宜,施彩柔丽,构图疏雅简洁,纹饰具有纤细的柔态,用笔工细,画风深受恽南田没骨法的影响。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几误蝇欲拂……”。清代雍正粉彩盘多见两种形制,一类尺寸达五十公分,一类二十公分,尺寸较小。此盘尺寸为中等器物,十分罕见。端庄秀丽,胎薄体轻,绘制技法娴熟,纹饰精美,色彩艳丽,尽展雍正瓷器隽秀尔雅的艺术风韵,为雍正粉彩器的上品。陈浏撰《陶雅》有“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萦拂,袅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的评价。又记有:“康窑画笔老横。雍正一出以峭丽。皆非寻常匠手所能几及。乾隆惟以工致擅场。”

    口径18.7cm

    RMB:360,000-450,000


    6039

    清乾隆 青花烛台一对

    款识:“乾隆年制” 篆书款

    本对烛台分段烧造,拼接组装而成,有大中小三层圆盘,分别是灯盏托盘,中层蜡盘和底层托盘。中间以线条起伏、富於变化的三截圆柱相贯联,器型线条起伏收放多次,使这件器物极富韵律节奏之美。以青花描绘纹饰,自顶盘内的如意云纹起,有连珠、卷草、缨络、贯套花卉、忍冬、御题诗、落花流水、缠枝莲、什锦花卉等十余层纹饰,是一件精心设计、工艺考究的官窑力作。这种分层拼装,曲线多变、纹饰超过十几层的工艺风格,令人联想起唐英於乾隆五、六年制做的青花五供中的花觚。烛台青花发色沉着,胎釉质密,尚有雍正遗风。

    据傅振伦先生《唐英瓷务年谱长编》,乾隆九年甲子二月,唐英“奉旨烧造御笔诗青花瓷灯”,为乾隆亲自创意,太监胡世杰送交,唐英奉旨督造,再送入宫中供乾隆御用的一件“唐窑”名品。而此烛台清代本名应为“书灯”,是一种文房器具,与乾隆瓷制五供中的烛台的功用、造型均不相同,後者在清宫档案中被称为“蜡台”,与“书灯”相较一俗一雅,泾渭分明。

    此对书灯底款为双圈篆书款,“乾隆年制”四字按十字形分布,有如制钱布局,篆法亦独特罕见。乾隆官窑瓷器最初期沿袭雍正之六字楷书款,後多为篆书方形印章款。此器或为乾隆官窑落款方式由楷而篆但尚未定型的一个例证。

    综合考察唐英在乾隆朝初年的职业生涯,可以发现自乾隆五年至乾隆八年,是唐英仕途和事业充满波折的岁月,御窑厂供御的瓷器屡屡由於不称新皇帝乾隆的心意而致使唐英多次被严加申斥。例如六年的批示中乾隆说:“数年以来所烧造者,远逊雍正年间所烧者”。又在八年下旨要唐英自己掏钱两千多两银子赔偿未烧好的瓷器。唐英痛定思痛,摸清新皇帝喜好新奇器物的心思,努力创造、试验各种“新式玲珑巧工之器”,如交泰瓶、轿瓶、转心瓶等,於是乾隆八年、九年之际,君臣关系得到缓解。

    就此对书灯而言,其工艺形式复杂、华丽、多变,灵感得益於唐英创烧於乾隆五年的青花花觚和蜡台(蜡台在英国维多利亚 艾尔伯特博物馆有藏),亦是“新式玲珑巧工之器”。而其制作年代也至关重要。乾隆九年为“甲子”年,而“甲子万年”为歌颂皇帝万寿无疆、江山永固的吉语。故唐英赶在甲子年到来的一个月,於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一日奉上给乾隆帝新造的“万年甲子笔筒一对”,他在奏折中说:“工匠人等以开春正当甲子万年之始,悉皆欢腾踊跃。”,“不日而成”。此笔筒供御之後,自是龙颜大悦。乾隆九年开春,甲子年正式到来,乾隆帝御书“咏花瓷书灯”诗,命唐英亲自督造而成,使这对书灯也成为一件象征“甲子万年”的祥瑞佳器。书灯制成後,乾隆帝又於春三月二十六日再次御笔《咏花瓷书灯诗》,颁关厂监督唐英勒石於景德镇并建御碑亭。故在乾隆一朝的御窑史上,这对书灯虽小,却是一件含义极深的重器。

    同样器物见於南京博物院收藏,但尺寸小於此件,高13.1cm。应为那批书灯中奉旨将尺寸“收小些的”作品。均为乾隆青花瓷的佳作,传世品罕见。

    高21cm

    RMB:1,500,000-2,000,000


    6040

    清雍正 豆青釉印花云龙纹大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篆书款

    本盘折沿弧腹,下承圈足,盘形硕大而毫不变形,体现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准。胎质坚硬,釉质细润,色泽纯正,有玉质之美感。器型硕大,保存完整,实为难得,是雍正官窑器中之精品。盘通体施豆青色釉,其釉色纯净,质地厚润,空灵飘渺,宛若天成。圈足露胎处施酱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盘通体纹饰以模印结合剔刻的手法制成,盘心装饰一条腾跃于云中的立龙,其双臂怒伸,龙体曲张,遒劲雄健,勇武异常。盘外壁通景装饰菊瓣纹,纹饰剔刻均匀规整。盘底心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其篆书字体特别,为雍正时期某一段时间所特有,尤其是“制”字的写法,之后以另一种篆书替代,凡书写此款者皆制作精良,为雍正御窑罕有之品。据《陶成纪事碑记》载,当时的青釉器可分为“仿铁骨大观釉”、“仿铁骨哥釉”、“仿龙泉釉”等五种。本盘器形及外壁饰以菊瓣的装饰方法,均体现出明初龙泉窑器物的影响,但盘心饰以云龙,则为龙泉青瓷所不见,且其宁静空灵的釉色,实为龙泉器所不及,堪称雍正时期崇古而不泥古之杰出代表。

    口径50.7cm

    RMB:1,000,000-1,500,000




    6042

    清嘉庆粉 彩粉彩蕃莲凤纹福寿连绵观音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青花篆书款。

    一件精美的嘉庆御瓷之中,往往能觅得乾隆御瓷的璀璨余晖。近年,嘉庆年间的御制器逐渐于市场中凸显价值,成为康雍乾三代御物之外最受瞩目的臻品,而一件真、精、绝的嘉庆御瓷更是首选。此瓶造型规整,设色艳丽,是一件颇能体现嘉庆官窑粉彩瓷器制作水平的佳作,通体以白地粉彩装饰,口沿下饰一圈如意云头纹,下腹部近足处饰一圈变形莲瓣纹,外足墙绘回纹,其余部位满饰缠枝莲,又缀桃实纹,瓶外壁主体绘粉彩龙凤穿牡丹花纹,寓意“龙凤呈祥”,“福寿双全”“子孙延绵”,整体纹饰极富祥瑞之意,应是为皇室大婚所烧造的。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匀净明亮,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款。

    翻查故宫文献,此类沿承乾隆风格的佳器,应为嘉庆早期乾隆作为太上皇时的官窑杰作,传世稀少。

    嘉庆早期,高宗虽已逊位,仍以“太上皇”之位威慑朝政,故御窑烧造多以乾隆器物为宗,无论釉彩、造型、纹饰皆因袭旧制,其制作水平与前朝无二,有“乾嘉不分”之说。嘉庆皇帝以“仁爱”治国,亦造就了恭俭的嘉庆官窑。嘉庆官窑出品虽少,然件件精致,尤其是早期的出品,丝毫不逊于乾隆之制作。其中,粉彩琢器之精者,更有胜过高宗晚期的作品,尽显新朝之蓬勃气象。本品即为一例,制作考究,彩釉饱满,绿地匀净,绘工精湛,与乾隆粉彩器的奢华之貌并无二致。

    高35.5cm口径11cm足径11.5cm

    RMB:400,000-550,000

    6043

    清乾隆 瓷胎画珐琅胭脂紫地寒梅争春胆瓶

     和台北故宫藏品清雍正胭脂紫地寒梅争春胆瓶(一对)来对比看,都有以下特征:

    1、本品秀巧典雅,曲线隽美多姿。近握之,温润如玉,纤毫毕现,俊巧可爱;远观之,风格清丽,气韵隽逸,彰显出一份乾隆御瓷之精巧与秀雅。

    2、所敷施胭脂紫宝光内蕴,纯正妍丽,凝厚莹亮,为有清一代红釉之典范;

    3、绘画精细,彩料妍丽洁净,白梅构造为五瓣单层,花心一点红,雌蕊以绿料敷染,雄蕊用黄料点缀,花瓣略染胭脂红、绿色珐琅料,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并与鲜红色地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富具立体效果;

    4、以珐琅彩绘一树寒梅,横欹盘出,虬干老辣苍劲,枝头吐萼含英,布局疏朗,气息清新。灰紫梅干点染青苔,苔点为绿釉上加染白料,形成苍雅浑厚之感。

    5、康雍乾三朝由于料款研磨度受工艺所限和浓稠度影响,在款识料彩里大多有气泡或破泡现象,也是清三代珐琅彩有别于后朝的鉴定要点之一。

    6、圈足处理异常规整,底施白釉,莹润坚致,彰显非凡丽质。

    乾隆皇帝对梅花的喜爱,为有清一代帝皇之最,植梅、赏梅、画梅、咏梅、赞梅,皆无所不及。乾隆朝专门在宫里养植不少盆栽梅花,为初春时分萧寂的清宫带来无限生机,乾隆皇帝曾赋诗“山亭构为野芳开,春意方舒殿里梅”赞咏盆梅为初春的清宫里带来舒雅。当时清宫瑞安放不少咏梅的对联装饰,如阅是楼的楹联为“日长莲漏三阶正,春到梅花合殿香”,乐寿堂楹间有“土香阶草才苏纽,风细盆梅欲放花”。不止如此,还以梅花命名殿堂,如养心殿西耳殿曰“梅坞”并为乾隆御书题匾,是专门乾隆皇帝上朝间休息的地方。为亲睹江南寒梅春色,乾隆皇帝不惜六下江南赴苏州邓尉山赏梅,邓尉山为赏梅之胜处,驰名古今,痴梅的乾隆皇帝当然不能错过。弘历本人还最擅长画梅,习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风格清疏简约,并一生赋写赞咏梅花之诗多达二百条首,为古今之最,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御制咏梅诗》行书扇面、《御笔瓶梅图》扇面即是例证,痴爱之深由此可见。他醉心收集前朝名家绘画梅花的作品并细加评点,内府典藏历代绘画梅花题材的书画至乾隆朝最盛。而最直观的一例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弘历古装像图》中就可以见到,乾隆皇帝一手执笔,若有所思地坐在书案前,案几上就出现“旁有一瓶梅,横斜数枝入”的情景,并且身后窗外尚植一树梅花,正侧偃仰,千姿百态,所居之处皆有梅花相随。

    关于乾隆珐琅彩瓷器的年款,凡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珐琅彩瓷,一般为"乾隆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彩印章式宋椠体或楷体款,围以外粗内细的双线方框,框线也有个别内、外粗细基本一致的。器之较小者,如小瓶、小杯等,由于底部署款之空间狭小,所署蓝料彩四字双行宋椠体或楷书款则不加框栏。有一种蓝料彩四字双行篆书款,外围双线方框,框线外粗内细,多见于瓶类器上,由于这种器物所绘图案较繁密,故没有题诗和闲章,器内和足内均施松石绿釉,款署于松石绿釉地上。

    款识:“乾隆年制”料彩款

    高8.8cm 口径1.2cm 足径2cm

    RMB:3,000,000-5,000,000


    6044

    清乾隆 仿石纹釉描金无量寿佛僧帽佛龛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描金款

    “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初一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看供奉利益番造无量寿佛”

    佛龛瓷制,上下莲瓣纹底座,此种形式称为“毗卢帽”(僧帽)。帽外壁雕番莲纹,下檐透雕云蝠纹。内有一小阁,阁四壁中开光,框边雕云龙纹,头戴五叶宝冠的鎏金菩萨双手结说法印端坐其中,身后背板题:“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初一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看供奉利益番造无量寿佛”。此佛龛造型别致,把木雕和铜雕工艺巧妙结合,尽显皇家气派。佛龛在清宫佛堂中占有显要位置,也是官式建筑和宗教建筑造型的缩影,因此每个细节均设计严谨,如屋顶的式样、装饰纹样等,都一一有严格规定,据乾隆造龛档案中记载,乾隆中晚期开始频繁出现“西洋式龛”的记载,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装饰上使用了“西番莲纹”、“西番葡纹”、“西番花草纹”等,营造出浓郁的西洋情调,本件正合其记叙。

    清代崇重藏传,作为安抚北方蒙古民族的重要国策,:“兴黄教,之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不可不保护之”。清代帝王皆崇重藏传,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崇重尤为突出,乾隆帝在位期间,礼敬三世章嘉国师、,在皇宫和皇家苑囿兴建雨花阁、慧曜楼、宝相楼、梵华楼等多座佛堂,在北京和承德等地大兴寺庙,为藏传所无计。大量史实说明,乾隆皇帝对藏传的这些崇重不仅旨在加强民族团结、稳定边疆社会,而且还有其笃信、实修和祈福的个人需求。乾隆皇帝自认为是文殊菩萨转世,对藏传崇信有加,作为佛堂供奉佛像的佛龛当然必不可少。乾隆时期,承做供龛的事项主要记录在《活计文件》的“金玉作”、“匣裱作”、“油木作”、“广木作”、“珐琅作”及“如意馆”等档案中,一座制作精美的供龛通常需要由造办处多个部门协作完成。尽管雍正时期档案中已有大量制龛活动的记载,但现存实务并不多见。目前,故宫中珍存的供龛多属乾隆时所作,样式和装饰内容融会满、蒙、汉、藏宗教和生活中众多艺术元素。据乾隆年间档案的记载可知,宫中佛龛制作遵循着传统的审定方式,传世品以模拟官式建筑园林楼阁者为大宗,如宫殿式龛、楼阁式龛、亭式龛和各式塔龛等。本尊佛龛造型规整,做工严谨,法度森严,同类罕见。装饰手法和题材雍容华贵,一派皇家气象,充分显示了皇家艺术的高贵品质和清代雕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乃乾隆宫廷造办处之精品,为清代帝王礼佛敬佛之重器。

    高17cm

    RMB:300,000-380,000

    6046

    清雍正 黄釉杯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楷书款

    黄釉始见于明代初年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历朝皆有烧造。明清时期,黄色为皇家专属,对于黄釉瓷器的管理更是十分严格,不得僭越。雍正时期黄釉烧制水平较高,以匀净、不事雕琢之美闻名于世。

    黄釉杯,于清代称为钟。《清文件》记载,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茶房笔帖式金大鹏送来黄瓷碗样二件、黄瓷钟样一件,内大臣海望看过。着将黄瓷碗、钟交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转发江西烧造瓷器处,照样烧造一百件,限一百天内送来。”

    对此杯形隽秀,胎质坚洁,轻盈灵透。内壁及底部施白釉,外壁施黄釉,釉色莹润淡雅,釉面光洁亮丽,神韵雅致具存,为雍正颜色釉之隽品。明丽夺目的颜色与其轻盈灵透的造型相得益彰,是传世所见雍正朝柠檬黄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且成对完存,殊为难得。足底双圈内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笔道遒劲,收放之处,颇见皇家气度,是雍正御瓷上佳之款识。

    据明清典章记载,黄釉瓷器除用于祭祀之外,都为宫廷专用瓷器。清代《国朝宫史》记载,器物里外皆黄釉者,属皇太后、皇后专用,皇贵妃则用白里黄釉器,足见此物品级之高,且成对流传至今,实为不易。

    明清时期官窑出品的精炼单色釉瓷更是臻于顶峰,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境界。柠檬黄釉是清雍正朝创烧的单色釉新品,时人称之为“西洋黄”、“洋黄”,又由于这种釉色与柠檬的色泽相似,故有“柠檬黄”之称。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所载“岁例供御”瓷器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之品。柠檬黄与传统的黄釉相比较呈色更加浅淡,釉面更加娇美匀净。目前两岸故宫博物院所藏此时柠檬黄釉瓷数量绝少,足见其珍,

    口径8.2cm

    RMB:180,000-220,000

    6049

    清乾隆 斗彩描金缠枝花纹瓜棱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件瓶通体呈瓜棱形,撇口,长颈,鼓腹,圈足。造型端庄俊秀,主题纹样以斗彩描金绘就,整体极为繁复。肩部绘回形纹一周,足部绘如意纹一周,口沿,肩部,足部皆有描金,腹部整绘斗彩缠枝花纹饰;应用于宫廷陈设。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乾隆一朝御窑厂集良工巧匠之能事,仿古采今,精心研烧,多有创新,遂致所出之御瓷器型奇巧,花饰佚丽,雍容华贵。本品在斗彩中器形硕大,装饰华美独特,完美诠释乾隆官窑无限魅力之佳例。

    高31.5cm 口径11.2cm 足径105cm

    RMB:3,000,000-5,000,000



    6050

    清乾隆 古铜釉菊瓣纹花浇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刻款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自乾隆朝开始大力烧造各种仿生釉色,竹木、玉石、金银、青铜无所不仿,极一时之能事,从而满足皇帝好古猎奇之心态,是中国瓷器烧造历史上别具一格的绚丽篇章。清代仿古铜釉器的烧造肇始于雍正时期,其造型多以上古青铜器为范,器表纹样有凸雕和描金两种装饰方法,本品即属于前者。花浇是专用于浇花的一种壶,造型仿西亚铜器,口沿一侧有流,直颈,口、肩之间连有曲柄。宋代已有烧制,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延续至清。永乐时器呈大口,直颈,圆腹,柄为龙形,纹饰纤细。宣德器颈较短,腹稍扁,柄为宽带式,纹饰粗放。清雍正朝花浇口部似唐三彩凤首壶,细颈,腹部为直扁圆形,圈足,颈、肩均有凸起的弦纹,肩、腹下部常饰凸起的菊瓣纹。

    花浇敞口有流,细长颈,斜肩,鼓腹,圈足,颈、肩之间连有曲柄,曲柄线条流畅。通体古铜釉装饰,造型规整,胎骨坚质细腻,釉色均匀且精细,釉质光润。足内刻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花浇器形独特,源可远溯中东金属器。明初永乐年间,艺匠以瓷质仿中东器形。至清之时,中东金属的直接影响较少,疑以明初花浇作底本,仿造相类花浇,或带执柄。明御窑遗址永乐遗存中,有一甜白方流直颈花浇,可资比对,仿古铜釉器以瓷代铜,格调高雅,是专供帝王赏玩之物,品级高贵,而且相对于同时期的仿木、仿石等仿生釉色,仿古铜釉器的数量偏少,甚为珍罕。

    高22cm

    RMB:300,000-400,000


    经典回顾:

    【寻珍】中拍重器“一带春水望秋山”

    【寻珍】中拍重器“隆哥的插屏”

    【寻珍】中拍重器“印看元时”

    【寻珍】中拍重器“海粟的美”

    【寻珍】中拍国际重磅古代书画来袭

    【寻珍】中拍重器“佛香世界”

    【寻珍】中拍重器“点翠,那些消失的美”

    【寻珍】中拍重器“那条流传下来的玉龙”

    【寻珍】中拍重器?成化青花不叫事!

    【寻珍】中拍重器“静安寺特供”

    【寻珍】中拍重器“传说中的修内司”

    【寻珍】中拍重器“永乐不只有青花”

    【寻珍】中拍精品“缤纷水盂”

    【寻珍】中拍精品“小砚滴大情怀”

    【寻珍】中拍精品“文人香事”

    【寻珍】中拍重器“只有1.3亿?”

    【寻珍】中拍重器“四爷的单色不单调(续)”

    【寻珍】中拍重器“四爷的单色不单调”

    【寻珍】中拍重器“唐英你是谁?”

    【寻珍】中拍重器“乾隆单色釉了解一下”

    【寻珍】中拍重器“四爷的花花世界”

    【寻珍】中拍重器中的文人气

    【寻珍】中拍重器“红黄之间的显贵”

    【寻珍】中拍重器“永乐苏麻离青的诱惑”

    【寻珍】中拍重器“大师名画背后的故事”

    【寻珍】萝卜尊(莱菔尊),萝卜蹲

    【寻珍】珐琅下的寒梅争春